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知识
1.“卷土重来”这个典故出自()
A. 曹操B刘.备C谢.安D孔.子【答案】C
【分析】【剖析】卷土重来: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从头恢复地位。


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
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败为胜。

” 故答
案为: C
【评论】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遇到一帮小人的妒忌,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
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到达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安静。

他人在外,心念
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风景,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2.以下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

项(
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若是生活欺诈了你》《自由颂》《致海洋》等。

C.律诗往惯例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此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一定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以后把对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C
【分析】【剖析】律诗往常每首八句,超出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
四联为尾联。

并无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一定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 C
【评论】本题考察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察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
资料和作品的有关内容。

考生要在平常注意课本内的说明,注意平常的累积。

3.以下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构造阔大正直。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划正行,字体扁平均匀,豪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划遒劲稳重,整体上刚健秀丽、朴实精良。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划绵延不停,跌荡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B
【分析】【剖析】 B 项中,豪放豪逸是豪放洒脱的意思。

但“笔划正行,字体扁平均匀”,更多
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豪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切合。

故答案为: B
【评论】本题考察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修养。

考生在平常要累积有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
的名家、书法字体特点、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必定的认识。

4.以下有关文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能够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
法是“赋”“比”“兴”。

B.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纳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
了富裕地方色彩的词语,显现出浓烈的陕寒风情,表现出诗人一种“大我”的革命感情。

C.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摆列有:始龀、弱冠、豆蔻、而立、知命、耳顺
等。

D. 阿西莫夫,美国作家,是世界有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基地》
《新领土》等。

【答案】C
【分析】【剖析】本题考察对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和古代年纪称呼的识记。

文学知识主要集
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派别、文体知识等,平常学习增强记忆。

始龀:
七八岁刚换牙的儿童儿,泛指童年。

如:龀童(七、八岁的儿童) ,龀年 (童年 ) ,龀岁 (童
年 )。

弱冠:男子二十岁;豆蔻: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光。

而立:男子三十
岁。

知命:是先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表达方法。

“知天数”不是乐天任命、
碌碌无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祈求结果。

因此,“五十而知天数”,
是说五十岁以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耳顺:耳顺是六十
岁的代称。

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是听得进刺骨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
谓,无所违碍于心。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返乡之年)。

因此按从小到大摆列
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等。

应选C。

故答案为: C
【评论】本题考察对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和古代年纪称呼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化知识大
体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呼,官职和科举,地理知识,宗法和礼俗,衣饰和器物,历
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说明体例。

从小到大摆列有:始龀(7、 8 岁)、豆蔻( 12、 13岁)、弱冠( 20 岁)、而立(30 岁)、知命( 50 岁)、耳顺(60 岁)。

5.以下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中“果真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
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长,好多地方形成
了拥有浓烈地方特点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此中颔联、颈联一定对仗。

D.文言
文中的称呼语特别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
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D
【分析】【剖析】本题考察古代文化知识正误辨析。

这种题目难度较大,波及面宽,平常
学习中注意累积,增强练习辨析,有错归类改正。

D 项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

“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故答案为: D
【评论】初中语文教材中波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含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
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制、音乐美术、饮食服饰、车马冠盖、文化
奠定、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看法、道德情操等等。

“卿”的意义有, 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朝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司称下级、尊长称晚辈。

5.古代夫妇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特别亲昵)。

6. 姓。

7.朋友之间亦能称“卿”。

本题的“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6.以下对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渐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集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
质量——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强奋斗的质量。

B.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绘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区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钩心斗角,争权夺利,其实是奚落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童年》的整体基调固然严肃、低落,但小说以一个儿童的目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惨剧
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绚丽的色彩,读来令人悲痛但又可是于深重,令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在险恶中看到和善,在冷峻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辉,在惨剧的气氛中感觉到人们战胜
惨剧命运的巨鼎力量。

D. 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由于简·爱
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讲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
集,但最后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答案】 D
【分析】【剖析】 D 项,《简·爱》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简·爱固然与罗切斯特有过长时
间的分别,但她最后又回到了主人身旁并和他结了婚。

故答案为: D。

【评论】本题考察对外国文学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依据作品名称能够回想作品内容、
中心思想、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进而认识作者的性格特点以及作品
人物的形象特点。

作者的国籍、作品年月等信息能够经过技巧加以辨析,识记。

7.以下对于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篇先写塞外雪景,再写天气奇寒,为送别衬着了特
定环境,最后写送别朋友,山回路转中不见其踪迹,隐含着对老朋友离开的不舍之情。

C. 成语“自轻自贱”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囫囵吞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D.《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经过现身的说法表示:知识的累积、精神的充分是学子念书
的必备条件。

【答案】B
【分析】【剖析】 B 项,“隐含着对老朋友离开的不舍之情”说法有误,是战友,不是老朋友。

故答案为: B
【评论】本题考察对文学文化知识的理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朝诗人岑参的作
品。

此诗描绘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风景,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
却充满奇思异想,其实不令人感觉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令人感觉
塞外风雪变为了可玩味赏识的对象。

8.以下对于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奇色彩和感情的意象,它常被称为“婵娟”“玉盘”等。

B. 豪迈派为宋词派别之一,辛弃疾、苏轼是其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C.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号称“五柳先生”,东晋有名诗人,他的诗多描述田园风光。

D.《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法国作家高尔基以自己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
说三部曲。

【答案】 D
【分析】【剖析】 D.表述有误,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不是法国作家。

故答案为: D。

【评论】本题考察文学文化知识的累积能力。

这些知识要在平常学习中分类识记,考试时
要认真对照、剖析,防备张冠李戴。

9.以下对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的散曲。

B.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C.“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纪;“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纪。

D.传统的春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端字用仄声,下联末端字用平声。

【答案】 C
【分析】【剖析】 C 对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纪。

“四十
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纪。

故答案为: C
【评论】本题考察文学、文化知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察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
料和作品的有关内容。

考生在平常要注意关注课本的说明,注意平常的累积。

10.以下对于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依据战国历史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册,《唐雌不辱使命》就
出自此中的《魏策》。

“曲”“曲子词”,以后才称为“词”,B. 词,盛行于唐五代,极盛于宋。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
为又称“长短句”。

C.《出师表》是三国期间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向蜀汉后主进的一篇表,南宋诗人陆游
曾夸赞它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可以
两全时应当杀身成仁。

【答案】 A
【分析】【剖析】 A 项,有误,《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册。

应选A。

故答案为: A
【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文学文化知识的辨析能力,考察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
基本的文学知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本题重点以课本的说明为主,注意平常的累积。

11.班里准备举办名著《红楼梦》阅读成就显现活动,请你帮助大家解决下边的问题。

(1)第一小组收集了与《红楼梦》有关的歇后语,请你帮着增补完好。

①刘姥姥出大观园——________
②贾宝玉的丫鬟——________
③王熙凤害死尤二姐——________
(2)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常写的念书笔录汇编成专刊《我与〈红楼梦〉》。

请为这本
专刊设计三个构造同样的栏目名称。

(力争有创意)
栏目一: ________
栏目二: ________
栏目三: ________
(3)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红楼人物”评比活动。

请写出你最喜爱的一位,并介绍一个与其有关的故事。

【答案】( 1)满载而回;喜(袭)人;心狠手毒
(2)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示例一:林黛玉——黛玉葬花。

示例二:贾宝玉——宝玉挨打。

【分析】【剖析】( 1)依据对《红楼梦》歇后语的累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红楼梦》的内容广博精湛,有好多都能够深入研究,如诗词、菜谱、制药、为官
等,能够据此设计栏目名称,如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依据对这部小说人物和情节的累积,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位并介绍一个与其有关
的故事即可,注意不要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 1)①满载而回;②喜(袭)人;③心狠手毒
(2)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示例一:林黛玉——黛玉葬花。

示例二:贾宝玉——宝玉挨打。

【评论】( 1 )本题考察累积名著歇后语的能力,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别语言形式。

它一般将一句话分红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
释。

在必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常说出前半截,"歇 " 去后半截,就能够领悟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

解答本题要依据平常累积答题,假如实在没累积的歇后语,要根据歇后语的特点及所给前半部分的内容理解剖析,写出后半部分内容。

( 2)本题考察设计活动的能力。

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依据活动主题及平常
对名著的累积,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争各样形式能突出主题,拥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察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累积。

阅读名著时要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等都要认
真阅读,并累积下来,达到学致使用。

12.以下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答案】D
【分析】【剖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往常包含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故答案为: D
【评论】《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订正。

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代不易理
解,因此解说之作接踵出现,对书中的记录进行解说和说明,称之为“传”。

此中左丘明《春
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
经典。

13.请选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戏剧依据表现形式,能够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威尼斯商
人》是一部诗剧。

B. 他每天每个小时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老是说:“皇上在换衣室里。

”--这句话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C.《孔乙己》选自《呼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白话小说。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写的一篇嘲讽小说。

D. 孔乙己一到店,全部饮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这句话的叹息号运用正确。

【答案】B
【分析】【剖析】“文学知识”的考察旨在宽阔学生的文学视线,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
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认识。

它主要考察:(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知识。

B 项,说法错误。

运用了夸张
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B。

【评论】做文学知识的题目,要修业生应当有丰富的知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常学习时
注意累积有关作家作品等知识。

14.“孤注一掷”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 赤壁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答案】C
【分析】【剖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 年,我国历史上迸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
羽带领的两支军队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 年,项羽的起义师与秦将章邯带领的秦军主
力队伍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睁开大战;项羽不畏劲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
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三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
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 C
【评论】孤注一掷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
打获胜不行,下信心不管全部地干究竟。

15.以下对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简·爱》中,简·爱的经历是: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恶的堂哥,她的刚强令人
敬重;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探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和善令人感人;在桑菲尔德庄园,
简·爱英勇表白自己的爱恋,她的英勇令人赞美。

B.宋词代表了宋朝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迈两大门派,此中豪迈派代表人物是苏轼
和辛弃疾。

C. 古代有好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妇等。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依据战国史册整理编写的一部国别体史册,用寓言论述道理是其
一大特点。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答案】 C
【分析】【剖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

此中 C 项是考察古代的一些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词,此刻一般变为一种特别称呼,“手足”应当指“兄弟”,不是指同学。

故答案为: C
【评论】本题考察了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修业生掌握作品的
人物及故事情节;对一些文学及文化知识要认识。

如:宋词的依据词风分的门派豪迈派、
婉约派;古代因运用借代而渐渐演化而来的一些特别称呼等。

16.以下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期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故称
“诗三百”。

B. 《逍遥游》出自《庄子》,作者庄子,战国时宋国人,有名哲学家、文
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文学家、史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共130 篇。

D.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先人对他人的敬称,指对方;而“陛下”则是对皇帝的敬称。

【答案】B
【分析】【剖析】文学知识,要修业生在平常念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累积,多背诵,这样
才能轻松应付此种题型。

B.“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说法有误,应改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故答案为: B
【评论】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文学、文化知识的累积,识记与理解能力。

解答时注意联系
平常的累积,可对文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整理。

17.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内容,风、雅、颂指的是诗的表现手
法。

B. 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

比方“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
岸。

C. 母爱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荷叶·母亲》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
歌。

D.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嘲讽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
沉思。

【答案】 A
【分析】【剖析】 A 项,《诗经》的“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诗的内容。

故答案为: A。

【评论】本题考察对文学知识的识记。

先回想有关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内容,再联合考点
详细辨析,本题的“比”是手法、文学现象,而“颂”是内容表记。

18.下边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企业企业的一封夸奖信,请认真阅读,按要求
答题。

夸奖信
椰海市公交企业企业:
①我校学生张悦,于今年 2 月 25 日乘坐贵企业13 路公交车前去学校,下车前发现身上携
带的 2 万元学费被偷。

② 多亏司机孙师傅火眼金睛,在大家的帮助下将已下车的小偷抓
住,追回了被偷走的 2 万元,替她挽回了损失。

③ 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令我校师生十分感
动。

④ _________________ 。

此致
敬礼
2018 年 3 月 1 日
椰海职业学院
(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改正建议。

(2)这封信中的第 ________句有语病,应改为 ________。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增补完好。

【答案】( 1)签字和日期互换地点。

(2)③
;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人
(3)建议贵企业对孙师傅赐予夸奖。

【分析】【剖析】( 1)不论是什么应用文,签字和日期一定放在右下角,且必定要记着:
签字在上,日期在下。

(2)改正语病。

第③句成分残破,残破主语,因此要在“令”以前加上“的精神”。

(3)题干要求写出写信的目的。

“夸奖信”,特向被夸奖者所在单位或其上司领致使信,以
期使其遇到表彰、奖励,使其精神弘扬光大。

因此既然是“夸奖信”,就应当要建议孙师傅的所在企业对孙师傅赐予夸奖。

同时要运用敬辞“贵”等。

故答案为:(1)签字和日期互换地点。

(2)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
十分感人;(3)建议贵企业对孙师傅赐予夸奖。

【评论】本题考察学生对夸奖信格式的掌握能力。

一般格式为:① 标题,写成"夸奖信"即可;② 称呼,一般写给被夸奖人的上司领导单位;③ 事迹,一般要写清楚被夸奖人的
姓名、单位,或注明身份;夸奖内容,要写清楚为何夸奖(原由 ),夸奖他什么 (经过 ),向他学习什么 (夸奖目的 );④落款,签字、日期,写在稿纸右下方。

19.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

请你赏读下边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对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草书
(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两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

【答案】( 1) C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剖析】( 1)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显然是隶书。

隶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
面:① 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② 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
扁;③ 隶书的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

方笔和圆笔兼用。

(2)第一要要认准文字是什么。

可依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测字形。

碰到形声字或会心字,凭
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划的条理清楚,
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雅观,间架构造合理。

不写繁体字。

故答案为:( 1) C;(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评论】( 1 )本题考察学生书法作品的奖励能力。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
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

注意各样字体的特
点,正确辨析。

(2)本题考察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书写的规范、工整和雅观。

同时注意汉字的间架
构造,防止写错别字。

20.以下文学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梁山豪杰们从起义到兴隆再到最
后失败的全过程,鲜亮地表现了“铤而走险”的主题。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春联中,提到的“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
球》、《项链》,长篇小说《俊友》等。

D.《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针对当时有些人分布抗衡
日前程的消极论调,谴责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激励民族自信心而写的。


一篇富裕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利锋利,带有嘲讽意味。

【答案】C
【分析】【剖析】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有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

故答案为: C
【评论】本题考察学生文学知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知识所涵盖的内容特别多,
既有文学文化知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点类,还有对作品的品
读、剖析等。

要将有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出色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尝,这样就
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如有些知识出现忘记或疏忽,那就要运用清除
法,以确立最后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