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甲骨文 C.小篆
B.金文 D.隶书
④甲骨文中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甲骨文是汉 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考点一 青铜器
例1 (海南)(改编)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 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司母戊鼎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解析:B、C、D三项分别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 盆、刻有文字的甲骨和宋代冰裂纹瓷器,与题干 “商朝、青铜工艺”不相符,排除这三项。商朝的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故选 择A项。
易错误区
【误区警示】青铜铸造业就是青铜文明。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青铜时代人 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包括农业、手工业、畜 牧业和商业等各方面的文明成就。青铜制造业 仅仅是青铜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易错误区
【误区警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青铜器相对于 石器更加坚硬,更适于农耕,且生产规模也更大,西 周时也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但在当 时的社会条件下,青铜器仍属于贵族阶层奢侈的生活 用具,主要用于祭祀、饮食等方面。
(2)历史地位及评价 ①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因而是一种比 较成熟的文字。
②甲骨文的数量相当多,甲骨文的出现表明商朝时我 国中原地区已有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同时也使我国历史 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朝代。
③商代人把当时的祭祀、战争、农事等重大事件及 一些科技知识都用甲骨文记载下来,这为后人研究商代 历史和古文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一些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
的纹饰,形成神灵的图纹,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
状态向文明的过渡。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为我们研
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更直接的史料。 2. 甲骨文的产生时间、历史地位及评价。
(1)时间: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就它的产生而言,大约是在我国的原始社会末期至奴 隶社会早期。
(4)商周青铜器造型独特、纹饰瑰丽,集工艺、 美术于一体,是古代世界的艺术瑰宝。每一件青铜器 都是一件杰出的工艺品,反映了制作者具有高超的工 艺技巧和艺术匠心。
甲骨文记事
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 概念
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 发现 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
易错误区
【误区警示】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商周时期,铸刻在青 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铭文,商周时期称青铜为金。 铭,是刻的意思。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几种?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
☆甲骨文的特点。
(1)笔画线条纤细,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几乎没有弯转。 (2)字形瘦长,直笔较横笔长。 (3)形体结构因笔画多少而改变,大小不统一。 (4)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 (5)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说明当时形体结构还不固定。
和西周甲骨
包括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 内容 天文历法等
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 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 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 开始
☆甲骨 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其 记载的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商王的 活动和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及阶级关系,具有极重要 的史料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 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就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主要造 字方法
象形 指事 会意
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 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 概念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 来表示新的意义
主要造 字方法
意义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 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制作 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性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本张图片是高频考查材料,通过 它主要考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高超 工艺,需重点识记。
答案:A
例2 (福建莆田)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 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解析:4枚邮票中的器物包括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等, 它们都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故选择C项。
答案:C
考点二 甲骨文
例3 (福建福州)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商 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功能
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 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 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 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工艺 代表
成分 铜、锡、铅
技术
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 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
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第期5国课青家铜的器产与生甲与骨文社会变革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出现
时间 原始社会后期
分布
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 山东、辽宁、安徽等地
距今4 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 代表 铜镜
发展
(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 渐丰富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形声
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 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 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字来 假借
表示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 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 重要阶段
刻有文字的甲骨
这片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是 甲骨文断代第一期商王武丁时期的 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内容涉及 商王武丁进行的祭祀活动,商王室 人员的伤、病、死等情况以及当时 的天象,有重要的文史价值。
1.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及功能。青铜器这些特点及功 能反映了什么问题?
(1)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规 模大。
(2)功能: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 器等发展到礼器。
(3)青铜器中的鼎已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 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鼎的数量,反映 了地位的高低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 的大小。
☆商周青铜铸造的四大特征。 (1)普遍使用泥范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技术是中国 古代青铜铸造的主要方法,并成为中国青铜冶炼史上的 一大特色。 (2)已能较好地掌握合金的比例,懂得青铜调剂的 比例。青铜调剂比例的合理掌握,大大提高了青铜器具 的铸造效率,也为青铜器具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可能。 (3)青铜器具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广泛地应用于 社会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