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39期2019Vol.6No.39
166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
张海永,高彩路
(河北省行唐县中医医院外科,河北石家庄 0506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

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1)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为94.29%,与对照组的74.29%比较明显更高(P<0.05)。

结论 临床针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9.166.0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对手术预后效果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干预方案[1]。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疾病患者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且疗效理想。

鉴于此,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疗效,具体研究成果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一共纳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疾病患者70例,入选时间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及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按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跨度为23-67岁,平均为(42.9±1.3)岁;发病时间,术后4~20 d,平均为(8.7±1.3)d;手术类型:13例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12例为胆囊切除术、10例为阑尾炎术。

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跨度为22~65岁,平均为(42.6±1.2)岁;发病时间,术后4~20 d,平均为(8.6±1.2)d;手术类型:14例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11例为胆囊切除术、10例为阑尾炎术。

在一般资料上,2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可比价值。

1.2 方法
(1)对照组:本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即使用生长抑素6 mg,添加到1000 ml的生理盐水,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24 h,1次/d,持续治疗1周。

(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西医与对照组相同,中医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方,包括:大黄2 g、芒硝30 g、川厚朴10 g、枳实10 g、黄芪10 g、生地黄10g、金银花20 g、丹参20 g;1剂/d,添水熬制,去渣留汁,约取200 ml,每天2次,早晚各1次;持续进行1周治疗。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比较指标包括: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此外,临床疗效三级标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消除,体征恢复正常水平[2];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体征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本次涉及的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其中,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并用t 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x2检验;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为(2.89±1.35)d、腹胀消失时间为(1.91±0.81)d、腹痛消失时间为(2.04±0.93)d、住院时间为(8.7±1.9)d。

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3.84±1.32)d、腹胀消失时间为(3.17±1.23)d、腹痛消失时间为(3.34±1.03)d、住院时间为(13.5±2.6)d。

由数据可知,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
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为94.29%,与对照组的74.29%比较明显更高,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需积极医治[2]。

本次重点提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其中,西医方面主要使用生长抑素,该药物可以使胃肠道消化液分泌有效减少,进一步使肠黏膜对消化液的吸收得到有效促进,使梗阻近段肠腔内液体的淤积改善。

中医方面,大黄、芒硝、川厚朴、枳实、黄芪、生地黄、金银花、丹参组成的中医组方,能够起到解毒止血、活血祛瘀以及理气解郁的功效[3]。

本次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29%,与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的对照组的74.29%比较明显更高;此外,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J].深
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6):30-32.
[2] 周杰.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3):169.
[3] 杨世圭.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响[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S2):117-118.
本文编辑:吴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