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创新驱动战略的路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研究
23
新时期创新驱动战略的路径选择
郭 智
摘 要:我国长期依靠“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所产生的动力不足,使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我国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创新。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揭示了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不仅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还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关键词:现状 创新驱动战略 路径选择
1、我国当前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机制不完善,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下 我国的政府行政机构仍掌握大量资源的配置。
因此,企业无法实现资源的市场化流动,在投资、经营、管理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当前我国针对创新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无法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氛围,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就无法受到保护,也就无法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我国当前的转化机制和体系不完善,在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因此我国的创新成果转化实际生产力的效率低,仅有10%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小,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 (二)创新的动力不足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支柱性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就导致国有企业自身缺乏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积极性不足。
对于民间企业来说,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行政审批程序复杂、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在市场中生存压力较大,就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维持企业生产的经营上。
对于创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导致我国企业掌握的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匮乏。
体现在专利少,没有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居于下游地位,缺乏话语权。
(三)创新平台建设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我国的创新平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要素结合力弱、创新能力低、体系不健全、技术转移功能不健全、资源共享程度低、科技成果孵化率低等问题,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低。
我国金融机构的资金大多流向国有企业和成熟的传统行业,对于迫切需要通过融资进行创新的中小微企业,却往往因手续繁琐、条件严苛而无法快速取得间接融资。
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体系建设的不完善,融资工具匮乏、渠道闭塞。
企业也无法顺利的通过直接融资来盘活企业的融资脉络。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思路 (一)加强创新的政策支持,打造创新平台 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创新体系。
发挥政策的综合联动效应,加快科技创新体制和产权制度等配套措施的精简与完善,优化科技、金融、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的协调和配套,形成部门协调与政策合力的联动机制,减少在创新过程中的政策阻力。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资金支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颁布政策来鼓励科学与生产力的结合,促进产学研发的深度融合,掌握核心技术,完善研产学相结合的创新产业链条,将科技成果直接快速的用于产业的生产。
财政也要加强对创新企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以研发机构,人才,资本,专利为基础,搭建创新研发平台。
发展各种创新产业园区,大众创业园区等技术产业研发平台,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
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创新服务平台,提高政府对科技资源配置和公共资源的利用的效率,集中优势资源和政策,提高创新力度。
(二)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政府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界定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性,释放创新主体的活力。
减少政府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行政化干预,加快去行政化进程,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
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学术决策、咨询机制,构建规范透明的项目评审和科研机制,以产业创新倒逼学术创新。
培育创新文化,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促进科技和人文的交流互动,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同时,政府还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
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对优秀的科研人员的表彰和奖励程度。
(三)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人才和技术。
完善对产权保护制度,培养培养企业家精神,激活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激发创业积极性和投资者的主动性。
加强对商业法制法规的制定,有效保护经营者、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舆论引导以及政策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保护创新成果,营造诚信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环境。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加快教育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增强社会
的创新意识,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科行业带
头人。
加强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重大人才战略工程,提高国内尖端人才的待遇水平,积极引进国外的人才和技术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育更多的操作型和专业型人才。
(四)完善企业融资平台,为创新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引进高端产业和技术,优化产出比和要素成本结构,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清除“僵尸”企业,防止其过度吸取资源,将优质资源集中在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上。
政府要着力构建一个保障创新战略实施的金融体系。
简化贷
款审批程序,通过融资方式创新、融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来提高融资速度和效率,进而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放宽市场准入,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金融市场。
介于高风险的属性,因此要强化金融监管制度,谨慎审批和评估每一个审贷项目。
利用“互联网+”这一网络平台来加强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强财税、互联网、金融三者之间的政策联动协调。
中央政府要实现政策引导,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应通过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担保公司或者通过财政注资的形式,设立各类“企业创新投资风险基金”,推动资本和创新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东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2.101-104. [2]洪银兴.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5-11. 作者简介:
郭 智 (1992-),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及财政政策等。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北京市 10009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