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手术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石症手术的护理体会
胆石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但死亡率往往居腹部外科住院病例之首位,充分说明其在临床急腹症中的重要性。
我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共收治胆道患者60例,20例经抗炎治疗好转出院。
手术40例,其中慢性胆囊炎、胆结石30例,胆总管结石10例。
1 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应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由于患者对手术了解甚少,因而担心术后疼痛,术后的效果,而感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安情绪。
因此我们应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信任感,同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使之消除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生检查、接受手术。
同时做好病人家属工作,取得合作,共同帮助患者对手术增加信心。
2 术前准备
对胆石症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确定后,应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前作好有关检查,如肝肾功能。
出凝血时间测定,心电图,肺功能测定,麻醉药物过敏试验,B超等一系列检查,且戒烟酒,严格备皮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夜间要休息好,如情绪激动者可口服安定片,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接受手术。
术前禁食6h,禁水4h。
对年老体弱,伴有严重胆管炎者,需输液支持,并做好碘过敏试验。
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阿托品。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去枕平卧6h,避免术后头痛,全麻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引起窒息,术后6h内按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平稳后改为每2h测一次至次晨,术后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十分重要,以防术后大出
血发生。
3.2 注意术后出血情况:胆石症并发有阻塞性黄疸或胆汁性肝硬变者,术后可能渗血难止。
有时手术中结扎血管的线结脱落或者用压迫法止血的血管又再次出血,术后伤口内可有大量出血。
所以要观看切口上的敷料,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观察有无腹胀,面色和肢端的血管充盈情况等,若发现出血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常用止血药和补充血容量,(根据病情给予输新鲜血液),必要时再次手术。
如切口敷料渗液多,应及时更换敷料,防止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造成感染。
3.3 体位:术后平卧6h,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生命体征稳定后改为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刀口处的张力和痛疼,以利于呼吸及血液循环,有利于腹腔引流,防止膈下感染。
术后6h可指导病人排尿,如不能自行排出者,可先诱导排尿,必要时可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行留置导尿术。
术后第一日可指导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增强肠蠕动,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3.4 T型管引流:充分有效的腹腔外引流是防止腹腔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也是观察有无胆瘘发生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脱落、折叠、受压、扭曲,堵塞等。
引流管应接入床旁灭菌引流瓶,引流管长短要适宜,过长易扭结,有碍胆汁排出,过短则制约患者翻身活动,致T型管脱出,造成胆瘘。
因此应保持引流管通畅。
另外引流管受压,脱出,泥沙样引流物堵塞内腔等,均可导致引流不畅,使T型管引流胆汁量骤减甚至胆汁流不出来。
如导管被血块、粘液或胆石堵塞、可用注射器先抽吸后冲洗,压力不能过大。
导管脱出应由医师处理,因为有的可以重新插入或更换,有的须另作处理。
每日应严密观察和记录胆汁量、颜色、性质,有无出血等,注意胆汁的性状,以澄清,橙黄色。
无臭味为正常。
如胆道感染,多为混浊或有絮状物,胆囊若有胆沙多为暗褐色颗粒沉淀。
肝细胞每日分泌胆汁约为500-800ml;引流量过多或过少,颜色过浓或过淡,均与胆道炎症和梗阻有关,应查明原因。
胆汁流量过多,易造成电解质紊乱。
如病人能带管下床活动时,要告戒避免脱落和污染,不可将引流管和瓶抬高过伤口平面,以防止引流逆行感染,延长伤口愈合。
应定时严格无菌操作更换无菌引流瓶。
3.5 腹壁伤口有胆汁等消化液漏出时,应及时处理,否则会并发伤口感染和皮肤发炎。
少量漏出时可用干纱布吸除,多量漏出时,宜用胶管置于伤口内和负压吸引,同时用氧化锌油剂等保护皮肤。
消化液从切口漏出时要注意切口裂开和肠管脱出。
消化液中有饮食物或多量粘液,表示发生肠瘘。
3.6 术后严格按医嘱进食,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病人、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逐渐进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
通过对胆石症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治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减少。
胆石症护理关键在于注意严密观察手术后有无出血情况,注意保持T型管引流通畅,防止脱落。
记录引流的量、颜色、性质、注意无菌操作。
拔管前要先做好夹管试验。
本组40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单位:638000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代市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