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构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
构成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的必备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会识别学生心理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二是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避免师源性问题的产生: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教师本身要素是招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基本缘由。

有的教师性格过于脆弱,在艰难与挫折面前缺乏相应的心理接受能力,在有害的外界致病要素冲击之下,易呈现心理障碍,还有的教师本身素质难以顺应改革的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请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尽快提高,这也给教师带来相应压力。

第二,跟教师的位置、角色与危机感亲密相关。

教师所承当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抵触是形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缘由,经济待遇低、生活环境较差,还要对学生平安承当无限义务、面临岗位设置聘任压力和社会对教师的希冀值过高等,都是形成教师心理担负过重的要素,而教师又常常找不到为本人辩护以至舒缓一下的空间,由于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客观上不得不常常掩盖本人的喜怒哀乐,其最终结果必然是走向抑郁或者剧烈的迸发。

第三,学校管理理念落后所形成。

一些学校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是把教师当作一种工具来运用。

如,有的学校正考勤实行硬性管理,简单扣款,招致教师心里压制。

有的学校校
务不公开,致使教师对职称评聘、提升工资、学习进修、评选先进等方面意见纷繁。

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有的学校内部也易构成利益小团体,彼此为本人的利益对峙不下,搬弄是非、互不买账,严重损毁教师高傲的形象。

理念的落后还直接反映在评价方式上。

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还没有消弭,新的指挥棒又开端搅扰教师,如,平安义务、保姆式管理、班级综合评选等,加上家长火上浇油,经常呈现一片喊杀声,教师为了分数、班级名次,各班之间争个你死我活,教师的繁重压力不可思议。

第四,传统教师观的一种折射。

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媒体宣传的都是教师模范的一面,从而人们总是请求教师是典范,他们无法承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角色抵触。

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战略
1.正确了解和把握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第一,要据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议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必需走在社会前列,但任何行业、任何部门都有其基本的道德底线,教师也不例外。

社会和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希冀值,首先应当是绝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到达的底线。

假如达不到底线请求,就要遭到相应的处分,包括影响职务提升、工资提升直至失去教职等。

相似于师德楷模、师德标兵那样的高请求,能够作为一种倡导,但不应成为教师队伍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只需职业道德行为高于底线,其合法权益就不应当遭到进犯。

在实践中,我们领会到教师职业道德有三个基本请求:实行职责收获生长,即请求教师遵章守纪,珍惜教师工作,并在从事这一事业中不断提高、完善本人,收获本人的生长;协作宽容融入集体,即教师要尊重别人的劳动,用正确的心态处置人事关系,努力克
制文人相轻、互相猜疑和业务封锁等不良习气,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对等关爱生命,即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协助学生,树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留意强化底线请求,鼓舞教师个性化开展,不可用片面、狭隘的观念来请求教师,增加教师不应有的精神担负。

教师也是人,他们也需求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充实本人。

所以,我们应该处置好对教师的高等待、严请求与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关心之间的关系,给教师一个公平、公正的待遇,让教师在完成崇高任务的愉悦中升华道德,完善自我,在维护本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做积极师德的践行者。

第二,要注重培育教师的法规认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中依法执教放在了首条,这就阐明法规认识的重要。

《教师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维护法》对教师的职业义务做了明白的规则,教师的这些职业义务在今天不是一切教师都能很好地实行,有的教师角色认识淡薄,如,挖苦、讽刺学生或家长,忽视学生和家长的独立人格;随意让违规学生停课反省等,都是违法行为。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从基本上处理这一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强教师法规认识培育。

落实到标准教育行为时,对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置,要留意从法纪和政策的高度来剖析引导,不要单纯从师德和质量方面来找缘由。

在处置全局性的严重问题和可能产生严重结果的细节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准绳,不能手软,事实曾经证明,这也是治疗某些心态不正常教师的最好良药。

2.施行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教师管理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在一次报告中论述本人的教育理念时讲过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肠位。

一位校长被请求答复的一个情境性标题: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作争论,找校长评理,校长该批判教师还是批判学生?这位
校长以无可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判教师,由于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确实,一个时期以来,不少似是而非的新理念迷失了学校管理者,着眼点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他们常常很不明智地抛开了教师。

这个故事引发我们深思:当强调学生是上帝时,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李希贵在理论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不是上帝,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他的专著《学生第二》值得研读。

这种观念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集中精神抓学校的中心工作,即做好人的工作这篇大文章。

要让教职工觉得良好,注重培育教职工的协作认识,发明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营造教职工的精神家园,这是培育高尚师德群体的重要途径。

同时,要努力发明条件,为教师提供扬名和扬长的各种时机,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需求,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被尊重、被关怀的情感,从而坚持酣畅平和的心态,轻松高兴地投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