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临城城区分区规划(2006-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城城区分区规划
临城城区分区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为了促进临城城区的城市建设,更好地落实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 — 2020 年)》,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临城城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分区规划范围:西起临城城区和城东经济开发区分界的牛头山,东至临城生活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生态绿化隔离带,北起城北路,南至海岸线;另包括长峙岛全部。
规划区范围约为19 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0~2005 年,远期2006~2020 年。
•本次规划的依据为:
1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8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 — 95 )
9 .舟山市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关于临城城区发展布局的设想
第五条本次规划的原则为:
1 )以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保持总体规划提出的基本格局,结合现状发展情况及发展条件,对临城城区用地布局作局部调整,对各项用地和设施作更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与规划。
2) 积极建设新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创造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环境特点规划空间形态。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为城市居民创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城市空间环境。
4 )突出舟山市地方特色,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强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独特性。
第六条本规划由舟山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需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时,应经舟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舟山市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第七条临城城区职能:舟山市中远期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
第八条临城城区的人口规模为:临城城区(含长峙岛)近期(2005 年)达到6.5 万人,远期(2020 年)发展至14.5 万人。
•第三章用地结构与布局结构
第一节规划空间结构布局
第九条临城城区的布局结构为:在临城城区结合水流和山势规划“ H ”型结构性绿地,用绿化包围城区,用绿带分割城区,使绿化成为整个城市的构架。
在山环水绕的地势中央规划布局临城城区的中心区,由南向北分别布置海洋文化广场、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商业中心,呈轴线布局,并保留中央步行系统,保证观看黄杨尖山顶的景观视廊。
在海洋文化广场东侧规划布局体育中心。
在中央轴线的东、西、北侧分别布局居住区。
在茶山浦生态绿带的东侧,安排中小型(个私)工业区,与浦西工业区联合建设。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远期人均居住用地为31.83m 2 / 人,居住用地总面积为461.50 公顷( 含居住备用地)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38%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m 2 / 人以上。
居住用地划分为六个居住片区,包括四个居住区规模片区( 其中一片为备用居住用地) 和两个居住小区规模片区。
设置四所中学和八所小学。
居住片区的中、小学配置表 1
注: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未包括在内。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31.79 公顷,其主要分布于行政中心及世纪大道西侧。
•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为88.98 公顷。
肉菜市场采用的标准为每1—2 万人设一处,服务半径为300— 500 米,每处用地面积1500— 3000 平方米,全区共设肉菜市场8 处,其中临城7 处,长峙岛 1 处。
•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为35.20 公顷。
市级文化设施集中在文化中心,设置在行政中心南部,与海洋文化公园统一设计和建设,在文化中心规划建设新闻中心、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各一处。
文化活动站和老年人活动站结合小区绿地设置,每0.7—1.5 万人设一处,每处建筑面积300 平方米左右。
•体育用地用地面积为19.34 公顷。
在临城建设体育中心一处,为综合性体育活动中心,具备承办大型体育比赛的功能。
•医院采用标准为4.0 床/ 千人,在临城城区中心以东新建市级综合医院以及防疫中心各一处,床位580 张,医院用地为6.83 公顷,防疫中心用地为7.29 公顷。
•建设新的文教区及教育科研基地,用地共计84.52 公顷。
•扩建现状敬老院,用地面积为0.37 公顷。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发展临城——浦西工业区,主要发展中小型(个私)工业。
•长峙岛利用部分深水岸线,主要发展修、造船等港口工业。
•第四章分区规划及控制指标
•分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保持各类用地的完整性,便于管理与操作。
2 、原则上以城市道路、自然水系和山体为边界确定分区
的范围。
•分区的划分
临城城区规划建设范围划分为 6 个大区,共23 个分区。
•各分区的用地控制指标
居住建筑控制指标表 2
注:容积率、建筑密度和限高为高限,绿地率为低限。
工业用地容量控制表 3
注: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限高为高限,绿地率为低限。
分区控制指标表 4
注:1) 干道两侧的绿化带未计入用地编号,60m 宽的道路两侧各留20m 绿化带,40m 宽的道路两侧各留10m 绿化带,绿地率不小于90% 。
2) 除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用地和消防用地可向新329 国道开口外,其他新329 国道两侧的地块不得向新329 国道开口,凡向城市干道开口的地块,开口位置需距离道路交叉口50m 以上。
临城城区现状(2000 年)用地汇总表表 5
临城城区现状(2000 年)用地平衡表表 6
注:总人口按照2.5 万人平衡。
临城城区规划用地平衡表(2020 年)表7
注:总人口按照14.5 万人平衡。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临城城区对外交通由环岛公路和水路构成。
•临城城区对外陆路交通主要通过329 国道和环岛快速路联系。
在临城城北路北侧、临长路西侧建设长途汽车站,面积为4.75 公顷。
•建设长峙港口区。
在浦西现舟渔公司西侧,占用岸线长度约1 公里进行中心渔港建设。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A、建立与带状港口城市布局相适应的高效畅通的道路网系统,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发展需要;B、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普通市民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C、处理好环岛快速路、329 国道及城市道路之间的衔接,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D、完善各类交通设施配套。
道路广场用地为270.09 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6.61 %,人均道路广场用地为18.63 平方米。
•道路等级和功能
临城城市道路规划分为四级,即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
A、规划环岛公路定海—普陀段作为城区间联系的快速路,路面控制60 米,两侧各控制20m 的绿化带。
B、城市主干道路面一般按照40 米控制;329 国道、临城世纪大道、临长路、临海路路面宽度为60m 。
60m 宽的道路两侧各控制20m 绿化带,40m 宽的道路两侧各控制10m 绿化带,其道路断面可统一考虑设计。
C 、城市次干道路面一般按照30 米控制。
D 、城市支路断面宽度为15 — 24 米。
•除建设环岛公路之外,在临城城区形成“四横六纵”的城市主干道网。
“四横”为城北路(临城北侧道路,西与开发区道路连接,东与环岛公路连接)、定沈路、329 国道、临海路(临城沿海道路)。
其中,城北路为交通性货运干道,329 国道为客运主干道,定沈路为生活性干道,临海路为沿海景观道路。
“六纵”为长白路(长峙岛——白泉道路)、高云路(高云水库南侧道路,连接城北路与新329 国道)、临长路(长峙岛——临城——环岛公路)、世纪大道(海滨——三八路)、炮海路(炮台山至海边)、洞海路(洞岙水库至海边)。
其中,长白路、高云路、临长路、洞海路为交通性干道,世纪大道、炮海路为生活性干道,其中世纪大道道路宽度60 米。
在长峙岛上规划建设长峙环岛路(北段为生活性干道,西、南、东段为交通性干道)、长纬一路(生活性干道),临长路(交通性干道)三条干道。
•临城分区主干道总长为29.7 公里,路网密度为1.82 公里/ 平方公里;次干道总长为22.1 公里,路网密度为1.36 公里/ 平方公里。
•建设临长路、长白路跨海大桥。
其中临长路与临海路立体交叉。
•在临城规划社会停车场四处,合计用地8.06 公顷:
临经二路与临海路交叉口的西北,面积 1.04 公顷;
定沈路南侧、世纪大道西侧,面积 1.35 公顷;
临经七路与临海路交叉口的西北,面积 3.85 公顷;
长经四路东侧,面积1.82 公顷。
另外在临城沿海公共绿地内结合绿地规划设置相应的停车场。
同时,交通集散量大的公共建筑必须配建停车场地。
•设置游憩广场8 处,总计占地17.81 公顷。
•在临城城区中部、329 国道南侧规划建设一个公交总站,占地2.34 公顷。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线路密度达到3 ~4 公里/ 平方公里,线路一般长度为6 -12 公里左右,城市中心区公交站距宜为500— 800 米。
设置三条区内公交环线,329 国道为临城新区的公交走廊。
主要公交运营线路规划一览表表8
•加油站应设于城市出入口、停车场或中心区附近、车辆易于通行的地方;加油站出入口与小学、消防队及医院等设施的主要出入口距离,应在50 米以上,与重要市政设施的距离,应在100 米以上;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900 — 1200 米。
•岸线总长约为16 公里。
规划岸线长度一览表表9
临城分区道路规划一览表表10
注:临纬路为临城东西向次干道;临经路为临城南北向次干道。
长纬路为长峙岛东西向道路;临经路为长峙岛南北向道路。
•第六章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2020 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0% ,绿地率不少于35% 。
规划绿地面积为323.72 公顷,人均绿地22.33 平方米。
其中城市公园5 处,包括乌龟山公园、田螺峙儿童公园、海洋文化公园、滨海公园、长峙公园。
城市公园规划一览表表11
•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 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 次干道绿地率不低于15%, 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绿地率不低于20%, 学校、医院、机关团体、文化设施绿地率不低于30% 。
•绿化用地共分为:城市生态绿地、城市公园、街头和滨水绿地和绿化广场。
主要的广场和步行道建设一览表表12
•临城城区景观规划:
1 、城市建设应不破坏背景山体生态微循环系统,设置东西两边南北向隔离和通风生态绿地。
2 、对自然水体进行整理,拓宽狭窄主脉水道,疏浚淤积河道,去除尽端死水;加固堤岸,通畅排涝;沿河植树,美化河道;治理排污,清洁水体。
城市建设道路和建筑多顺承河流走向,有多条道路可南面通风望海,感受自然。
3 、新区内建设土方的挖填不应对整体景观环境造成短周期内不可恢复性破坏,宜选取相对独立且对景观对景要求影响不大的山体取土。
4 、在东炮台山、岫岭山、金鸡山、象山、外长峙山和庵岗设置6 处景观控制点,形成城市和山体的互动关系; 在东炮台山、岫岭山、乌龟山、东岙山和庵岗设置
5 处主要观景点,结合重要景观地区和景观结点形成主要的城市视线。
5 、新区的出入口设标志广场,并设置新区区域性地标,行政中心的政府办公大楼、文化中心的大型文化设施和临海而建的体育中心作为区域性标志建筑。
在长峙岛东端绿地设置标志构筑物,隔蛇山小岛同行政中心遥遥相望。
外长峙山作为视线的收束,蛇山小岛作为视线的焦点,在城市景观中起着重要作用。
•临城城区的高度控制:
1 、城区内宜以多层建筑为主。
除新区的出入口处地块,滨海大道至新329 国道范围不得建造高层建筑,商业中心区为建议的高层区,行政中心的政府办公大楼、新区的出入口,世纪大道两侧的行政办公和商业用地等个别地段的公共建筑有标志性的要求,可以建设局部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应精心设计,严格审查。
2 、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小高层为辅,高层住宅高度控制为36 米,多层住宅高度控制为21 米,商住建筑高度控制为24 米,多层和低层住宅宜采用坡顶形式,以丰富城市的第五立面。
3 、工业区高度控制为20 米,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
4 、严格控制在规划绿地中建造非公益性建筑。
建筑高度控制为1
5 米。
•临城城区的尺度:
1 .街道宽度(d ,沿街建筑之间的水平距离) 和沿街建筑街墙的高度(h) 之比不宜小于1 ;对适合封闭性不强的较为开敞的街区如文化娱乐区1<d:h<
2 ;对适合完全开敞的街区如靠山和靠海的街区宜d:h>2 。
2 .建筑红线后退:60 米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后退为20 米,40 米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后退为10 米,其它城市道路和支路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 米。
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 含高层建筑裙房) ,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处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8 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高层建筑主楼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8 米。
•临城城区的色彩:
色彩调和为主,色彩对比为辅。
居住建筑色彩宜采用高明度、低纯度的颜色,柔和清新,墙面宜采用浅色及灰白色为基调,坡顶宜采用蓝、灰等深色为基调。
公共建筑色彩宜采用中等明度、中等纯度的色彩,以形成明快色调。
商业建筑可采用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点缀局部,以形成醒目、热闹的气氛;行政建筑、文化建筑、教育设施建筑建议以白色到砖红色为基调,
以具有大地情调的色彩作为辅助颜色,如灰、灰绿、棕、赭石色等。
根据山体和海洋色彩的季节特征选取对比性或调和性色彩,不宜大面积采用明亮耀眼的颜色,不欢迎过于奇特的色彩。
•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三十六条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
按照节水型工业、农业等要求,综合利用各类水资源。
第三十七条2005 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50 升/ 日,2020 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600 升/ 日。
2005 临城用水量2.9 万吨/ 日,2020 年用水量8.7 万吨/ 日,其中长峙岛2005 年用水量0.3 万吨/ 日,2020 年用水量1.0 万吨/ 日,日变化系数K=1.3 。
第三十八条规划在临城北部新建临城水厂,水厂终期规模11 万吨/ 日,占地6 公顷,水源为潮面水库、大陆引水的原水及周围洞岙、陈岙等水库、临城内河水。
规划长峙不建设水厂,用水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统一安排供给。
第三十九条管网布局:城市干道的给水管双侧布置,近期建设的管道同时满足远期的使用。
•建立水源保护区,控制水源防护区的工业发展。
建设舟山成为一个节水型城市。
发展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发展中水系统,加强对海水的利用。
•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规划期末污水处理率为100% ,平均日旱流污水量6 万吨。
•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一座,负责处理临城、沈家门、浦西的污水,占地9 公顷,污水处理厂终期规模10 万吨/ 日。
•长峙岛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一座,占地2 公顷,污水处理厂终期规模1.0 万吨/ 日,。
•污水管道的布置以重力流管道为主,城市干道的污水管一般双侧布置,近期建设的管道同时满足远期的使用。
•雨水结合区内地形就近排入河道,雨水管道按重力流管道建设。
规划城市干道的雨水管一般双侧布置,近期建设的管道同时满足远期的使用。
•现状排水主干河渠尽可能保留,与城市建设冲突较大的结合用地布局的要求,改变位置。
•填高地面至多年平均高潮位2.54m (85 高程)以上,保证地面雨水自排入内河
•建设百年一遇标准海塘,设防潮位3.28m 。
按照20 年一遇标准沿临城北部山麓建设截洪沟,山洪经收集后就近排入水库或内河。
•规划对现有排水主干河渠尽可能保留,与城市建设冲突较大的结合用地布局的要求,改变位置。
•临城的雨水将主要依靠内河调蓄,因此加大内河断面,扩大内河的调蓄能力由为必要。
规划填高地面到3 米左右,保证地面雨水的自流排放。
河道整治: 沿河两岸设置10~ 20 米绿地
规划整治河道一览表表13
•规划排水闸
表14
•规划预测临城分区远期用电负荷为15 — 20 万千瓦。
•原35 千伏勾山变电站适时升压扩建外,还将在城区新建两座110 千伏变电站。
新建和扩建的110 千伏变电站最终规模均按3 × 50MVA 设置,采用户内型结构,每个变电站预留用地0.5 公顷。
另在长峙岛新建一座35 千伏变电站,以满足岛上用电需求。
•临城分区10 千伏配电网以10 千伏开关站为供电节点,形成电缆环网结线系统。
开关站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以确保每个开关站都有两个方向的电源进线。
开关站的设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每座开关站最大转供容量不超过15000kVA 。
开关站及10 千伏电缆线路结合城市建设和分区规划同步进行。
10 千伏开关站应尽可能与10 千伏配电所联体合建,每座预留用地500 平方米。
10 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采用电缆线路沿城市道路的东
侧或南侧人行道敷设。
当同一路径电缆根数大于8 根时,宜采用电缆沟,小于8 根时,应考虑埋地敷设。
•预测远期临城分区市话用户为10.2 万部,市话交换机容量为13 万门左右。
2020 年市话普及率70 部/ 百人。
•在临城城区的东部和西部各建一座市话程控交换局,新建局所交换机容量为6 万门,每座预留用地0.5 公顷。
•临城城区新建一座市邮政局和邮件综合处理中心(共预留用地1 公顷)外,另设邮政中心支局一座(预留用地0.5 公顷)。
城区邮政所按方便市民用邮和服务人口及服务半径等合理设置。
•电信管道结合电信网远期发展规划要求,做到经济合理、网络安全,并能为今后业务发展留有余地。
电信管道沿城市道路人行道的西側或北側布置。
•城区光缆主干层,原则上采用带状光缆,以环形网结构为宜。
主干光缆容量不宜过小。
光缆配线层应根据地形、路由,组织合理的逻辑拓朴结构,对于重要用户,原则上以放在环形或准环形结构网上为宜。
接入网采用光网络单元(ONU )与远端交换模块相结合的混合组网方式。
近中期逐步实现光纤到路边(FTTC )、光纤到楼(FTTB )、光纤到小区(FTTZ ),远期实现光纤到用户(FTTH )。
•建设有线广播电视多功能传输网,实现与省广播电视干线网联通和宽频交互式电视网络。
在临城城区建一座广电网络中心大楼,用地 1 公顷。
城区用户接入网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 ),主干网络采用环形结构,将临城城区划分为若干个地理区域,每个区域均形成自愈环形网络。
•以液化石油气掺混空气形成的混合燃气作为主要气源。
•临城液化石油气混气厂搬迁至临城双阳。
临城气源厂2020 年供气能力11000 m3 /h ,占地1.5 公顷,主要负责临城、沈家门的燃气供应。
•2020 年临城气化率100% ,其中居民使用管道燃气气化率90% ,长峙片规划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规划燃气输配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供气主干管网成环状布置。
•在临城、长峙、建设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临城储配站用地按照1.2 公顷控制,长峙储配站用地按照0.4 公顷控制。
•临城海塘防潮标准远期达到百年一遇。
•排涝标准:规划20 年一遇24 小时暴雨不受淹成涝。
•按城市发展的用地结构,布置消防站以及相关设施,以达到城市消防要求的标准。
•危险品车辆通行避开城市繁华地段及道路拥挤、人口密集区。
新建建筑以一、二级耐火等级为主,限制三级建筑,禁止四级建筑。
•在临城城区建设舟山消防指挥中心和1 个特勤消防站,指挥中心和特勤站规划合建一处,占地1.5 公顷。
长峙岛建设普通小型消防站一座。
在长峙岛规划建设海上消防站一座,建设专用码头等设施。
•消防供水主要由城市供水系统承担,供水管网采用环状布置,管径不小于150 毫米。
消火栓的布置按照间距不大于120 米、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 米的原则布置,红线宽在60 米以上的道路双侧布置。
充分利用海、河、池塘、水库等各种水体作为消防备用水源,建设相应取水通道、取水码头和加压设施。
•长宽大于160 米的街坊内必须规划建设净宽3.5 米以上的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上所有井盖均应为承重井盖。
•有线通信系统作为报警、接警和调度指挥的主要的主要通讯方式,并按照规定设置火警调度台、119 火警线、报警监听线、报警专用线、调度专用线、配合作战专用线等。
建立
多功能的、联网的计算机控制处理信息系统,完善119 报警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开发新的服务功能,并逐步与消防重点单位联网。
•人防规划必须与总体规划相协调,坚持平战结合,做到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处理好当前与未来、新建与改建、地上与地下等关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战备效益的统一。
•临城城区按三类人防重点城市考虑,战时人口疏散比例为城市总人口的60% ,留城人员为40% ,人防专业人员人均使用面积为 3 平方米,居民人均人防使用面积为1 平方米。
•人防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既有利于发展经济,又能在战时具有掩蔽、储存、防空等双重功能。
人防工程的建设主要通过结合民用建筑(包括新建住宅小区、旅馆、商店、学校教学楼、办公科研、医疗等建筑)、绿地、体育场、广场及学校操场等,修建防空地下室和重点“相结合”工程来完成。
•舟山市区的抗震设防标准为地震基本烈度7 度。
•将临城分区大气环境质量划分为二类环境保护区,将声环境质量划为四类,作为城市饮用水源,其水质应达到地面水质Ⅱ类标准。
整体水体的水质按Ⅱ类水体标准控制。
•临城城区按平均运距1 公里,每座日转运能力30 吨设置集装箱式垃圾转运站,在分区共设置12 座,每座用地面积200— 300 平方米。
另外,城区居住区内垃圾收集间的服务半径按200 米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40 平方米。
近期化粪池仍作为城区粪便消纳和处理的主要设施,无害化处理率应达到80% 以上。
规划在临城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将城区粪便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排放管道化。
•公共厕所设置标准为2500 人/ 座。
主要商业繁华街道及新居住区按300— 500 米设置一座,一般街道设置间距不大于800 米。
•在临城拟建一座环卫停车场,每座停车场用地按5000 平方米建设。
•管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