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 2 火烧云【全国一等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次品读概括段,体会重点词及其意境。*(提高)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2、体会烧字的好处。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模糊”“一模一样”“着火”“紫檀色”等词语。
2、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自主认字
2、图文对照,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品读重点语句,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表达,理解,感悟文本内容。
火烧云
“学习设计”备课方案
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杨玥辉设计
“学习设计”备课方案
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杨玥辉设计
课题
《火烧云》
学
情分析
1、学习材料分析
(1)这篇课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著名作品小说《呼兰河传》中的节选。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美妙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深入体会火烧云瑰丽神奇美的意境和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方法。
1、读出重音。
2、体会感情,表述清晰。
深刻体会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景象,并读出意境。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知道火烧云颜色的特点。
2、体会出火烧云的奇异炫丽。
读出自己的感情。
1、自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汇报火烧云颜色的特点。
3、理解颜色极多。
①圈画表示颜色的词。
②用自己话说说这些颜色的样子。
③想象、汇报,那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2)文章作者是按照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先后顺序写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火烧云上来了,天上霞光照到地上,人和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在这个段落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①第一层)(第2自然段)概括写火烧云的颜色,“东边”“西边”“一直”“着火了”等词语精准的描写了当时天空中火烧云的壮观与热烈,这里通过三次重读不同的词来体会其场景。一个“烧”字及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本段指导学生体会“烧”字的妙处,采用换词法来体会原文用词的准确生动。②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快”。段首句总领下文,接着作者以四个“一会儿”写火烧云变化多而快;最后收拢一句,写火烧云的色彩变化万千,无法一一名状。结构上用“总—分—总”的方法,层次十分清楚。本段描摹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及精彩,“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尤其是“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在三个表示颜色的词素前各有一个修饰成分作为喻体来描摹,可见作者观察的细致、联想的丰富和刻画的精准。本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摹仿这三类词并想象那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既丰富学生词汇又深刻体会火烧云的绚丽美。然后通过品读“一会儿”来体会火烧云的变化之快,最后通过有感情朗读抒发内心感情。③第三层(4—6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通过完成任务单中心问题:哪些地方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特点,教师搭设支架师生配合读,巧妙使学生明晰作者的描写顺序,再通过一组句子的对比感受细致想象的妙处,通过模仿使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写作技法巧妙内化。最后一部分(第7自然段)写人们观看火烧云时的感受。因课文容量大,根据课时安排及本课的重、难点,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二部分。
2、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经历,对于火烧云大部分同学见过。但也许没有细细的观察,对于它的美没有深入体会。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情感共鸣。
(2)四年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红彤彤”等一组描写颜色词语的意思。对于课文中重点语句,教师需要深入引领使学生细致体会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语言渲染来对文本内容进行读中感悟,感悟后有感情朗读。
4、视频演示,感知色彩的绚丽,并用一个词形容。*(提高)
5、读出感情。
6、体会“一会儿”感知颜色变化快的特点。
7、再读这一段。
8、背诵这一段。
1、表达清晰准确
2、观察仔细
能使学生清晰深入的感受到天空中的火烧云颜色的特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学习四—六自然段
1、知道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2、理出作者的描写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及要求
导学要点
学习评价及反馈
备注
导入
1、问题导入。
2、欣赏图片,汇报背景资料,进入情境。
1、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2、视频演示,引导学生简要汇报收集的课文背景资料。
1、回答正确。
2、汇报表述清晰,简要。
3、按作者的描写方法仿写一段话。
1、视频演示,各种形状的火烧云。
2、结合任务单学习4—6自然段。
3、师生、同桌、全体学生配合读4—6自然段。
引读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后来又是怎样变化的?
4、出示对比句: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5、观看视频后仿写。*(提高)
激情引趣。
初读课文抓出概括段
1、通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理清课文段落。
2、找出概括火烧云样子的段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订正字音,理清文章段落。
3、找出概括段并汇报。
1、读音准确。
2、表达正确。
3、能否准确找出文中的概括段。
理清文章的段落。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品读出概括段的意境。
2、体会“烧”字用词妙处。
6、汇报交流。
1、表达准确。
2、想象合理
3、描写生动。
能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神奇。
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总结延伸
注意观察大自然的神奇景色
观看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色,引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2、体会烧字的好处。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模糊”“一模一样”“着火”“紫檀色”等词语。
2、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自主认字
2、图文对照,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品读重点语句,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表达,理解,感悟文本内容。
火烧云
“学习设计”备课方案
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杨玥辉设计
“学习设计”备课方案
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杨玥辉设计
课题
《火烧云》
学
情分析
1、学习材料分析
(1)这篇课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著名作品小说《呼兰河传》中的节选。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美妙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深入体会火烧云瑰丽神奇美的意境和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方法。
1、读出重音。
2、体会感情,表述清晰。
深刻体会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景象,并读出意境。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知道火烧云颜色的特点。
2、体会出火烧云的奇异炫丽。
读出自己的感情。
1、自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汇报火烧云颜色的特点。
3、理解颜色极多。
①圈画表示颜色的词。
②用自己话说说这些颜色的样子。
③想象、汇报,那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2)文章作者是按照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先后顺序写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火烧云上来了,天上霞光照到地上,人和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在这个段落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①第一层)(第2自然段)概括写火烧云的颜色,“东边”“西边”“一直”“着火了”等词语精准的描写了当时天空中火烧云的壮观与热烈,这里通过三次重读不同的词来体会其场景。一个“烧”字及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本段指导学生体会“烧”字的妙处,采用换词法来体会原文用词的准确生动。②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快”。段首句总领下文,接着作者以四个“一会儿”写火烧云变化多而快;最后收拢一句,写火烧云的色彩变化万千,无法一一名状。结构上用“总—分—总”的方法,层次十分清楚。本段描摹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及精彩,“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尤其是“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在三个表示颜色的词素前各有一个修饰成分作为喻体来描摹,可见作者观察的细致、联想的丰富和刻画的精准。本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摹仿这三类词并想象那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既丰富学生词汇又深刻体会火烧云的绚丽美。然后通过品读“一会儿”来体会火烧云的变化之快,最后通过有感情朗读抒发内心感情。③第三层(4—6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通过完成任务单中心问题:哪些地方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特点,教师搭设支架师生配合读,巧妙使学生明晰作者的描写顺序,再通过一组句子的对比感受细致想象的妙处,通过模仿使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写作技法巧妙内化。最后一部分(第7自然段)写人们观看火烧云时的感受。因课文容量大,根据课时安排及本课的重、难点,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二部分。
2、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经历,对于火烧云大部分同学见过。但也许没有细细的观察,对于它的美没有深入体会。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情感共鸣。
(2)四年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红彤彤”等一组描写颜色词语的意思。对于课文中重点语句,教师需要深入引领使学生细致体会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语言渲染来对文本内容进行读中感悟,感悟后有感情朗读。
4、视频演示,感知色彩的绚丽,并用一个词形容。*(提高)
5、读出感情。
6、体会“一会儿”感知颜色变化快的特点。
7、再读这一段。
8、背诵这一段。
1、表达清晰准确
2、观察仔细
能使学生清晰深入的感受到天空中的火烧云颜色的特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学习四—六自然段
1、知道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2、理出作者的描写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及要求
导学要点
学习评价及反馈
备注
导入
1、问题导入。
2、欣赏图片,汇报背景资料,进入情境。
1、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2、视频演示,引导学生简要汇报收集的课文背景资料。
1、回答正确。
2、汇报表述清晰,简要。
3、按作者的描写方法仿写一段话。
1、视频演示,各种形状的火烧云。
2、结合任务单学习4—6自然段。
3、师生、同桌、全体学生配合读4—6自然段。
引读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后来又是怎样变化的?
4、出示对比句: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5、观看视频后仿写。*(提高)
激情引趣。
初读课文抓出概括段
1、通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理清课文段落。
2、找出概括火烧云样子的段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订正字音,理清文章段落。
3、找出概括段并汇报。
1、读音准确。
2、表达正确。
3、能否准确找出文中的概括段。
理清文章的段落。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品读出概括段的意境。
2、体会“烧”字用词妙处。
6、汇报交流。
1、表达准确。
2、想象合理
3、描写生动。
能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神奇。
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总结延伸
注意观察大自然的神奇景色
观看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色,引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