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

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

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

柏拉图先是探讨出城邦的正义,进而推及到个人。

在他看来,正义是各司其职,互不侵扰。

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不过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只有热忱于寻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学家,这就涉及到了真理问题。

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只有那些认识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将其与具体事物区分开,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

柏拉图通过“太阳”的比喻说明,正如太阳是可见世界之所以可见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

他又通过“线”的比喻进一步将两个世界划分为4个部分:
第一,影象;
第二,影象所像的实物;
第三,数理对象。

灵魂将影象的实物作为影象来研究,它只能从假设出发下降到结论;
第四,理念。

灵魂从假设出发上推到第一原理,它不再使用影象而是使用理念来作系统研究。

前两个部分属于可见世界,后两个部分组成了可知世界。

与此相应,灵魂的状态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这就是想象或猜测、信念、理智和理性。

柏拉图通过“洞穴”的比喻指出,认识的4个阶段并不是后天学习的发展过程,而是“灵魂的转向”。

因为灵魂本身具有一种认识能力,教育只是使这种能力掌握正确的方向,使它从黑暗转向光明,从现象的世界走向真实的世界,因此教育也是《理想国》的重要主题之一。

柏拉图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课程,除了体育和音乐这两门初等课程之外,必须学习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和谐音学等5门课程,按照这个次序将灵魂从可见世界逐步引向哲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统治人才,促成他们的灵魂转向。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到了共妻共子的制度。

他提倡最好的男人和最好的女人结合,并将生下来的孩子由官员抚养。

这个观点即使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不赞同。

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对这个观点进行批判。

而对于《理想国》中所描述的理想国家,我大致可以做出粗略描述。

首先,理想国的公民被分为三类:赋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

理想的国家应该是由哲学家来领导的,从寻求正义出发,来建构幸福国家的模型。

其次,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公民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做贡献,领导者应该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

国家内部不能发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国家,才能排除一切内忧外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最后,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

国家要承担教育的责任,无论统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从小都要接受教育。

并且男女平等,都要接受共同的教育,做同样的工作。

正是因为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民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们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没有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及别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

又“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的发展方向”。

柏拉图从正义写到理想国,又从理想国论及了教育问题,而我最关注的也不过如此。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家服务的。

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即通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

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知识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即集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哲人王”。

柏拉图还为理想国中的教育划分了年龄段,讲求阶段性教学。

他提出要以游戏的方式向儿童传授教育。

在7到18岁时要给予青年普通教育,包括艺术,音乐,诗歌,舞蹈,体操及军训等。

18到20岁要以体育锻炼为主,主要学习军训,然后是科学理论。

20到30岁,要传授给人们辩证法的思想,培养思维,以便日后能成为统治者。

少数人在30岁以后能够学习哲学,5年后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通过15年的实践,进行考试,升为国家统治者。

由此来看,柏拉图的这种教育思想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等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柏拉图有不少的教育思想是很先进的,他提到“国家用人要因人而异,全国公民无一例外。

每个人的天赋适合什么,就应该派他去完成什么任务,以便大家都能发挥所长。

”这与现在普遍提倡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很相近的。

另外,在他的书中还涉及到了优生优选优育问题。

柏拉图规定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女人从24到40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则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55岁。

禁止近亲结婚。

由立法者选出优秀品质的男女共同锻炼,结合培养下一代,优秀者的孩子交给国家托儿所进行公育。

天生有缺陷的孩子要秘密处理掉。

虽然他的有些处理方法还不够尽善尽美,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他所提出的某些优生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他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影响,强调要从小就接受教育。

幼儿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儿的可塑性,并指出要注意给予幼儿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强调音乐和体育教育,并发展故事教育。

他认为“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

而体育锻炼自然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

在故事方面,他认为要先审查故事的编者,然后选择故事的内容,最后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铸造儿童的心灵。

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说和现在的幼儿教育理论是相通的。

当代的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
幼儿能够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谐发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优生优育计划,就是首先从遗传角度来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其次又注意后天的体育锻炼,这就使得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至于心灵上,他主张以音乐来陶冶幼儿的心智,使其接受美好,而厌恶丑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让和谐融进其心灵,也保证了幼儿心理健康。

最后,柏拉图提出要从小给幼儿讲故事,儿童在听不同故事时,也便发展了其自身的语言和社会性。

他又指出要给予儿童数数,计算,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也包含在科学之中。

并且,又特地说明,对儿童的这些教育要在游戏中进行,以免使其丧失学习兴趣,这与当下我们讲
的“活动以游戏为主”是极其相似的。

可见,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很超前,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书中主要观点
柏拉图在讨论国家的时候,总是在拿国家和人做类比,逻辑是“人是这样,则国家也是这样”或者“国家是这样的,人也一样”。

但凡举例,他举得都是与人的生活接近的例子,受众容易接受,当他论证完人应该如此后,他就以同样的方式论证国家也应该是这样。

在家国层面,他重点讲的是什么样的国家是好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才是好的。

什么样的国家是好的呢?首先要明确的是,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而是不是某一阶级更不是护卫者的幸福。

全民无一例外的根据他的天赋适合什么就派给他什么工作,护卫者的后裔如果无能就应该降入其他阶级,让其他有能力的人担任护卫者的角色。

护卫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土地及其他私人财产。

他们从别的公民那里得到每日的工资,作为服务的报酬,大家一起消费。

在这样的国家才能找到正义。

具体而言,好的国家是标准有四个,即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

类比到人身上,其实人跟国家一样,好的人是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的。

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交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的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

由理智起领导作用的人为智慧的。

三个部分和谐友好,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受其领导而不反叛,就是有节制的人。

正义的人则是心灵的各个部分各起个的的作用,领导的领导着,被领导的被领导着。

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好的呢?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它一切的方向。

他提到了以下的五种制度:王者型、贪图名誉型、寡头型、民主型、僭主型。

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王者型,即由哲学家来统治国家。

只有哲学家出来管理国家,或者当权者及其后裔们真正爱上哲学时,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

因为哲学家能严肃的认真的追求智慧,是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而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

现行的政治制度没有一种适合哲学本性的。

现行的四种政治制度,按照优劣来排序,第一种叫做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荣誉政制),第二种被叫做寡头政制,第三种叫做民主政制,第四种是僭主政制。

荣誉政制中,人民尚武,好战,爱荣誉,喜爱锻炼身体,喜爱打猎;统治者会仔细规划生育,好财,自信,缺乏文化。

政治制度的变动全都是由领导阶层的不和而引起的。

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哪怕只有很少的一致,政治制度的变动也是不可能的。

荣誉政制的领导者的争斗使政治体制产生变动。

寡头政制是一种财产资格制度,政治权力在富人手中。

寡头政治失败的原因就是他过分贪求财富,为了赚钱发财,不顾一切。

至于民主制度,其实从寡头政治过渡到平民政治的是经历过贪得无厌的追求最大可能的财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贫富对立和斗争,如果平民胜利,把敌党一些人处死,一些人流放国外,其余的公民都有同等的公民权及做官的机会——官职通常抽签决定,一个民主制度就诞生了。

由于有广泛的自由和宽容,民主制度成为一种无政府状态的花俏的管理形式。

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分的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这种制度下的人纵情纵欲。

无论在个人还是再国家方面,极端的自由的结果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

极端的奴役就是僭主政制。

因为不顾一切的过分追求自由的结果,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了极权政治和人民领袖的需要。

这种人民领袖控制着轻信的民众,不可抑制得使人流血;诬告别人,使人法庭受审,罪恶的舔尝同胞的血液;或将人流放判死刑等。

最后,这种人或自己被敌人杀掉,或由人变成豺狼,成了一个僭主。

在具体构建国家中他还探讨了两性婚姻生育、教育和军事纪律等。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人民是“共产共妻”的。

为什么要实现妇女儿童共有呢?因为对于一
个国家而言,最恶的是闹分裂,最善的是讲团结。

辅助者之间妇女儿童公有对国家来说是实现这种善的原因。

然而他又是倡导男女平等的。

他说哪种性别更适合哪项职业就把这个职业分配这个性别的人。

护卫者和他们的妻子也可以担任同样的职业。

男女应该享有共同的教育,有共同的子女和共同保护其他的公民;无论是国内还是外出打仗,女子和男子都应象猎犬一样,一起守卫一起追逐,尽可能以一切方式共有一切事物。

也就是说,能不能从事一项工作,得不得到一个机会,是看人的实力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不会应该因为性别而将某些人排除在外。

他的平等其实是一种形式平等。

因为鉴于当时女性的生理弱势和已有的教育不足,总体而言女性的实力并不足以与男性竞争,所以女性依然不能得到实质平等。

为了从源头上优化人口,他也有提出了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

结婚的人数的多寡要考虑到战争和疾病等因素,由治理者们斟酌决定,保湿适当的公民人口,尽量不使城邦过大或过小。

他也将优生优育的观点发挥到极致。

有战功的年轻人要给以荣誉和奖金,并且给以更多的机会,使与妇女结合,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的后裔。

生下来的孩子由管理这些事情的官员去抚养,优秀者孩子带到托儿所由保姆抚养,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的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则要被秘密处理掉。

生育时间,女人是20岁到40岁,男人是从跑步最快的年龄到55岁。

不在这个年龄范围的人生育的孩子是亵渎不正义的,是得不到祷告和祈福的,是愚昧和淫乱的产物。

未得到治理者的准许而苟合后生下的私生子也是不合法和亵渎神明的。

为了避免乱伦,他提到可以让新朗将所有在他结婚后第十个月或第七个月里出生的孩子为自己的子女,直系三代血亲不能有性关系,但法律允许兄弟姐们们同居。

在教育方面,柏拉图是十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的。

一切事物都有其与生俱来的恶。

灵魂不能被一个外来的恶所灭亡即一个事物被他事物的恶所灭亡。

正如食物的恶对人体造成毛病时,我们会说身体因为这些食物而被它自己的恶,即疾病所毁灭,而不是被食物所毁灭。

411一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把它引导到哪里,就会决定他以后走到哪里。

天赋最好的人受到坏的教育之后就会变得比谁都坏。

巨大的罪行和纯粹的邪恶来自天赋差的,往往来自天赋好的但被教育败坏的人。

因为一个天赋贫弱的人是永远不会做出任何大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的。

他认为,灵魂对于学习中的艰苦比对体力活动中的更艰苦是更为害怕的多的,因为这种劳苦更接近灵魂,是灵魂所专受的,而不是和肉体共受的。

所以要用做游戏的方式而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以此让他们爱学习而不是怕学习。

如何才能培养出哲学家呢?首先他有挑选儿童的十分苛刻的几个条件,一个人如果不是天赋具有良好的记忆,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他就认为这个人是不能很好地从事这一学习的。

他制定的计划是循序渐进的,从娃娃抓起,分阶段教育。

当他们年少时,他们的学习和哲学功课应该是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当他们正在长大成人时,他们主要应好好注意身体,为哲学研究准备好体力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的灵魂开始达到成熟阶段时,他们应当加强对心灵的锻炼;当他们的体力转衰,过了政治军事服务的年龄时,应当让他们自在逍遥,一般不再担当繁重的工作,只从事哲学研究,如果我们要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幸福,并且当死亡来临时,在另一个世界上也能得到同样幸福的话。

对于哪些学科是要有益于把灵魂引导到真理,他提到了算术算学、几何、天文学、音乐和体育。

尤其是音乐和体育,他说音乐和体育的协调作用可以使激情和理智得到协调,优美的言词和良好的教育培育和加强理智,和谐和韵律使激情变得温和和平稳而文明。

在军事方面,他区分了在战争和内讧时应有的不一样的纪律。

国内的冲突是内讧,对外冲突才是战争。

战争是希腊人与野蛮人之间的冲突,他们是天然的敌人。

希腊人和希腊人的冲突,他们是天然的朋友,不过是希腊民族不幸有病,兄弟不和罢了。

战争应该像目前希腊人对希腊人那样,蹂躏土地和焚烧房屋。

内讧时则不准这么做。

对待士兵,既有高要求又有高福利。

任何士兵开小差丢掉武器或因胆怯而犯错,要被下
放去做工匠和农夫。

活捉成战俘就任敌人随意处置。

战场上,对于被击毙的敌人,除了武器以外,不能剥取死者的其他东西。

禁止抢劫死尸,要给死者埋葬。

战役期间,士兵要爱谁谁都不准拒绝。

因为如果他在爱着什么人,他就会更热切的想要赢得光荣。

在个人层面上,柏拉图重视是剖析灵魂,或者说是人心的构成。

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激情、理性与欲望。

一个人用以思考和推理的部分是理性部分。

灵魂用以感受爱、饿、渴的是无理性或欲望部分,它是满足与快乐的伙伴。

激情在理智与欲望的分歧中经常站在理性的这一边,是理智的天然辅助者,除非被教育给败坏了。

探讨到后来他又提出四种灵魂状态:最高是理性,第二是理智,第三是信念,最后是想象。

几何学家和研究这类学问的人的心理状态叫做理智而不叫做理性,把理智看成是介乎理性和意见之间的东西。

信念和想象合称意见,知识和智慧合称理性;意见是关于产生世界(可变世界)的,理性是关于实在(我认为实在即是世界的本质)的;理性和意见的关系就像是实在世界和产生世界的关系,知识和信念的关系、理智和想象的关系也像理性和意见的关系。

怎么样达到理知的巅峰呢?他说要通过辨证的过程。

即个人企图靠辩证法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以求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并且一直坚持到思想本身理解到善者的本质时,他就理知事物的顶峰了。

他是如此的推崇理性,以至于他认为应该拒绝诗人进入城邦。

在他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和模仿者的技术。

任何事物的使用者乃是对它最有经验的,使用者把使用中看到该事物的性能好坏通报给制造者,例如吹奏长笛的人报告制造长笛的人。

画家在作关于每一事物的画时,不是在模仿实在的本身还是在模仿看上去的样子,是对影象的模仿。

我们灵魂感情感性的部分给模仿者提供大量各式各样的材料,而那个理智的平静的精神状态,因为他几乎不变,所以是不容易模仿的,模仿起来也是不容易看懂的。

诗人和作家的创作都是跟心灵敌舰部分(感情感性)打交道的,他们的创作鼓励培育加强的低贱部分,会毁坏理性部分,所以应该拒绝他们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

统治者应该是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城邦,如果放进了甜蜜的抒情诗和史诗,那时快乐和痛苦就要代替公认为至善之道的法律和理性原则成为人们的统治者了。

他将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哲学家或爱智者、爱胜者、爱利者。

那种人的生活更快乐乐购?如果问他们自己哪种生活最快乐,他们都会说自己的那种最快乐。

财主们会断言,和利益比起来,受到尊敬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是无价值的。

爱敬者会把金钱带来的快乐视为卑鄙,把学问带来的快乐视为无聊的瞎扯。

哲学家则追求真理的快乐。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会参与自身心灵的快乐,不去注意肉体的快乐。

由于哲学家享有看到实在的这种别人享不有的快乐,所以最快乐。

其次是爱敬者,最后是爱利者。

与前面的政治制度联系起来看,王者政制里快乐最近,僭主政制离快乐最远。

在宇宙观方面,他提出一个陀螺状的宇宙的构想图。

他认为神会帮助正义者,一个人生前对别人做过的坏事,死后每一件都要受到十倍的报应。

这种因果报应理论在多神论的文化背景下可以被理解的。

对于智慧四要素,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可以具备这四种要素,一个城邦也能体现这四种要素。

人的灵魂可以划分为理智、激情和欲望三部分,一个城邦则由谋划者、辅助者和生意人这三种人组成。

国家的智慧只能通过城邦统治者来体现:对内,智慧是统治的知识;对外,它是保卫国家的知识。

在人的灵魂中,理智处于统治者谋划者的地位,领导着灵魂的其他部分。

使国家得以智慧的那种品质也就是使个人得以智慧的那种品质,那么个人的智慧就可以体现为理智对灵魂强大的驾驭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