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统编人教版教学方案〖红楼梦整本书导读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案
活动目标
1.拓展课内知识:在必修Ⅱ学习阶段完成阅读《红楼梦》,对必修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拓展。
2.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对《红楼梦》的主旨、人物、艺术等方面的探究,提高……。
3.形成阅读习惯:合作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
4.培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精神及谨严的做事态度和庄重的人生态度。
活动准备
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5月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21年4版)
《重校八家评批》(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1版)
87版和2021版电视剧《红楼梦》
活动过程
一、活动日历
二、活动说明
(一)第一阶段:活动起始课
必修教材选有《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课后提出课外延伸阅读《红楼梦》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情,明确此次阅读活动的目的、评价方式及相关要求,确定活动流程及人员安排,布置学生选书。
(详见“资料链接”)
(二)第二阶段:选书、自读
1.自读高一上学期后半学期至寒假结束,在这四个月期间,教师跟进自读,也提醒学生。
2.随感在自由阅读基础上,完成读后感写作。
(三)第三阶段:互动探讨
三、活动方案
师生合作,共同确定活动方案。
(1)阅读版本:因部分同学为初读《红楼梦》原著,大家商量决定,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详注普及版作为研读基本书目。
(2)活动流程:先师生自由读,再小组交流,然后班级展示。
人员分组:全班10人一组,分为4个阅读互助小组。
课时安排:必修Ⅱ学习阶段利用周末至少完成前四十回阅读,寒假结束前至少完成前八
十回,课内展示交流九课时。
(3)明确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本空白处写下随机感触;大致确定探讨、交流的方向是人物点评与语言欣赏;完成800以上的阅读心得至少一篇;阅读《红楼梦》相关书籍一本。
(4)优秀考评:每次交流展示活动,每一小组派1名代表担任计分员,每组学生发言一人次计1分;每一小组派2名代表,组成班级阅读心得评优小组,阅读心得计100分、80分、60分三档。
最后根据每组阅读情况、交流表现及读后感得分,评出优秀小组1组与阅读达人10名。
4.《红楼梦》阅读学情了解
(1)在活动起始阶段,让学生主动说说自己对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的看法,以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心态。
(2)适当了解家长对高一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的看法
(3)举出你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三个,并简述理由。
人物①:
简述理由:
人物②:
简述理由:
人物③:
简述理由:
5.教师指导:
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意义:
(1)体验——培养庄严的人生态度
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形形色色的浮夸读物,动不动就“三观尽毁”的虚拟世界,使得我们的经典阅读成了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
而高中阶段又正是三观形成阶段,也正需要心灵正能量做引领,在体悟、反思中自我成长。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完成皇皇巨著《红楼梦》。
经历大富大贵而后落魄凄凉的曹雪芹,十年创作《红楼梦》的过程,既是对过往的一次一次的追忆,更是对人生一点一点参悟的过程。
十年仿佛是一次生命仪式的完成,我们也唯有慢慢体会,才能体悟。
阅读《红楼梦》,其实是跟作者一起追忆、一起参悟,是在跟作者一起完成一次庄严的生命仪式。
作者五十年的积淀,十年的参悟,注定《红楼梦》是一部厚重的、沉重的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一生的荣、辱、爱、痛都凝结于其中。
阅读这样以生命成就的作品,我们必定也会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思考。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有所思考,那他也就不再会只停留在浅层的消遣阅读,而走向更高一层的严肃阅读了。
曹雪芹生“长于王谢,颇事繁华”,后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历尽人世沧桑,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无一不晓,无一不通,所以,说《红楼梦》是“社会百科全书”一点不为过。
我们阅读这样的宏大丰富的作品,怎能不对作者油然而生崇高的敬意?怎能不让自己的胸怀、眼界为之一新?
呕心沥血的十年创作、天壤之别的人生经历、叹为观止的博大内容,都让阅读《红楼梦》的我们会在体悟中有所思、有所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有所资、有所益。
这样体验,有助于培养我们庄严的人生态度。
(2)探究——追问生命的意义
当下的我们,也许缺少的就是追问的精神和探寻的勇气。
我们可能每天接收大量信息,阅读大量的文章,却难以聚焦一点,深入探究,充分内化,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前人说,《红楼梦》“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值得读者细细品评、欣赏。
单就人、物取名,匠心独运,富含深意。
人、物名或提示情节,或揭示主题,或暗示命
运,或明示特征,这些都非细细探究而不能得。
这是一部值得好好探究的作品,是一部可以给我们心灵带来营养供给的作品,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培养我们追问的精神和探寻的勇气。
我们在对人、物、作品的探究过程中,除了领悟主旨,也可以对人物的命运有了深入的理解,我们籍此看尽人物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在历经百态人生后,我们也终会或多或少对生命有所观照、有所感悟。
或许你也会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彻大悟,或许你也赞同“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要好,需是了”,或许你蓦然发现现实的结局不一定就是生命的圆满……
所以,对作品有意味形式的解读,对作者精心描摹的人物的把握,对隐喻其中主旨的探究,既是对文本意蕴的探寻,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阅读作品,就是探寻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