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作者:刘新芝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本实验的50例患者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寻找最佳的护理对策。

结果通过积极护理干预,5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有46例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2%。

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出血量多、且多伴有盆腔内脏器破裂,病情凶险,且术后恢复时间长,护理人员可通过常规及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特点,护理对策
骨盆骨折是常见的一种严重外伤,多有暴力挤压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并发症或多发伤,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合并盆腔脏器损伤,死亡率较高。

骨盆前后环联合损伤并发生移位时,骨盆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称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

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是非手术卧床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加牵引治疗。

本实验就针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展开讨论,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50名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均无特殊临床表现,均由X线诊断确诊。

男36例,女14例,年龄12~74岁,平均38.6岁。

受伤原因:23例交通事故伤;15例跌落伤;12例挤压伤。

并发症:8例失血性休克、7例四肢骨折、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例肝脏破裂、10例脾脏破裂、4例膀胱破裂。

所有患者均在伤后15 d内进行手术。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评判骨折分型及患者基础情况,必要时给予补液、扩容、抗休克治疗,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

手术时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方式。

非手术治疗可依据相关辅助检查,采取卧床制动、牵引及对症治疗。

1.3 护理方法①骨盆骨折的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做好抢救措施,安抚患者,解除其紧张恐惧情绪;牵引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体位及牵引情况,保证牵引效果;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防止褥疮及感染等。

②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2 结果
5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有46例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2%,其中18例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基本纠正骨盆骨折带来的畸形,其中有2例患者属于股骨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有限,导致愈后下肢不等长超过2 cm,其余患者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28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有4例,死亡原因为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并失血性休克。

3 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除了常见的四肢损伤外还易合并盆腔内脏器损伤,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严重时可伴有低血压休克。

这要求在抢救时,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稳定型骨折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骨折的常规护理及长期卧床患者的特殊护理,尤其是针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情重、并发症多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

3.1 休克护理
3.1.1 监测生命体征骨盆骨折休克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骨松质破裂,引发大出血,同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常合并盆腔内脏器损伤,尤其是实质性脏器损伤,死亡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主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心率等,可采用心电监护仪,备好抢救物品,为成功抢救患者做好充足准备。

3.1.2 纠正休克[2] 患者低血压休克时,需要补液扩容、抗休克治疗,纠正微循环障碍,抢救时可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在保证双通道输液同时,尽早行中心静脉置管。

当患者需要大量补液时,动态观察中心静脉压与外周动脉血压变化,以确保补液的安全、有效性。

患者的尿量、尿液颜色、尿液性质可及时反应抗休克治疗的效果,因此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实施尿液的定时记录。

当休克纠正后再次出现低血压或休克时提示有再发出血的可能,此时需提高警惕。

3.2 脏器破裂的观察护理[3] 部分患者在出现闭合性损伤时,早期出血量不大,体征及辅助检查异常情况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随着出血量进一步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等微循环障碍表现,因此应该着重监护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如是否出现血尿、血便、腹胀及阴道流血等,为成功抢救患者做好准备。

当患者出现血尿、尿潴留、排尿困难时,可留置导尿管导尿,当出现尿道损伤或断裂时,导尿管难以插入,如合并有盆腔脏器损伤时,可出现抗休克治疗无效或抗休克治疗好转后再次出现休克体征,此时应即使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必要时辅助医生行手术治疗。

术后积极预防伤口感染,定期检查敷料及伤口恢复情况,及时换药。

3.3 骨盆完整破坏的护理患者发生不稳定骨折时,骨盆的完整性已被破坏,且极易引发反复出血,为杜绝这一现象,医生多建议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制动。

对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应在手术治疗前,积极处理并发症及多器官损伤。

骨折的患者因为长期卧床休息,极易出现褥疮,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故应做好褥疮的预防措施。

可在骶尾部下放置棉圈托起臀部,每天2个小时;用5%红花油酒精擦拭背部,1次/d;护理牵引孔时,可在针孔内滴入75%酒精,起到消毒的作用,4次/d。

4 讨论
4.1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为挤压伤,通常由强大暴力引发,由于骨盆的一段骨块被折断,断端呈游离状态,同时伴有骨折移位或关节错位,多由骨折后骨盆周围肌肉强烈收缩有关,以上因素共同破坏了骨盆环的完整性。

在治疗手段上,由传统的卧床、骨盆悬吊及下肢牵引发展到现在的手术治疗,或骨盆外固定器配合牵引治疗,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骨盆骨折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联合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病情变化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可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非手术治疗,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2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
①引起休克。

由于骨盆由松质骨组成,松质骨周围血供较丰富,且骨盆内部有多种重要的盆腔脏器,因此骨盆骨折往往造成大出血,容易引起患者低血压休克。

②引起多种盆腔脏器损伤。

本实验患者出现多种脏器损伤,如肝脏破裂、脾脏破裂、膀胱破裂等,造成腹腔内感染,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

③骨盆的完整性被破坏。

由于骨盆的部分骨块被折断,造成断端游离,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骨盆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尚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与护理特点.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3):443.
[2] 朱金花.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6):4907.
[3] 李凡丽.骨盆骨折38例临床护理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2,14(09):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