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认知期末试卷及答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经济学认知》命题人
考生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答案。
每空1分,共30分)
1.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资源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
_______ 。
2.市场机制包括_______ 、、三方面的要求。
3.商品的基本属性是________ 、。
4.货币有五种职能:、、、
、。
5.均衡价格是指某商品与相等、
与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________ 、、
和。
7.西方经济学通常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把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区域,其中生产要素合理使用的区域,又称
为。
8.根据物流的性质进行物流的规划与管理,具体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以及________ 。
9.以下符号分别代表的含义:GDP 、GNP 、NNP 、NI 、PI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生产要素报酬报酬递减规律
2.显性成本
3.国内生产总值
4.市场失灵
答题卡: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每小题2分,共20分)
1.需求定理的内容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 )
2.股票遵从需求定理。
( )
3.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面积、电影院的座位以及艺术家的艺术品等不遵从供给定理。
( )
4.供求定理之一: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 )
5.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扶持和保护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 )
6.一般情况下,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 )
7.在短期生产中,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
( )
8.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某些资源所放弃该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
( )
9.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应得的报酬属于隐性成本。
( )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的需求量会随工资率的下降而增加。
( )
四、综合题(共30分)
1.假定棉布的需求函数Qd=10-2p,供给函数Qs=0.5p,Qd,Qs单位为万米,p单位为元/米。
计算(1)棉布的均衡价格
(2)棉布的均衡销售量
(3)如果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为3元/米,棉布的供求关系是怎样的?(5分)
2.假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K1/2L1/2,如果资本存量固定在9个单位上(K=9),产品价格(P)为每单位6元,工资率(W)为每单位2元,请确定企业应雇用的最优的(能使利润最大的)劳动数量。
(10分)
3.分析下图(16分)
(1)图中符号分别代表的含义在括号中注出: SMC()、SAC()、AVC()、AR()、MR()、D()。
(2)此图反映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之一。
(3)此时 = = ,超额利润为。
(4)在短时期内,厂商均衡条件是: = 且 > 。
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答案。
每空1分,共30分)
1.资源配置问题
2.供求、价格、竞争
3.使用价值和价值
4.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需求量、供应量;需求价格、供给价格
6.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7.记忆、识别、通用、协调
8.订单处理、仓储地点、存货水平、运输方式、物流的组织领导9.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生产要素报酬报酬递减规律(5分)
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报酬递减规律。
2.显性成本
是指厂商在生产经营中购买或租用所用生产要素的实际货币支出,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借入资本的利息,租用土地的地租,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及运输等方面的支出。
3.国内生产总值
4.市场失灵
答题卡:
四、综合题(30分)
•1.均衡价格4元/米
•均衡销售量2万米
•P=3元/米时,供给量1.5万米,需求量4万米,供不应求2.81(10分)
3.(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