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采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2、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一、整体感知
1、诵读诗文,感知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这首诗共六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每部分内容。
明确: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的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部分(4-5)直接写战事,展现战争生活。
第三部分(第6)写戍卒归途中情景。
二、鉴赏诗歌
1.戍卒的全部生活,可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悲苦”。
因何而“悲”,缘何“苦”?
明确:
久役在外(薇亦作业、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岁亦莫止、岁亦阳止)
寝食难安(猃狁孔棘载饥载渴)他们疲于奔命,时时处于戒备状态,无暇休息,身体与精神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战斗惨烈(从“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当时士兵的装束、武器、作战方式等词中可以想见他们进行了怎样残酷地拼杀)
音讯隔绝(从军在外,没有固定的驻所,无法找人捎信回家。
与家人音讯阻隔,彼此的生存难以预卜,其悲苦之状可见一斑)
归乡路遥(九死一生的战争幸存者们,历经磨难后,内心深处依旧凄凉,悲伤。
因为归乡的路依旧那么艰难,家中可否还有人倚门而望)
2、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明确:起兴手法
“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
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
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
3.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明确:“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里首先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变化、时光的流逝;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薇都生长得这么旺盛了,可是戍边军士还远离家乡,历久不归;既暗示了士卒滞留边关的时间之长,又很自然地带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这种有家难归的情感。
这种生长变化不仅避免了单调重复,更暗示了乡愁的渐浓、渐深、渐切。
所以,这极其精练的写景,同样证明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真谛。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明确: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
致。
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
5.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舒卷自如,《诗经》里很多诗都有这个特点。
本诗共有六章,前三章迭出,后三章也基本上是这样的结构;但前后三章有明显的变化,使整首诗较其他作品有更多的起伏变化,以便于表现更为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