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乳房综合护理对改善母乳不足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特色乳房综合护理对改善母乳不足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乳房综合护理对母乳不足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0
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
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配合推拿、热敷理疗、心理暗示、饮食指导、哺乳指导
等中医特色乳房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乳房硬度、乳房疼痛、乳房泌乳始动、
血清泌乳素值及乳房泌乳量。
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房硬度变软(P<0.01)、疼痛减轻(P<0.01)、乳汁分泌时间明显提前(P<0.01)、血清泌乳素升高显著(P<0.05)、泌乳量
增加、纯母乳喂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有效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坚持4~6个月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3)05-0042-02
母乳是母亲给予孩子天然的最理想的食物,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
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最佳喂养方式。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剖
宫产率的增加,产后母乳不足近年来有逐步上升趋势,据报道产后母乳不足占
20-30%,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更高。
西医常规护理对于促进母乳喂养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寻求中医特色乳房综合护理(包括对母乳不足产妇乳房进行中医
推拿、穴位按摩、理疗和对产妇进行心理暗示、饮食指导、哺乳指导)缩短婴儿
等待开奶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母乳喂养,使每个婴幼儿享有六个月纯母乳喂养,提高人口素质成为当务之急,也是中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年1
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对60例母乳不足产妇开展中医特色乳房综合护理,取得
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产妇120例,年龄22—40岁。
孕37+4~42+4周,新生儿
体重2500—4900g,均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并发症。
随机分为治疗组60
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剖宫产45例,会阴侧切l4例,顺产1例;观察组剖宫
产45例,会阴侧切12例,顺产3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孕妇产前听母乳喂养课程(以母乳与奶粉的区别为主要内容),使其充分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和重要性,到预产期的孕妇指导擦洗乳头。
产后协助母乳
喂养,指导喂养姿势和方法,要求产妇做到按需哺乳,每次哺乳10~15 min。
产
妇的饮食以软食、半流质饮食为主,每天进饮食含水量必须达3000ml以上,禁
辛辣、腥膻之品。
产妇分娩后10 min内和产后72 h各采静脉血3ml,荧光法检测血清泌乳素(单位μg/L)。
治疗组于产后视产妇身体状态及早辩证进行中医特色乳
房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 中医穴位按摩配合推拿搓揉双手至热,倒3-4滴按摩油于手心均匀涂抹
于乳房上,一手C字形托住乳房根部,另一只手食、中、无名、小指成半握拳状,拇指伸直,用拇指指腹从乳根穴开始按摩5分钟。
用拇指指腹以螺旋形顺时针方
向按摩乳房,促进乳腺细胞活跃,使输乳管扩张,至距乳头1cm处。
用同样的方法,再从乳房根部紧靠前一部位开始按摩,确保分布在乳房内的乳腺及输乳管都
得到充分的按摩,至膻中穴时按摩5分钟后,接着从膻中穴位按摩分布于此的乳
腺及输乳管。
按摩完第一圈后,从乳根穴开始按摩距乳头4cm处进行推拿,由轻
至重,于1cm处,也就是乳晕的地方轻压乳晕,将多余乳汁排出体外,用本方法
按摩完乳房第二圈。
用卫生纸擦净按摩油,用毛巾遮盖护理好的一侧乳房,进行
另一侧乳房护理。
按摩结束,用沐浴露洗净两侧乳房,将两张毛巾用60℃左右水
浸湿,拧干后叠成两层分别敷到乳房上,尽量避开乳头部位。
用两张干毛巾双层
覆盖到热毛巾上保持温度。
热敷后无特殊症状,给予哺乳指导。
1.2.2 热敷理疗产后一周内乳房肿胀疼痛,按摩后热敷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
因为产后一周是乳汁分泌高峰期,初乳比较粘稠,不容易排出,热敷后最好立即
给婴儿吮吸。
乳汁淤积型乳房硬块、副乳,按摩前先用硫酸镁液体浸湿的毛巾热
敷20分钟后进行按摩护理。
奶少、产后24小时内作乳房保健按摩早开奶的产妇,按摩后热敷时间一次30分钟,一日三次,连续热敷三天。
热敷的同时,用中指、食指按压肩井、中府、合谷、前谷等穴位,每次按压30秒,连续5 次,热敷结
束后,嘱产妇坐位时给予按摩肺俞穴,时间同前。
乳头皲裂,乳头脓点,主要因
为乳腺不畅通,婴儿吮吸费劲,而过度用力吮吸导致,按摩后确保输乳管易于排乳,热敷时禁止敷乳头,热敷20分钟后,乳头皲裂:给予药膏外敷,常用药膏有:红霉素软膏,纯芦荟胶,蜂蜜与草珊瑚含片粉调成糊状,橄榄油与茄子蒂烧
成灰状调成糊状涂抹乳头。
乳头脓点:戴上无菌手套,用酒精棉签(平时禁用酒
精擦拭乳头),消毒脓点部位,用一次性无菌针头刺破脓点,挑出脓头,并挤出
脓点处乳汁,给予消炎药外敷,无菌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6小时后该侧乳房
方可直接喂奶。
乳头短、平、内陷及婴儿拒绝吮吸乳头,乳房按摩护理后,此时
乳汁容易吸出,用乳头牵引器辅助牵引乳头3分钟,马上给予婴儿吮吸,直到辅
导其成功喂奶后方可离开。
哺乳期乳腺炎:乳房红肿,无化脓征兆,禁止采取按
摩处理,建议到外科就诊。
1.2.3 心理暗示护理过程中,通过与产妇及家属语言交流,了解产妇及家属
的心理动态,对于心情不佳,情绪不稳定的产妇、家属,给予劝导、安慰、疏理、语言交流、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减少产妇顾虑,放松心情,为产妇营造一个
好的哺乳育儿氛围,有利于乳汁分泌。
1.2.4 饮食指导由于哺乳是特殊时期,饮食结构非常重要,应少吃多餐,多
喝汤,荤素搭配合理,不吃生(水果除外)、冷食物,奶量不足的哺乳妇女,不
喝豆浆、母鸡汤、不吃大青菜,娃娃菜、大头菜、酸菜、花椒、腌制食品等影响
乳汁分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禁烟、酒、咖啡、茶以及垃圾食品,
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2.5 哺乳指导指导产妇用正确姿势喂奶,指导喂奶时间,主要针对乳头短、平、内陷型乳头,婴儿无法含接乳头时的指导;使用奶瓶喂奶后,婴儿拒绝吮吸
乳头等的辅导;婴儿睡觉方向改变拒绝吸奶纠正。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清洁
乳房,每次哺乳前柔和按摩乳房,刺激乳汁分泌,乳头伸展、牵拉练习以纠正平
坦内陷乳头;指导尽早哺乳,热敷及按摩乳房以减轻乳房胀痛;指导正确的、舒
适且松弛的哺乳姿势,避免乳头皲裂。
1.3 观察指标
①乳房硬度乳房硬度分为3度:Ⅰ°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痛,Ⅱ°触
之如鼻尖,为中度胀痛,Ⅲ°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胀痛。
②乳房疼痛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乳房胀痛分为4级:0级无疼痛(无临床症状);Ⅰ级轻度疼痛,产妇安静,可休息;Ⅱ级中度疼痛,产妇尚平静;Ⅲ级重度疼痛,产妇辗转不安,不能入睡。
③产妇乳房泌乳始动时间分别在产后24 h、48 h、72 h及>72 h各时间段观
察泌乳情况。
④产妇血清中泌乳素测定产妇分娩后10 min内和产后72 h各采静脉血3ml,荧光法检测血清泌乳素(单位μg/L)。
⑤乳汁充足标准乳汁充足:哺乳后,乳房有剩余乳汁,婴儿能安静入睡,
每天小便>6次,大便数次;乳汁基本足够:哺乳后,乳房很少剩余乳汁,婴儿入
睡时间短;乳汁不足:哺乳后婴儿仍哭闹,大小便少;缺乳:产后72 h,乳量少
或无乳。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
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产后72h产妇乳房硬度观察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产后乳少的原因产后初期,部分产妇产后自觉无奶或奶量极少,做不到
按需哺乳,导致乳汁分泌迟缓、乳量不足而减少母乳喂养次数和时间,还有部分
产妇因产后疲劳和切口疼痛而不愿哺乳,添加奶粉导致喂养不当,缺乏泌乳刺激,使乳汁分泌更少。
乳汁不足,使产妇失去母乳喂养的信心而中断哺乳,这是母乳
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
依据祖国医学的整体观,产妇经过生产过程,气血损耗,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肠失滋润,而致大便秘结(产后常见)。
产后少动,使肝脾气机郁滞,
肝气郁滞,致肝疏泄和藏血功能失常,脾气郁滞,致脾之运化和统摄血液功能失常。
产后多汗,气随液脱,气虚则影响气的运动,表现于脏腑的升降异常。
主要
表现:食欲缺乏、大便秘结、情志失畅、睡眠欠佳,乳汁分泌少,不能满足新生
儿需要。
另外,喂养不当(不按需哺乳)也是造成乳汁不足的主要原因。
3.2 中医特色乳房综合护理可以促进乳汁分泌
以乳根穴,膻中穴为主穴,配合少泽穴,前谷穴,足三里穴,肩井穴,中府穴,肺俞,合谷进行穴位按摩、推拿、理疗,使产妇全身气机调畅,阴阳平衡,
经络畅通,脏腑的功能正常,产妇乳房硬度变软、疼痛减轻、乳汁分泌时间明显
提前、血清泌乳素升高、泌乳量增加;加之对产妇进行心理暗示、饮食指导、哺
乳指导使产妇感觉全身舒适,心情舒畅、能主动按需哺乳,增强了产妇的哺乳信心。
中医特色乳房综合护理明显缩短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有效促进乳汁分泌和保
持泌乳,增进母婴感情,促进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了母亲坚持4~6个月以上
母乳喂养率,曾强了婴幼儿的身体素质,有效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改善了
医护患关系,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方法简单易学,值得推
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