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时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区分02、H2、C0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
A、木炭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C、金刚石
D、铅笔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容器中加入稀盐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A、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没有加热 C、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较少D、加入的是稀硫酸
4.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用来制二氧化碳
5.反应条件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应物相同但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_______,为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__________,同时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
6.关于一氧化碳燃烧()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V(CO)∶V(O2)=2∶1
7.利用图8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甲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CuO或C),乙的洗气瓶中盛放无色溶液(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 , b______ .(2)根据要求填表
(3)上述两实验中,在导管c的尖嘴处都用火柴点燃,其目的是否完全相同?简述理由.
8.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请观察下列装置并回答相关问题。
(1)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2)根据A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B装置,其中仪器c 的名称是
(3)从上述装置中选出一种用于收集氢气,对应的编号是______。
(4)E 装置从a、b 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C、D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
现用
A、E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 装置的应是______口(选填“a”或“b”)。
10.某厂用石灰石高温煅烧制得生石灰,若每天消耗含杂质5%的石灰石原料300吨。
请根据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⑴理论上每天可生产氧化钙多少吨(假设杂质受热不分解)?
⑵若每吨石灰石以100元的价格买入,制得的生石灰(含原杂质)以每吨250元卖出,扣除每吨石灰石原料生产的加工费30元,则该厂每天可获利润多少元?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
以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鞭炮B.矿石粉碎C.植物光合作用D.酒精燃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详解】
A选项燃放鞭炮有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选项矿石粉碎,只是颗粒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选项植物光合作用,有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选项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选择B。
2.实验设计能实验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证明CO2与溶液反应
C.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D.此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集气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则不能测定氧气含量。
A错误;
B、过程中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B正确;
C、由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不能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C错误;
D、由于橡皮塞上没有插入长颈漏斗,关闭活塞时,气体无法将液体药品和固体分离,因此此装置不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
D错误。
故选B。
3.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A.分子个数增多B.分子质量增大C.分子间隔增大D.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C
【解析】
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个数增多,错误;
B、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分子质量增大,错误;
C、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正确;
D、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体积增大,错误。
故选C。
4.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A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一般省略不写,不是g。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
故此项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117。
故此项正确。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核外电子数为117。
故此项正确。
D判断元素种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可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判断。
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
故此项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含义
点评:本题中给出的元素名称陌生,可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解题。
5.下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看做纯净物的是
A.铁锈B.蒸馏水
C.食用盐D.汽油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详解】
A、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食用盐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汽油是由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复杂,主要有烷烃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配制溶液时用水、酒精等都可以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则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操作错误,故错误;D、将10g食盐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1%≠10%。
故选B。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的溶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7.下列化学试剂需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且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A.浓盐酸B.双氧水C.氢氧化钠D.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虽然与空气成分无关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需要密封保存,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且与空气成分无关,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发生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需要密封保存,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但与空气成分有关,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密封保存,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但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现有某锌铝合金(Zn-A1)样品8.3g,将其放入200g稀硫酸中,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蒸发结晶,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27.5g,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6.26% B.9.8% C.19.6% D.22.6%
【答案】B
【解析】
锌铝合金的混合物8.3g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27.5g,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含硫酸根的质量为27.5g-8.3g=19.2g,硫
酸的化学式为H2SO4,则硫酸的质量为:19.298
96
g
×100%=19.6g,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 200g
g
×100%= 9.8%。
故选B。
9.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基本类型均正确的是()
A.实验制氧气:H2O2
2
MnO
H2↑+O2↑ 分解反应
B.制熟石灰: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铁钉和稀盐酸反应:2Fe+6HCl = 2FeCl3 +3H2↑ 置换反应
D.氢氧化钠吸收三氧化硫:SO3+ 2NaOH=Na2SO4 +H2O 复分解反应【答案】B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
MnO
2H2O+O2↑,故选项
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中的斜线。
说法正确的是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
B.图中4 个点表示的溶液中只有z 是饱和溶液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
D.将m点表示的溶液中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再加入20g溶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100g,故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100g水,故A 错误;
B、在曲线上的点和曲线上边的点都是饱和状态,在曲线下边的点属于不饱和状态,所以W、Z都是饱和状态,故B错误;
C、点z和点w都是饱和状态,z点含有的溶剂多,所以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故C正确;
D、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100g,由80g水中最多溶解80g,原来溶液含溶质50g,所以还需加溶质30g,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认真读图,理解图示的涵义并结合溶解度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1.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不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故选项错误。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转化为碳酸钠,假设能行,对应的是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氯化银,反应物是氯化钠和碳酸银,但碳酸银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钠发生,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渣中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锌和铜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仍然含有Cu2+。
【详解】
A、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但是不能确定锌的硝酸铜反应了多少,所以滤渣中可能有铜,也可能没有铜,错误;
B、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滤液为蓝色,说明还含有硝酸铜,如果锌没有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可能还有硝酸银,正确;
C、充分反应后滤液为蓝色,说明锌粉不足,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锌,错误;
D、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滤液为蓝色,说明还含有硝酸铜,如果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没有硝
酸银,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1个氧原子_____;
②氯酸钾中氯的化合价_____;
③2个铁离子_____;
④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_____.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填“得”或“失”),所形成微粒的符号是_____,该微粒与铜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① O ②+5 ③2Fe1+ ④Al2O1
(2)1 得Cl_ CuCl2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O;②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1,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1=0,则x=+5价;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1+;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氧化物还需要有氧元素,所以化学式是Al2O1.
(2)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要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所以该元素的离子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该微粒与铜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的分布及其化合价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14.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金属镍(Ni),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
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_____(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答案】Ni+2AgNO3═Ni(NO3)2+2Ag 复分解降低
【解析】
(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AgNO3═Ni(NO3)2+2Ag。
(2)反应②属于基
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3)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降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基本反应类型,化合价等知识。
15.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在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汽车部件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合金一般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比较金属硬度的一般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开始推广用车用甲醇(CH3OH)汽油,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塑料保险杠(或轮胎)金属之间相互刻划,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
2CH3OH+3O2点燃
2CO2+4H2O
【解析】
【详解】
(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轮胎和塑料保险杠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轮胎(或塑料保险杠);
(2)汽车部件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合金一般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比较金属硬度的一般方法是:金属之间相互刻划,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
故填:金属之间相互刻划,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
(3)甲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2CH3OH+3O2点燃
2CO2+4H2O。
16.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现有:A.熟石灰B.氧气C.干冰D.碳酸氢钠,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1)用于人工降雨_____。
(2)供给动植物呼吸_____。
(3)用于中和酸性土壤_____。
(4)蒸馒头时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
【答案】C B A D
【解析】
【详解】
(1)干冰易升华,则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故选C 。
(2)氧气能供给呼吸,则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氧气,故选B 。
(3)熟石灰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故选A 。
(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则蒸馒头时用作发酵粉的是碳酸氢钠,故选D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建筑物需要用大量的钢铁,钢和生铁的主要成分都是铁,请写出工业上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某同学为了验证下Fe 、Zn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A 将锌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B 将铜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C 将锌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该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到目的,你认为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净化、收集气体的装置。
①请写出用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检查B 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请在上面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各仪器从左到右的接口顺序是_____(填各仪器接口处的字母)。
【答案】2322Fe O +3CO Fe+3CO 高温 将铁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2322KClO 2KCl+nO 3O M ↑ 2442=Z Zn+H SO SO +H n ↑ 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浸没漏斗下端,如果漏斗颈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b-d-e-f
【解析】
【分析】
【详解】
(1)工业上炼铁反应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2Fe O +3CO Fe+3CO 高温;
(2)将锌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能产生氢气,说明锌排在氢的前面;将铜浸入稀硫酸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铜排在氢的后面;将锌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锌的表面会析出铁,说明锌排在铁的前面,以上实验不能比较铁和铜活泼性;补充的实验应该是比较出铁和铜的活泼性即可,将铁放入稀硫酸中或者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或者将铜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3)①用A 装置制取氧气,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应该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322KClO 2KCl+nO 3O M ↑;
②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42=Z Zn+H SO SO +H n ↑;检查B 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浸没漏斗下端,如果漏斗颈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B ,如图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需要浓硫酸干燥(长进短出),最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各仪器从左到右的接口顺序是b-d-e-f 。
18.为了探究一氧化碳跟氧化铜反应,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1)实验操作:
①按如图装好药品、连好仪器,确保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轻轻推动注射器活塞,向硬质玻璃管中注入_________mL 一氧化碳气体,排尽其中空气。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继续缓缓推入一氧化碳气体。
开始加热后即可观察到气球____________。
约1分钟后观察到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成__________,约 3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
④此时熄灭酒精灯,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2)根据上述实验写出一氧化碳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处理剩余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玻璃注射器常用规格有5mL 、10mL 、 20mL 、 50mL 、100mL. 本实验中应选用的注射器规格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30 胀大 红色 变浑浊 2CuO+CO Cu+CO V
用气球收集后,点燃处理 100mL
【解析】
【详解】
(1)②由于硬质玻璃管的容积为30mL ,故轻轻推动注射器活塞,向硬质玻璃管中注入30mL 一氧化碳气体,排尽其中空气;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继续缓缓推入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开始加热后即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约1分钟后观察到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约 3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O Cu+CO V ;
(3)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可以将剩余气体点燃处理; (4)该实验排出空气至少需要30mL 的一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还需要一氧化碳,所以应选用的注射器规格是100mL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材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基酸(化学式为C 4H 11O 2NS )就是其中的一种。
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蛋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 :H :O :N :S=_____。
(3)274g 蛋基酸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_____(要求有过程)
【答案】137 48:11:32:14:32 28g
【解析】
【详解】
解:(1)蛋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
4+1×11+16×2+14+32=137;故填:137 (2)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 :H :O :N :S=(12×4):(1×11):(16×2):14:32=48:11:32:14:32
(3)274g 蛋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274g 100%=28g 137
⨯⨯;故填:2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