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的导入技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格教学的导入技能
微格教学的导入技能2010-05-15 22:50微格教学的导入技能导入技能是
讲授新知识的起始阶段,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注意,唤起
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明确新授课的学习目的,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
动方式。

微格教学的导入,形式多样,目的明确,总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
以情导入1、情境导入真正意义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乐于参加、关注和活动的"情",并引导学生在"境"中思考,发现,以动情地语言讲解有关材料,背景,引发学生感情共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教师先在教室黑板正中挂周总理照片,出示当时追悼会的部分图片,再播
放哀乐,辅以教师催人泪下的导语,创设悼念周总理的特定环境。

在这种悲痛
中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被感动了,达到"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效果,学生被激发起的情感自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2、音乐
导入以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乐曲,录像,影片,录音,歌曲,引起学生兴趣。

《鸟的天堂》一文就可以借助于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好象真
的到了"鸟的天堂"。

讲解大榕树时,放一曲舒缓优美的《姑苏行》,展示茂盛
的大榕树的投影,创设出一种幽静惬意的气氛;讲解鸟儿活动时,则可播放
《百鸟朝凤》乐曲,伴随一声两声鸟叫,展示群鸟欢腾的景象,从而使课堂气
氛显得欢快而热烈。

这样,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感知了教学内容。

3、图画导入利用教学挂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采用一些新奇的方法,导入新课。

讲《赵州桥》时,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认清图形,启发学生与常见的桥进行
比较,提炼出显著特点,就此点明这就是赵州桥,他是我们祖先的杰作,好在
哪里?这样学生就会满怀兴趣到课文中去欣赏。

(二)以趣导入1、设问导入设计
一些符合学生认识水平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习《海底世界》教师可设问"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理,教师顺应这种心理,告
诉大家:海底有山有谷,有森林,有草地,有矿物,也有各种生物,这样,引
发学生的好奇心,学起来更加主动积极。

2、试验导入:是以学生动手参与试验的方式导入新课。

这种方式适用于各科教学。

3、故事导入:依据教材需要,讲解一些与之相关的故事片断,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是我们常用的方式,不做多的阐述。

4、谜语导入这种方式激发兴趣,年龄越小越明显。

(三)以理导入1明理导入:通过具体事件,讲明某一道理,以上下文
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2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就知的基础上发现新旧之事件的内在联系,常以提问,做习题开展,降低新知难度,为学生自身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建立概念联系,做好必要的准备。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课堂的"前奏",像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成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微格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一、提问数量提问数量是准备成为教师的人练习提问的第一步。

,由于提问技能较复杂,也较难掌握,一开始练习这一技能时不可能顾及有关课堂提问的各个方面。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能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等练习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提问的质量。

提问数量包含两层意思:1.在课堂单位时间内所提问题的总数。

山西省教育学院中学教育研究中心曾进行过一次有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

根据观测结果,一堂课(45分钟)内提问次数在5次以下的占被观测教师总数的72;4%;只有极少数的教师提问在10次以上。

因此,增加提问次数是改变"满堂灌"教学模式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

我们在微格训练中帮助接受培训者掌握提问一定数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5分钟左右的微格课堂内应提出6---10个问题。

2.提问个体学生的数量,即提问分布。

二、开放性提问所谓开放性提问是指那些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问题。

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自己所知道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

练习开放性提问是新教师掌握提问技能的第二个步骤,指导教师要事先向试讲者讲明设计问题时不要涉及大复杂、太深奥的内容,学生回答时也无需进行大多的思索和用大多的时间。

教师在设计开放性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无需就答案的准确性进行思考。

2.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需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回忆。

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或引出主要内容,以及为进一步的提问形成过渡。

3.学生无需因为不同的答案而进行争论。

开放性提问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一般情况下不必因为他人提供了不同的答案而与之争论。

教师在提出此类问题时目的不是引发讨论,而是引发兴趣。

教师在提出开放性问题时学生若能争先恐后地进行回答而不因为答案的不同进行争辩,即说明教师达到了目的。

练习开放性提问过程中试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以轻松、活泼的语气和态度向学生提出问题。

2.一个问题要尽可能得到多种答案。

3.教师不表露自己对某种答案的个人倾向4.教师除了通过言语和手势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外,不必进行启发或暗示。

三、高层次提问高层次提问所涉及的问题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它与开放性提问的主要差别就在于这种
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将教学内容尽可能清晰地呈示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则是理解和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并将其尽可能长久地贮存于记忆中。

这种做法将学生仅仅当作一种知识的接受器,根本难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难以发挥教育启发心智的功能,也忽略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实用价值)高层次提问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设计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帮助他们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定的体系和结构,但这种体系和结构却经常被过多的解释性文字和用以证明或说明的事例所淹没,从而给人以繁杂的感觉,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细节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清有关知识的脉络。

我们常见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课文分段或总结中心思想就属于此种类型的高层次提问.2.设计问题让学生对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推动学生思维。

学生应该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但这种接受只有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才可以实现并得以巩固。

学生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估,在表达自己看法和见解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纳入自我独特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3.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或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的价值首先在于其实用性。

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要学习者明白一些事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地给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授完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之后,教师就应通过高层次提问来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思考一个实际的问题:"太原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请问太原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或:"请你讲一讲我们应该如何根治太原的环境污染?"在课堂内实施高层次提问应注意下列几点:1.在一堂课内不应该提大多的高层次问题。

2.教师可用一般性提问引出高层次提问。

3.教师可通过一般性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暗示。

4.教师要寻求多个不同的答案,在许多情况下,当教师提出一个高层次问题后,很可能第一位被叫起来的学生就给出一个令教师满意的答案.教师可以某种方式对该学生鼓励表扬。

但切不要就此打住,要让另外的学生再进行回答,以征求不同学生的看法。

这样做一方面是要促使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可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问题的答案常常不止一个,容忍不同观点或看法同时存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学生也可能因为有不同的看法进行辩论,但学会与别人辩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