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月光 透过松枝斑驳满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 闻,写山间清泉淙淙流淌。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 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写人,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 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 互衬(反衬),把山间生活的情趣与活力艺术的表现出 来。
诗歌是纯粹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 生命活在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里。而语 言和表达技巧是塑造艺术 形象必需的工具 和手段,舍此二者,就不会有艺术形象。
诗人创造诗歌,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 的艺术形象,绝非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 要通过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认识 态度。
诗歌讲求含蓄,追求简洁凝练,讲究含不尽之意于言 外。诗句越是简洁凝练,“余意”就越丰富,供人想象 的空间就越大。
方法总结
·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的具体体现,一 般结合词语分析。
·然后分析动静各自所写的内容 ·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一、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模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形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8、81----)
怎样:询问性质、方式、状况等。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境,是指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 一定要答出“因什么而伤感”。
例如20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中的意象“缺月”“疏桐”“漏断”“孤鸿”“枝 寒”(外在的)与“独”“缥缈”“恨”“寂 寞”“冷”(内在的)等感情色彩结合起来构成了孤 独、凄凉的气氛(意境),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 表达的是诗人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凡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意象,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物,而绝非作者的顺手拈来;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 )
也可指自然形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物或景(包括 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还可以是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西陆蝉声唱,南冠 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 )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
考点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的两个原则: 一:对作者而言: 1:所有的艺术都是作者的有意识而为之(都 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晶)。 2: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委婉地、含蓄地而 非直白地)
二:就鉴赏者而言: 1:文难题易。 2:要善于“以诗解诗”(诗歌的散文化)。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 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 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 审美趣味。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 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实结合是一种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
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 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 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 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萧瑟凄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虚实结合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 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 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 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动静结合
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 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
动静结合中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多与衬托密切关 联。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 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某种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 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情景交融)。 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 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断漏人出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苏轼)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塑造形象,或借助 意象,并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营造出感人的意境。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①“残”“暗”“寒”三字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加 以赏析。
参考答案:风,本来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 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 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这些即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就是情景交融。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对朋友的关切的?)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就极尽凝练 之妙,使读者在欣赏到字面上的“江流”“山峦”“雾 霭”外,更能在自己的想象中补充各自的经验联想。
鸡鸣茅店月,人一般的描写:她长得像天仙一样。… …
诗意的描写:①山丹丹开花红皎皎,香香人才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是哪露珠儿在草叶上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写出一幅雄浑开阔的景象,令 人称道.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鸟鸣”写动景,“林静”“山幽”写静景, 以声衬静,更见其静。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从动静的角度鉴赏颔联和颈联。
回顾:意境、景象、画面、氛围 孤寂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
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苏轼
恬静优美: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 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 《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 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 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 达了作者避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 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 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 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前的 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 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 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 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 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 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
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析意境 )
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 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 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 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想象和回忆。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 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 具体描写了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 艳红的荷花相互映衬的景象。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 “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 是人非之感。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⑵4分)参考答案:①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②诗中描 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 的凄迷景致,③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 感。
练习一:2009年宁/海卷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 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 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 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 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 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 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描写一个人对她人的思念: 一般的描写:我想你都快疯了。 … … 诗意的描写 :①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 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 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 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故答题时三方面 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著,二要用自己的 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完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②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 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 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 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 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 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 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曹植《洛神赋》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一些艺术形象经过多人的反复使用后,已 逐渐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学意象、文化符号。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 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 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 肯栖, 寂寞沙洲冷 ——苏轼)
再譬如表达对一个人感情的忠贞: 一般的描写:我要和你 白头偕老,海枯石烂…
诗意的表达: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 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形象、意象、意境、情思
形象:诗歌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 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