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质量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白质量评定
织物经漂白后,天然色素遭到破坏,织物的白度得到提高,白度值是评定漂白效果的重要指标。

但同时纤维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漂白效果除了评定白度值、毛效及外观疵病外,还应测定纤维的受损程度,可通过测定织物的强度和纤维的聚合度来判断。

一、白度的测定
1.原理
织物的白度不能单靠目测来测定,因为它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必须使用仪器来测定,目前测白度的仪器较多的是SBDY型数显白度仪,它是根据物体对光的反射系数来测定白度的,反射系数越高,则白度越好,该数显白度仪内附有白度标准板,可作为调整仪器和测试的参考,该标准板是采用硫酸钡和氧化镁作为基材的。

2.测试仪器
SBDY型数显白度仪(如图1-23所示)。

3.布样准备
取漂白布样(未经荧光增白剂增白的)12厘米×24厘米一块,折成5厘米×5厘米8层(若为薄织物,则取布样18厘米×24厘米一块,折成5厘米×5厘米12层)。

4.测试方法
将准备好的布样放在白度仪的试样座上,按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测定(详见第一章第二节中白度仪)以硫酸钡或标准白度磁板为标准,每一布样须在不同部位保持经、纬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测定3次,再取其算术平均值。

注:不同型号的白度仪测得的白度值不一定相同,因此须在测试报告中注明所用仪器的型号。

二、残留有效氯的测定
用次氯酸钠或亚氯酸钠漂白后的布样,布样上是否存有残留的有效氯,可采用快速法来测定,剪取不同的布样,滴上一滴30%的醋酸,再在同一部位滴上一滴淀粉-碘化钾试液,立刻进行观察,如无蓝色痕迹出现,则表示无残留有效氯存在,如出现蓝色痕迹,则表明有残留的有效氯存在。

三、纤维损伤程度的测定(碱煮强度)
纤维在漂白过程中,天然色素遭到破坏以外,纤维本身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纤维损伤后,其聚合度下降,但聚合度的测定操作比较麻烦,将在本章第七节进行详细阐述。

如用比较直观的方法测定漂白前后强力的变化,则不能反映纤维受到的全部损伤(可能有潜在损伤),为了能真实反映漂白前后强力的变化,可采用测定漂白后织物的碱煮强度,来彻底检测织物表面的及潜在的损伤。

碱煮前后强力差值越大,表示漂白织物的潜在损伤越大。

1.测试仪器
织物强力测试仪、剪刀、钢尺、天平。

2.测试布样及测试液
(1)布样:未漂白布样1份,漂白后布样3份。

(2)测试液:1g/LNaOH溶液。

3.测试方法
将漂白后的布样按要求各剪4条(长度应符合仪器测定的要求),并取2条放入250mL 烧杯中,加入1g/LNaOH溶液(浴比1:40)中,与95~100℃水浴锅中碱煮约30分钟,经水洗晾干后,按织物强力测试仪的操作规程(详见第一章第二节),分别测定未漂白织物及漂白织物的经碱煮前后的强力,测试结果分别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

4.测试结果
未漂白织物的强力与漂白后且未碱煮的织物的强力比较,其差值能反映织物的表面的损伤程度;漂白后且未碱煮的织物的强力与漂白后且碱煮后的织物的强力比较,其差值能反映织物潜在的损伤。

四、毛效的测定
织物经漂白后,与精练前后相比,其毛效有所变化,是由于织物在漂白的同时也去除了部分杂质,具体测定方法参见本章第三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