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专业化和市场化运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专业化和市场化运营研究梁沁宁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当代图书出版行业如何在坚持专业的前提下兼顾市场尤为重要。

文章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针对图书出版面临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全方位运用的策略,以期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出版;电子商务;市场化运营
“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与传统思维模式不同,它要求从用户的角度去设计图书出版的内容和模式,同时讲究信息内容的对称性和完整性。

近代每一次技术的进步与革新都对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专业性一直是图书出版的核心所在,无论是学科性的图书,还是社会实用性的图书,都需要保证图书内容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拥有读者群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位。

一、“互联网+”时代下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
“互联网+”时代下读者对图书的内容精细化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图书编辑或策划编辑在进行图书选题的甄选时,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喜好进行不同的市场细分,使图书内容能够适应读者的需求,直面读者群的痛点。

(一)教材类图书应随着教育政策和教学内容的变动,进行实时更新
我国教材类图书市场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很多教辅类图书都存在雷同的现象,很难真正地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进行教辅类图书的编辑前,首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

比如,如果要出版高考辅导类书籍,首先应建立高考图书研究小组,针对近年高考题目进行详细的研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学生易错题目的汇总,将最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高考内容编制成书,才能适应即将高考的考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非教材类图书应细分读者群体,做好内容细分
除教材类的图书外,图书类别很多,比如某一学科的专业书籍,虽然读者受众很少,但是读者群体十分稳定,而且该类书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需要图书出版编辑准确把握该领域的业务知识,通过了
解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工作人
员,把握该领域的知识和学术动态。


外,比如小说类的图书,对年轻人有很大
的吸引力,但是现在的小说市场上作者的
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从众多的作品中选择
合适的题材进行出版,需要编辑下很大的
功夫。

互联网时代下,有很多小说连载网
站,出版社可以与其进行合作出版,但前
提是一定要看好市场,认真挑选合适的平
台和题材。

二、“互联网+”时代下,树立图书出版
的品牌,保证专业性
(一)选择合适的大V,领跑专业畅
销书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书、微博连载等
给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造成了威胁,使传
统图书出版的利润受到很大的冲击。

出版
社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微博、微信
公众号发展相当充分的背景下,选择合适
的与自己出版图书专业或者方向相关的微
博“大V”或微信公众号进行合作。

可以
通过微博“大V”或微信公众号做图书选
题调研与营销,比如发放调查问卷,收集
读者对感兴趣内容、封面等的意见,可以
采用“众筹”模式,提高读者参与度,如
让读者参与策划环节等,从而提升图书的
关注度、话题量和曝光度,还可以选择与
自己图书专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采取合
作营销的模式,提高图书在专业读者群的
曝光度,促进图书销量。

(二)策划系列图书品牌,稳定和维护
读者群体
在当今纸质图书出版状况十分艰难的
情况下,维护已有的读者群体十分重要。

每个读者都有一定的读书习惯,一旦他们
养成对本系列书籍的喜爱,基本上就形成
了稳定的读者群体。

因此,出版社应该设
计自己的系列图书品牌,进行图书相关选
题的再开发,不断地吸引读者,培养读者
对作者忠诚度的同时,培养其对出版社和
品牌的忠诚度。

(三)图书品牌要具有差异化,有别于
市场上其他图书
在策划系列图书时,应该进行充分的
市场考察,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图书内容
没有吸引力,读者群体很容易“跳墙头”。

比如,对于学科类图书,专业性是图书系
列出版的前提,只有具有足够的专业性才
能有别于市场上其他图书的内容,才能留
住读者。

小说类图书应具有新题材、新立
意才能吸引读者,同时应该进行读者年龄
划分,针对不同年龄阶层设计不同的系列
图书品牌。

三、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增加图书附加
值与读者参与度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紧密联系潜在
读者
在图书封底印上出版社或相关品牌图
书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逐步收集、建立
读者信息资源库;也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
发送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形式,向读者推送
图书相关文章,推介图书信息。

有条件的
出版社或读者基数相对较大的图书出版公
司,也可以从信息收集开始,做好大数据
分析,根据粉丝的忠诚度,估算预期要出
版图书的购买转化率,从而预估市场销
量。

要不断学习、探索日新月异变化的互
联网技术,并且利用这些互联网技术为图
书出版服务,才能在数字技术迭代与互联
网发展中立足。

(二)充分利用二维码,延伸图书增值
内容
图书出版的最大局限性就是书本内容
是有限的,但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内容的
延伸提供了可能。

在印刷图书时,可以通
过二维码将图书内容延伸到书本之外,形
成电子形态的书籍。

这样,在延伸读者阅
读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可连续性,促进
读者对图书的忠诚度和依赖性。

但在进行
图书内容的延伸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即
通过二维码扫描的内容一定是次要的,但
应该是具有吸引力的,而且内容不宜过长。

这样,有利于建立读者对图书或者出版社
品牌的信任与依存度,培养用户黏度。

(三)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保证图书
出版的市场占有额
随着微信平台的发展,微信公众号也
成为一个重要的图书销售平台。

出版社可
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
相关图书信息的软文,不断吸引粉丝关
注,形成自己的粉丝群,通过粉丝群进行
图书的销售。

同时,可以与其他品牌公众
号进行合作,相互推送,将本社图书品牌
通过公众号展示给读者,促进图书市场份
额的不断增加。

(四)利用互联网,实现销售渠道精准
化、多样化
176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
互联网的发展,使很多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买到想要的书籍,因此在图书销售方面,应该将重心从传统的实体店销售转到网络销售。

要充分利用当当网、淘宝网、天猫商城、京东网等网上图书销售平台进行图书销售,以扩大图书销售渠道,使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

同时,要根据图书的定位和读者群,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使销售渠道更加精准。

(五)抓住读者的“痛点”和“关注点”,细分图书发行市场
专业的图书营销策略,一定是会抓住读者的“痛点”和“关注点”的,只有这样,才能将有针对地进行图书的出版与销售。

比如,教师购买教辅类书籍,一定最关注的是作者的专业性和从业资历、书籍内容的可阅读性和可讲解性、试题类图书是否配有详细的讲解答案等;小说爱好者购买书籍时,关注的是小说的题材和故事
情节等;专业类图书的读者则关注图书内
容的专业性、经典性或者前沿性,以及是
否符合其研究方向。

因此,图书出版发行
时应针对不同的图书细分市场,才能促进
图书销售,同时实现图书品牌效应。

四、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必须进行转
型,充分利用便利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和
平台,为图书选题策划、营销和销售提供
支持。

同时,专业性一直是图书出版的核
心所在,在任何背景下,保持图书内容的
专业性和品牌的独特性都是图书出版的根
本。

本文通过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
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情况,得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有利于图书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宁巍,胡娟.“互联网+”时代,出版
社图书营销升级探究[J].出版科学,2015,23
(04):66-68.
[2]郭兴举.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
出版[J].出版科学,2015,23(06):14-16.
[3]李莹.“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出版
融合发展研究[J].编辑学刊,2017(05):92-96.
[4]王爽.互联网与文化生产、推广和消费
研究[D].山东大学,2016.
[5]刘甜甜.“互联网+”环境下图书编辑
思维方式转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6]钟瑾,张海红.“互联网+”时代专业
音像电子出版的现状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
2016(03):37-40.
[7]张俊鹏.“互联网+”时代纸质书的出
版策划[J].编辑学刊,2016(04):31-34.
[8]罗小卫,高岭,陈浩.重塑“互联网
+”时代的纸质图书竞争力[J].出版发行研究,
2018(04):45-48.
比如另一本传记类图书,是说我国科学家去苏联某工厂参观,工厂赠送了照相机,文中写的是某一年的12月参观,送的某某型号相机,图片和图注的相机型号都正确,可是图注的参观时间却错了,写的是下一年。

八、对于有颜色说明的图书务必保证颜色的正确性
文中经常会提到颜色,有时候是连接红色的模块,有时候是书中人物穿的蓝色衣服,戴着棕色帽子,要么就是小花园中开着黄色的花。

图片多或者是想看效果,可以出蓝纸或彩样,那样看着更准确,有时候还能发现图片拼接的问题。

有一本书,我在看其中一幅画的时
候,就发现图中人物的衣服应该是黑色
的,可是这本书前面部分画的是绿色衣
服,后面部分画的是紫色衣服,我对此也
提出了质疑。

因此,出版彩色图书,编辑
一定要坚持看彩色合成样,这一道工序
千万不能省略。

九、结论
综上所述,图文结合的图书,我们既
要看文字,还需要重视图片,无论是插
画,还是绘本、照片,或者是各种复杂的
零件图,在不经意间,错误就会从眼前溜
过。

为了提高图书质量,出精品书,我们
需要更加注重细节。

参考文献:
[1]吴尚之.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编辑人才
[J].中国编辑,2016(1):4-5.
[2]严奉强.图书质量与编辑的责任意识[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17-121.
[3]郝诗仙.再谈图书编校质量下滑[M].
中国出版,2005(6):50-51.
[4]刘杲.出版改革莫忘图书质量第一[J].
中国编辑,2005(4):4-6.
[5]钟边.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出版攀登高
峰[J].中国编辑,2016(1):16-19.
附件可以起草了吗?还差什么内容?”
研讨会后,由主编起草教材附件,将经过讨论的编写思路固定下来,发给各位作者。

(七)确定本书体例、名词统一标准,编制样章
在分工编写前,确定章(节)内模块、名词统一标准、单位形式(如g/L或g.L-1)、图表例式的编序及形式、字体字号等,并编制样章,发给各位作者作为标准。

(八)保持良好的沟通
作者来自不同的院校,在分工编写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

考虑建立QQ群或讨论组,这样可以基本做到即时交换意见。

主编、编辑需要及时了解各作者的编写进度、遇到的困难,并对大纲调整、名词统一、专业问题等作出回复。

(九)主编统稿时严格把关
主编将各章节稿件汇总合并前,要初步审查,以前定大纲、教材附件、名词统
一标准、样章为依据,重点审查内容是否
与大纲相符,字数是否在规定的限度内
等。

对于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稿件,指出问
题所在,要求返修或重写,保证当初的编
写思想得到体现。

主编可以组织各章节作
者互审,一般来说,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
现自己的错误更容易些。

主编将各部分稿件收齐后合并,对全
书稿统一修改、整理,达到“齐、清、定”
的要求。

根据情况,也可召开定稿会。

(十)把好审稿关
编辑审稿时要针对联编教材的特点,
重点审查是否有重复、脱节现象,在加工
时注意名词术语的统一、量和单位的规范
统一。

强调三审编辑的专业配置,初、复审
编辑中,至少有一人有本专业背景。

必要
时增加外审环节帮助进行专业把关。

(十一)重视教材修订
对于书稿中错误的“漏网之鱼”,争取
在重印或再版时“一网打尽”。

联编教材的
作者较多,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多几双眼睛
找错,这时作者人数就成为一种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欣.高校合编教材编写现状刍议[J].
科技与出版,2007(9):14.
[2]龚文斌,张剑荣,孙尔康.多校联编实
验教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J].实验技术与管
理,2016,33(7):211-213.
[3]滑玉,付娇.对合编教材的几点认识
[J]..科技与出版,2009(9):26-27.
[4]谭小艺.合编教材策划中的常见问题
与编辑作为[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
文集[C].2005.
[5]冯并.主编不编与主编不主[J].光谱实
验室,2013,30(5).
上接(第175页)
上接(第174页)
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