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该注意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该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1-06-06T07:37:24.8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4月4期作者:黄玉琼
[导读] 心脏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且这种疾病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还有可能由于心脏的问题导致其他脏器出现问题,因此一旦心脏病病发后会选择药物、手术等手段进行治疗,以尽可能消除心脏病对病人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十分重要。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心脏病的一种,此类心脏病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且大多数患者以婴幼儿为主,那么当婴幼儿做完心脏手术后,有哪些护理事项是需要注意的呢?
黄玉琼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611130
心脏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且这种疾病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还有可能由于心脏的问题导致其他脏器出现问题,因此一旦心脏病病发后会选择药物、手术等手段进行治疗,以尽可能消除心脏病对病人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十分重要。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心脏病的一种,此类心脏病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且大多数患者以婴幼儿为主,那么当婴幼儿做完心脏手术后,有哪些护理事项是需要注意的呢?
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手术治疗怎么样?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指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心脏与血管形成出现异常,导致最终心脏出现了解剖结构异常,也或者胎儿出生后自动关闭的心脏通道并没有闭合,进而导致新生儿出现心脏病的情况。
当前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发原因还不完全明确,从多数研究结果来看,先天性心脏病的出现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在女性怀孕期间,经常性酗酒、吸烟,或者是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均可能导致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心脏形成出现问题。
新生儿出现先天性心脏病表现的症状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差、胸闷、多汗、气喘、心悸等,如不及时治疗对婴幼儿成长影响极大。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此种手段可以通过改变婴幼儿病人的心脏解剖结构,进而达到消除心脏病影响的目的。
一般采用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以手术为主,会在病人体外循环或者低温麻醉成功的情况下,将病人的心脏切开,后进行手术。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随着新生儿出生那一刻便伴随着新生儿,对其成长影响很大,因此为降低心脏病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往往选择在6岁(学龄)之前进行纠正手术治疗。
且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手术创伤性较之过去已经明显减轻,给婴幼儿病人的术后快速恢复创造条件。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小妙招,赶快收藏吧!
尽管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但在手术治疗后如果护理的不到位,很有可能导致婴幼儿病人出现感染等情况,因此科学的术后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一般以下这些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的小妙招,用起来效果都不错!
1.观察及护理婴幼儿循环系统
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婴幼儿病人循环系统恢复情况,以准确掌握婴幼儿病人恢复情况,及时做好相应的针对性处理,确保全面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第一,血压观察。
由于术中婴幼儿病人失液、失血量比较大,以及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动荡等,均可能导致病人血压出现剧烈变化,因此在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每15分钟对病人的血压进行测量一次,测量6次后,将连续两次血压测量时间间隔调整为30分钟,测量6次后,若婴幼儿病人血压稳定则改为1小时检测一次。
术后1天后血压测量频率改为2小时~4小时/次,按照次频率连续检测3天,若血压出现在90mmHg/60 mmHg以下,结合婴幼儿病情酌情处理。
第二,心电监护。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电监护十分重要,一般正常的婴幼儿心率在100次~120次/分,当心率出现升高或者下降情况,护理人员结合病人的情况,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
第三,尿量观察。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婴幼儿病人术后陪你按量,每小时记录一次排尿量、pH值、尿色、比重等,以每小时1ml/ kg以上为正常,若婴幼儿排尿量2小时持续下降,及时报告给医生,按照医嘱采用利尿剂等治疗。
第四,观察婴幼儿病人四肢温度、色泽等,以通过四肢观察掌握婴幼儿心脏功能情况。
2.呼吸道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病人的心肺运转较之前出现明显改变,很容易导致婴幼儿出现肺部综合征,例如由于婴幼儿术后不适应出现肺出血、肺水肿等情况,故在术后一般会给予婴幼儿呼吸机支持呼吸治疗。
由于有呼吸机的存在,很多因素均不可能导致婴幼儿出现呼吸受阻的情况,例如插管弯曲导致呼吸不畅、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道等。
针对婴幼儿呼吸机支持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呼吸道不畅情况需要做好如下呼吸道干预措施:第一,及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工作,确保婴幼儿病人呼吸道畅通。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观察婴幼儿呼吸情况,若发现婴幼儿病人有痰鸣音时,轻柔辅助应用而进行翻身,让婴幼儿俯卧,后轻轻拍打婴幼儿背部,鼓励其咳痰,并做好相应吸痰处理。
在婴幼儿病人吸痰处理时,要将时间控制在15秒之内,预防时间过程导致婴幼儿出现窒息等。
第二,观察并固定呼吸机插管。
在婴幼儿病人呼吸机支持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或者家属要观察病人呼吸机情况,确保气管内插管的稳定性,并时刻观察婴幼儿胸廓呼吸情况,确保婴
幼儿安全。
第三,适当湿化气道。
在给予婴幼儿气管插管治疗的同时可以适当使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等湿化液,但须注意湿化液用量,并湿化后做好排痰处理。
3.胸腔、心包等引流管专项干预
婴幼儿心脏手术后,一般需要进行引流,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引流管固定、通畅等情况,确保婴幼儿在安全状态下进行治疗。
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治疗中各引流管的接头是否良好,是否存在漏气等情况,并对引流液体的颜色、性质、引流量等进行观察,若发现引流量降低到50 ml/h以下,且伴有尿量减少、脉压减小等情况出现,需要谨防可能出现心包填塞,第一时间报告给医生,并做好相应急救准备。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引流管始终处于通畅的状态下,定时对引流管进行挤压,如果引流颜色较深,适当增加挤压次数,尤其在婴幼儿病人采用凝血酶复原相关药物进行止血时,更要关注引流情况,规避凝血块堵塞引流管情况出现。
4.心理护理
一般孩子在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年龄都比较小,此时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对手术有出自本能的恐惧,加之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很容易出现哭闹等情绪。
因此,在孩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家长的守护与陪伴是十分重要的,家长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温暖,消除手术发给孩子带来的恐惧心理等。
5.饮食干预
食物可以给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人的恢复提供所必需的营养,故护理人员或者家长,在婴幼儿术后需要做好相应的饮食干预。
首先,术后气管插管拔除之前需要禁食。
术后病人消化功能、呼吸功能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插管拔除之前尽可能禁食,避免食物出现回流等情况,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插管拔出后以流质食物为主。
待气管插管拔除后,适给予婴幼儿病人被一些流质食物,后随着婴幼儿消化功能逐渐恢复,适当增加半流质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