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中诗歌赏析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 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 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抒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 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 ,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 内心感受。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 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或“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这两句更多抒写诗 人的主观感受。“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 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 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 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 相应。(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 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 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 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 的精神状态。
1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
光、山色、澄波பைடு நூலகம்仅使鸟儿欢悦,而且
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描写佛寺禅院曲
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 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 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 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 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 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 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答:“深”字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 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 境。 (或“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 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 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取用“ 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 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 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 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 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 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 是 万籁俱寂。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 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 解。(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 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这首诗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 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
6.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 看法。
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 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 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 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
7.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 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 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 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 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 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0.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 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 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 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 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 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 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 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 安身的孤苦无依。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 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 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 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 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 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 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 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 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 “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 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 院 深幽寂静 的环境,第五六
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 悦、宁静、空灵的心境,主要
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 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或“万籁此俱寂”和“ 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末联以静写动, 以动衬静,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 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 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向 往佛门清静的思想感情。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登 岳 阳
乾坤日夜浮。 楼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杜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甫 )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 ,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 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 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 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 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17.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
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


”《临洞庭湖赠张丞
相》,一是“

”,出自杜甫
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
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结束
11.赏析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 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 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 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 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 浮”有何妙处? 答: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 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 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 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 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 ,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 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 读者眼前。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 所写的景象。
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 吴楚两地从中分开;水天相连,似 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 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 酬的无限伤心。
5.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 样的特点?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 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 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 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 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 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 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 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0.这首诗描写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 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 逸情怀。
11.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 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 向往。
1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 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答: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 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 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 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 泗”横流。
15.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 “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 “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 多,景致很深。
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 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 做点赏析。
答: 内容: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 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 ,而且让杂念顿消。 情感:表现了 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 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
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 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 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 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 休而悲伤。
16.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 连续的两句。 答: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 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 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 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