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策略与方法(一)》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策略与方法(一)》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5页。

【教材简析】:
转化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本部分通过回顾计算和一些公式推导,使学生再次体会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

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学生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迪,引入转化的策略:
1、学生听故事:
同学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称象的故事,发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候。

有一年,孙权送给曹操一头象。

曹操兴致勃勃,很想知道它有多重,但是没有能称它的大秤。

他询问了一些博学的人,也都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他的小儿子曹冲对父亲说:“我想了一个办法,不知行不行。

货船货物越多,吃水越深;不论装什么物体,只要重量相等,船的吃水深浅也一定相同。

根据这个道理,先把大象牵到大船上,在吃水线那里画下个记号;然后把象牵上
岸,再往船上装石头,使船下沉到原记号处为止,然后称一下装上船的石头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操听了大喜,连声称赞说:“冲儿的办法妙,真是妙极了!”
2、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学生自由交流感受,教师适时小结:曹冲能将复杂的事情与简单的事情相转化,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

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二、回顾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出示1、2×1、5 = 1、25÷0、5 =
2、出示1
2

1
3
=
1
2
÷
2
3
=
(1)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算法。

若学生不能说出算理的转化过程,师再出示
1.25×7.8=?1
7
÷
2
9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再次体会转化的重要性。

教师摘要记录:
(一)数与代数
①小数乘法:(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②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加法→同分母分数加法)
③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计算时经常用到转化的方法。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想一想,学习哪些知识时我们还用到了转化的方法?
1、下面我们就分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咱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
小组长负责记录。

并将自己思考的内容在组内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同时从别人的发言中丰富自己的认识。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有针对性地记录:
(二)空间与图形
(1)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侧面积→长方形)
(2)立体图形:(圆柱体→长方体)
师:其实象这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情况还有很多,转化”的策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应积极使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把新知识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知识,使问题更加容易解决。

)
【设计意图】通过唤醒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经验,引入“转化”策略的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异质小组内彼此互助,共同完成“转化”策略的探究,师生进行小组评价。

及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体会“转化”策略的广泛应用,形成积极应用策略的情感,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巩固,运用转化的策略:
1、周长计算中的转化。

(1)求下图的周长。

师:谁来指一指表示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段的长度?(学生指) 右上方那些线段的长度并不知道,怎么办呢?(把横向的线段移到最上边,纵向的线段移到最右边,就能知道他们的长度的和)
师:图形转化时什么没有变?(周长没有变)
所以这种图形转化属于“等周转化”。

(2)生计算,全班交流。

2、面积计算中的转化。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师:刚才大家用了什么策略?(转化)
【设计意图】等周转化和等积转化是图形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两组题目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转化的前提是对图形组成的分析,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3、式的转化。

师: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简便计算,实际上都是对一些算式进行转化、
出示: (1)1.25÷1/8 (2)16-2.54-7.46
(3)9÷0.25 (4)(5l×11×l9)÷(57×77×17)
小结:对一些算式进行转化,可以起到简便计算的效果。

四、拓展练习,提升转化的技能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旋转将阴影部分转化成圆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在课的末尾安排了这道较难的题目,看似很难,转化后又非常简单。

转化前,山穷水尽疑无路,转化后,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正是转化策略的魅力所在!)
五、全课总结,形成转化的意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1、.注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虽然经常进行转化,但是他们对转化活动的体验还处于无意识的状态。

2、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本节课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变形,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经进行过的转化,探索图形面积公式时的转化、计算小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学生想到许多具体的事例。

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从而主动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4、学生通过学习,明白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将复杂转化为简单,陌生转化为熟悉,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栾淑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