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分析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环境内的有生命的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要素的变化,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但是,它反过来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经常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公元2年左右,我国人口就已经达到5959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5。

以下这组资料反映了我国从1900年到2005年人口增长的过程。

从1900-1949年,经过49年由4亿增长到5.42亿。

从1949-1969年,经过20年由5.42亿增长到8.07亿。

从1969-1982年,经过13年由8.07亿增长到10.17亿。

从1982-2005年,经过23年由10.17亿增长到13.08亿。

我国人口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二高(高潮期)一低(低谷期)一下降四个阶段:
第一次人口增长高潮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1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 1957年)。

人口出生率在32~38‰,死亡率在10~20‰,自然增长率在16~25‰,平均每年净增1311万人。

主要原因是解放后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受“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

1958—1961年,是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低谷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人民生活困难,出生率18~29 ‰。

而死亡率却开始回升,1960年高达25.43‰,人口自然增长率4~17‰,1960年为-4.57‰。

1962—1973年在我国产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第2个生育高潮。

人口出生率在28~44‰,死亡率下降到7~11‰,自然增长率年平均达到25.6‰,人口从6.7亿增到8.9亿。

1962—1965年的出生高峰是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下降的补偿,而1966—1973年人口增长高潮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人口失控的必然恶果。

1973年以后,明确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人口出生率降到24‰以下,死亡率在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进入下降时期,十年中,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69‰。

2005年人口出生率为12.04‰,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以下这个表格是我国从1949年到2005年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更能清晰的反映出各个时期人口现状。

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
其实,新中国成立时期,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除了人口再
生产惯性以外,还受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国际上(美国、苏联)给的压力,都使这段时期人口快速增长。

在人口构成上来看,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一向比世界其他国家高,各年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953年107.6、1964年105.5、1982年106.3、1990年106.6、2000年106.74、2004年103.45。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传统的历史因素,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期间主要是封建社会,“养儿防老”这一概念即出自此时,因此“重男轻女”这一观念一直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对男性的看重导致了我国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

这是主要原因,其次还有国际社会对我国实施的战争压力,使国家制定了一些支持这些观念的政策,这样,主观客观因素一起来势汹汹,导致了我国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

在年龄结构上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属老年型,并且老龄化速度呈加快之势。

主要原因是自从认识到人口问题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每对夫妇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所以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使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低增长、低生育”的“现代型”人口增长类型。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上还是属于比较快的。

从以下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新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这个表格反应了以下的问题:
1、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老年型,老龄化速度加快。

2、少儿组和育龄组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将持续增长。

3、劳动适龄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

4、抚养系数低。

2004年总抚养系数为38.63%,其中,少儿抚养系数为26.76%,老年抚养系数为11.87%。

即使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很好的改变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与现状,但是我国人口问题还是不容乐观,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持续增长;
第二,人口性别比偏高;
第三,年龄结构波动性大,少儿组和育龄组人口比重高,老年龄化加快;
第四,人口文化程度结构层次低,人口文化素质低,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缺乏;
第五,人口就业压力大,就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第六,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

上述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人口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调整人口结构,改善性别比例,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