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习报告
:
篇一: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把课堂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2.进一步熟练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外业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具备从事测绘工作的初步素质。

3.掌握大比例尺绘制的全过程,如1:500的地形图从图根控制到绘制地形图的全过程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集体协作的精神,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的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贮存。

二. 实习任务
1.绘制图幅为50×40cm2,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2.完成400—600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工作,掌握其全过程。

3.了解水准仪、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三. 实习流程
1.探勘测区,选好控制点,领取水准仪和其他配套工具,并对仪器
进行检核。

2.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步骤及水准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3.做好出测前的仪器和人员的安排。

4.水准控制测量,测出各控制点的上、中、下丝读数,并记录。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计算出各点高程,核算超出误差重测。

6.使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导线外业,测出各控制点的角度和距离。

7.导线内业计算,计算出各点的坐标。

8.大比例尺地形图碎步测量。

使用全站仪和小平板对碎步点进行绘制。

9.实习报告的编写。

10.报告考评及工作总结。

四. 实习安排
1.人员的安排:每个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测量安排工作。

组长对组员安排有致,做到充分利用。

2.时间安排: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

3.测量任务的安排:按照流程进行。

五. 测量中要具体做到:
1. 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用途,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2. 明白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是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这是仪器本身在制造的过程过程中它的精度所
决定的,属于客观误差来源。

(2)观测误差:由于测量者的技术及水平的限制,造成的观测误差属于主观误差来源。

(3)外界影响误差:测量是处于外界环境之下的工作因此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地面沉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很难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3. 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要求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测量者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数据处理方法减少误差。

4. 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还能提高测量的效率。

六. 实习内容
1.测量顺序
首先,进行仪器检校及踏勘选点,将控制点选在空旷、土质坚硬并且相邻点可以通视处点位选定之后,应立即画—个“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点号与组别,同时绘制“点之记”。

其次,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获得图根控制点
的高程。

再次,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的测量(平坦地区量距方便的情况下一般布设闭合导线)。

(1)以两个测回对水平角进行观测;
(2)边长测量,是利用全站仪来观测的,一般每两个控制点间的平距进行往返观测;
(3)平面坐标计算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分配,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而坐标。

最后,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

(1)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展绘到图上;
(2)进行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2.测量方法
(1)了解测区的基本地形条件,根据测区的范围及大比例尺(1:500)测图要求,确定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进行选点。

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地势平坦,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相邻导线点之间应该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

点位选定之后,应画—个“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点号与组别。

2.等外水准测量,用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施测,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40Lmm(或?12nmm),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

在每个控制点上用全站仪观测 2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2″,两测回互差不大于38″。

用全站仪对个导线边长进行往返观测,要求其相对误差小于1/3000。

3.利用小平板仪与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观测与地形图的绘制。

4. 进行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3.精度要求
(1)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40Lmm(或?12nmm),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

同一边往、返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4D厘米(式中D为以百米为单位的边长);路线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4?Dn厘米(n为边数)。

(2)全站仪观测 2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2″,两测回互差不大于38″。

用全站仪对个导线边长进行往返观测,要求其相对误差小于
1/3000。

(3)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展绘到图上,要求控制点间的图上长度与坐标反算长度之差不超过 0.3mm。

站点经纬仪对中偏差应小于5mm,以较远的点作为定向点并在测图过程中随时检查,经纬仪法测图时归零差应小于4′。

对另一图根点高程检测的较差应小于0.2h(h为基本等高距)。

跑尺选点方法可由近及远,再
由远到近,顺时针方向行进。

所有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都应立尺。

地形点间距为
30m,视距长一般不得超过80m。

篇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实习报告
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的测绘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0124102 组别:0124102-3组姓名: 学号:
地点:2011.11.28-2011.12.11
起讫日期:
1 测量实习概述...................................................................... . (3)
1-1 前
言 ..................................................................... ............ 3 1-2
实习测区概
述 ................................................................ 4 1-3 实习具体方案及完成情况 (4)
2 外业测量情
况 ....................................................................
5 2-1-1 导线测
量 ............................................................... 5 2-1-2 角度测
量 ............................................................... 5 2-2 高程控制测
量 ................................................................ 6 2-3 碎部测
量。

....................................................................
7 3 内业计
算 ..................................................................... ............. 8 4 实习体
会 ..................................................................... . (9)
1 测量实习概述
1-1 前言
在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解后,我们进行了实践,以更真实的了解测量工作,经过实习前的安排,我们选择了校区内图书馆及楼前台阶,楼后花坛等的测量,图形绘制工作。

通过对高程、角度、距离的测量,在误差的范围内,定出目标测区的轮廓,再利用碎部测量的方法,找出特殊点,利用已有仪器定出特殊点的方位,再利用俯视的方法,绘制出测区目标的地形图,将各目标
点呈现在地形图上,以上的任务,我们将需要在两周内的时间内完成。

第 3 页共 10 页一(实习目的: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
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
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三(实习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导线点及水准路线示意图及野外记录;2)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
4)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1:500地形图。

2(个人上交成果:实习报告一份
四(实习2011.11.28-2011.12.11
1-2 实习测区概述
此次实习地点我们选在我们学校的团书馆周围,其前方有一阶梯,后面有花坛和报告厅,地形起伏很大,而且,楼的东、西、北三个方向均有坡度较大的三条坡路,会给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这个地况也给选点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大坡度的路会对水平距离的测量造成影响,而且,由于路面的关系,也给仪器的放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均需要认真的对待,再有就是,由于基本地形不平,而建筑物的地基是平,这就造成了某些部分是“地下”的,给测量带来了相应的麻烦,由于图书馆形状不规则,楼前形状呈弧形,而地形也是比较凌乱和复杂的,这也给测量、计算及绘图工作带来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在测区周围选取控制点,将所测区域给围起来,以确定测区的大致情况,我们是以测区的西南角为图根点作为一号点,然后以逆时针方向,以40米作为一个间隔,一共布置了12个控制点,并且做好了标记,给定了一个大致方位。

1-3 实习具体方案及完成情况
第一步:平面控制测量
实习第一天,我们在图书馆周围进行实地踏勘,进行布网选点。

由于天气原因,第一天我们只进行了选点工作。

我们初步的平面控制测量分为:
(1) 踏勘选点; (2) 水平角观测 (3) 边长测量 (4) 连测
(5) 平面坐标计算第二步:高程控制测量
(1) 水准测量
(2) 三角高程测量 (3) 高程计算第三部:碎部测量
(1) 准备工作 (2) 地形测图
(3)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装饰
经过详细的计划安排,我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很好的完成了测量及绘图工作。

(测量原始数据见附页)
2 外业测量情况
2-1-1 导线测量 1(仪器:钢尺
2.直线定线: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钢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

3.量距:丈量工作由三人完成,两人拉钢尺一人记录。

往返丈量各两次,其相对误差小于1/3000。

2-1-2 角度测量 1( 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安置方法:
? 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 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 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篇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实习指导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测量实验室
2013年12月20日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实习指导
一、实习内容
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关系到测量教学实习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条件之一,因此,应注意做好准备工作,为测量教学实习打好基础。

准备工作主要指测区准备,仪器准备以及其他准备。

测区准备一般在先期由教师进行。

2、控制测量
根据测量工作的组织程序和原则可知,进行任何一项测量工作都要首先进行整体布置,然后再分区、分期、分批实施。

即首先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进行碎部测量及其他测量工作。

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确定控制点的位置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在测量教学实习中的控制测量工作主要有: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3、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是测量教学实习的中心工作。

通过碎部测量,把测定的碎部点人工展绘在图纸上,称为白纸测图。

将碎部测量结果自
动储存在计算机内,根据测站坐标及野外测量数据计算出碎部点坐标,利用计算机绘制地形图,即数字化测图。

这两种方法都是测量教学实习中使用的主要的碎部测量方法。

4、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当测区面积较大,采用分幅测图时就需要进行图纸的拼接。

拼接工作在相邻的图幅间进行,其目的是检查或消除因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引起的、相邻图幅衔接处的地形偏差。

如果实习属无图拼接,则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为确保地形图的质量,在碎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成图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分室内检查和室外检查两项。

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按照大比例尺地形图规定的符号及格式,用铅笔对原图进行整饰,要求达到真实、准确、清晰、美观。

二、实习成果整理、技术总结和考核
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数据必须记在测量手簿(规定的表格)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也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

全部实习结束时,还要对测量实习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实习日志,为成果整理做好准备。

实习成果由个人成果和小组成果构成。

个人实习成果有:实习日志、心得体会;小组成果有:仪器检校成果,控制测量观测记录手簿,成果计算表,碎部测量记录手簿,1:500比例尺地形图。

测量教学实习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占有2个学分,故在实习结束
后,应立即进行实习考核。

考核的依据是:实习中的思想表现,出勤情况,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作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质量,所交成果资料及仪器工具爱护的情况,实习报告的编写水平等方面。

成绩评定按百分计。

三、测量教学实习的程序和进度
测量教学实习的程序和进度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

既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实习任务,又要注意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在实施中遇到雨、雪
天气时,还要做到灵活调整,以使测量教学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实习的程序和进度可参照表1-1安排。

测量教学实习程序进度表表1-1
四、测量教学实习的准备工作
1、测区的准备
测区的准备一般在测量实习之前由教师先行实施。

2、测量实习动员
实习动员是测量教学实习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在进入实习场地前,应进行思想发动,对各项工作都必须做系统、充分的安排。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让学生明确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提出实习的任务和计划并布置任务,宣布实习组织结构,分组名单,让学生明确这次实习的任务和安排。

第三,对实习的纪律做出要求,明确请假制度,清楚作息时间,建立考核制度。

在动员
中,要说明仪器、工具的借领方法和损耗赔偿规定。

指出实习注意事项,特别是注意人(来自: 写论文网: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习报告)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以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3、测量实习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1)测量实习仪器和工具的领取
在测量教学实习中,要做各种测量工作,不同的工作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

测量小组可根据测量方法配备仪器和工具。

在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图根控制网采用经纬仪导线或经纬仪红外测距导线,以使同学们全面掌握导线测量的各个环节。

碎部测量时,用经纬仪测图法。

表2-2、表3-3给出了测量实习中一个小组需使用的仪器的参考清单。

表2-2 经纬仪导线测量设备一览表
表2-3 经纬仪测图设备一览表
(2)测量仪器检验与校正
借领仪器后,首先应认真对照清单仔细清点仪器和工具的数量,核对编号,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

然后对仪器进行检查。

?仪器的一般性检查 a仪器检查
仪器应表面无碰伤、盖板及部件结合整齐,密封性好;仪器与三脚架连接稳固无松动。

仪器转动灵活,制、微动螺旋工作良好。

水准器状态良好。

望远镜对光清晰、目镜调焦螺旋使用正常。

读数窗成像清晰。

b三脚架检查
三脚架是否伸缩灵活自如;脚架紧固螺旋功能正常。

c水准尺检查
水准尺尺身平直;水准尺尺面分划清晰。

?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可参照课间实验指导书实验三进行。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可参照课间实验指导书实验八进行。

五、图根控制测量
各小组先在小组的测图范围建立图根控制网。

在建立图根控制时,统一布置成闭合导线,局部地区可设几条支导线,但一条支导线的点不应超过2个。

1、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各小组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和地物分布情况,根据测区范围及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

选点时应在相邻两点都各站一人,相互通视后方可确定点位。

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邻点间通视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边; ?点位应选在土地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处; ?视野开阔,便于进行地形、地物的碎部测量; ?相邻导线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
?控制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各小组间的控制点应合理分布,避免互相遮挡视线。

点位选定之后,应立即做好点的标记,若在土质地面上可打铁
钉作为点的标志;若在水泥等较硬的地面上可用油漆画“十”字标记。

在点标记旁边的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标明导线点的位置并编写组别与点号。

导线点应分等级统一编号,以便于测量资料的管理。

为了使所测角既是内角也是左角闭合导线点可按逆时针方向编号。

(2)平面控制测量 ?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是由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

一般测定导线延伸方向左侧的转折角,闭合导线大多测内角。

图根导线转折角可用6″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一个测回。

对中误差应不超过3 mm,水平角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应不超过40″,否则,应予以重新测量。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应不超过?40
n为导线的观测角度个数。

?边长测量
边长测量就是测量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

经纬仪钢尺导线的边长测量采用钢尺量距;钢尺量距应进行往返丈量,其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3 000,高差较大地方需要进行高差的改正。

由于钢尺量距一般需要进行直线定线,故可以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即可以用经纬仪一边进行水平角测量,一边为钢尺量距进行定线。

?连测
为了使导线定位及获得已知坐标需要将导线点同高级控制点(坐标已知点)进行连测。

可用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连接角,用钢尺测距。

?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一般采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得,山区或丘陵地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根据高级水准点,沿各图根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形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可用DS3级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施测,注意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可采用双面尺法或变动仪器高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应不超过100 m,各站所测两次高差的互差应不超过5 mm,普通水准测量路线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L(或N)式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水准路线测站总数。

2、图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在进行内业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有无遗漏或记错,是否符合测量的限差和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