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江都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8分) (共4题;共18分)
1. (4分)请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狩猎________ 顾忌________ 雾霭________ 禁________止
2. (8.0分)按要求天空。

(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________ ,________ 。

(郭沫若《静夜》)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__ ,________ 。

(《诗经·蒹葭》)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 ,________ 。

(《长歌行》)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__ ,________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 ,________ 。

(诸葛亮《出师表》)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福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7)生活中被他人误解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拥有“________ ,________ ”的豁达心胸,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

3. (3分) (2018八上·金华月考)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4. (3.0分) (2016八上·江都期末) 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1)【汉字新解】汉字中有不少字的构造很有趣味,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有时还不止一种理解。

请按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字中选择一个,写出两种不同的理解。

(供选择的字:舒信)示例:选:①走在前面的人,会有选择的余地。

②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2)【巧对对联】请补全下面这则对联。

上联:规规矩矩写字
下联:________
(3)【名著阅读】“筑路”是苏联作家________写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精彩的情节,请你说说保尔和战友们在筑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8分) (共4题;共48分)
5. (6分) (2018八下·揭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

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

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

老榆
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鲜下面。

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

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

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

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

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

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

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

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装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

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

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

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

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

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策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

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

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

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晚。

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

雨水渗过档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

雨.点像密集的裹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

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

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栩。

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

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

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1)根据小说内容,说说铁路快修好时保尔出了什么事。

(2)联系原著的前后情节,说说筑路过程中保尔他们碰到了哪些困难。

(3)选文主要体现了原著哪一个艺术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6. (14.0分)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完成下题。

①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②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③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

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④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

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

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⑤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
“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2)
第②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段末加点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7. (12分)(2014·呼和浩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件小事
鲁迅
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②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③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

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

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

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④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

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

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⑤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

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⑥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

走你的罢!”
⑦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⑧“你怎么啦?”
⑨“我摔坏了。


⑩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

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⑪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

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⑫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⑬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⑭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⑮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⑯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

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

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⑰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

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

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〇年七月
(选自《呐喊》,吉林文史出版社。

略有删减)
(1)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件小事”的起因和结果。

(2)
文章描写了________个人物,其中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

(3)
“我”说:“没有什么的。

走你的罢!”车夫的反应是()
A . 完全没有听到
B . 听得清清楚楚
C . 或者听到了,或者没有听到
D . 听到了,但不太清晰
(4)
文章环境描写精当,请你找到文中第三处和第四处环境描写,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5)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 (16.0分) (2019八下·长兴月考)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乙】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丙】曾巩轶事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佑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乘,不出田里,________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②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疲,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客也?”曰:“臣所谓音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①常平:官仓名。

②几察:侦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奇之________
②会江西岁大疫________
③一出其力________
(2)文中横线上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A . 之
B . 而
C . 于
D . 乃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5)岑参的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6)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三件能表现他“仁”的事例。

三、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9. (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最美的
(二)以“新”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一)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二)的另拟题目作文。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8分) (共4题;共18分)
1-1、
2-1、
3-1、
4-1、
4-2、
4-3、
二、阅读理解(48分) (共4题;共48分)
5-1、
5-2、
5-3、
6-1、
6-2、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8-4、
8-5、
8-6、
三、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