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的应用
摘要:配电网自动化是整个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和使用重
合器是配电网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
中的应用,其可分为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时间型、自适应综合性三种类型。

关键词重合器;馈线自动化;配电网;
1、电压—时间型
原理模式: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是通过开关无压分闸、来电延时合闸的
工作特性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二次合闸来实现,一次合闸隔离故障区间,二次合
闸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电压—时间型工作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电压—时间型线路故障
电压—时间型技术特点:不依赖于通信与主站,实现故障就地定位和就地隔离。

其局限性为:传统的电压时间型不具备接地故障处理能力;因不具备过流监
测模块,无法提供用于瞬时故障区间判断的故障信息;多联络线路运行方式改变后,为了确保馈线自动化正确动作,需对终端定值进行调整。

建设方式:其选用原则:1)适用于B类、C类区域以及D类具备网架条件的
架空、架混或电缆线路。

2)适用于变电站内装有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装置并且
具备选线动作的线路。

布点原则:1)变电站出线到联络点的干线分段及联络开关采用分段器,分段开关宜不超过3个。

2)对于线路大分支原则上仅安装一级开关,与主干线开关
相同配置,如变电站出线开关有级差裕度,可选用断路器开关,配置一次重合闸。

2、电压—电流—时间型
原理模式:电压—电流—时间型馈线自动化通过在故障处理过程中记忆失压
次数和过留次数,配合变电站出现开关多次重合闸实现故障区间隔离和非故障区
段恢复供电。

可快速判断瞬时故障、永久故障、分支故障、接地故障四种类型的
故障点,实现故障区间隔离和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

当发生瞬时故障时,线路正常供电情况下,FS12与FS13之间发生瞬时故障,CB1跳闸,FS11、FS12、FS13失压计数1次,FS11、FS12过流计数1次,CB1一
次重合成功。

分支发生瞬时故障时处理过程类似干线瞬时故障,由变电站出线断路器一次
重合闸,分支断路器重合恢复送电;分支发生永久故障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一
次重合闸,分支断路器重合速断跳闸隔离故障。

当发生接地故障时,按照功率方向整定各分段的定值。

FS12与FS13之间发
生单相接地故障,FS12、FS11、CB1检测到负荷侧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分别启
动单相接地故障计时。

14s后,FS12分闸并闭锁,完成故障定位和隔离。

通过遥
控或现场操作联络开关LS合闸,恢复LS至FS13区段供电。

FS13、LS、FS23、
FS22、FS21、CB2检测到负荷侧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分别启动单相接地故障计时。

8s后,FS13分闸闭锁,完成故障定位和隔离,如图2-1所示。

图2-1:电压—电流—时间型分支故障
电压—电流—时间型技术特点:其不依赖于通信和主站,实现故障就地定位
和就地隔离;瞬时故障和永久故障恢复均较快,且能提供用于瞬时故障区间判断
的故障信息。

其局限性:1)需要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配置3次重合闸;如果只能配置2次,那么瞬时故障按照永久故障处理;如果只能配置1次,需要站外首级开关采用重
合器,并配置3次重合闸。

2)非故障路径的用户也会感受多次停复电。

3)多分
支且分支上还有分段器的线路终端定值调整较为复杂。

4)多联络线路运行方式
改变时,终端需调整定值。

建设方式:适用于B类、C类区域以及D类具备网架条件的架空、架混或电
缆线路;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的系统如站内已配置接地选线装置也可选用。

布点原则:变电站出线到联络点的干线分段及联络开关采用分段器,分段开
关宜不超过3个;对于线路大分支原则上仅安装一级开关,与主干线开关相同配置,如变电站出现开关有级差裕度,可选用断路器开关,配置一次重合闸;对于
用户分支开关可配置用户分界开关,实现用户分支故障的自动隔离。

变电站出现开关保护配置: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设速断保护、限时过流保护,
配接地故障告警装置,配置3次重合闸;如果变电站仅配置1次或2次重合闸,
需要站外首级开关采用重合器。

3、自适应综合型
自适应综合型原理模式:自适应综合型馈线自动化是通过无压分闸、来电延
时分闸方式、结合短路/接地故障检测技术与故障路径优先处理控制策略,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二次合闸,实现多分支多联络配电网架的故障定位与隔离自适应,
一次合闸隔离故障区间,二次合闸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自适应综合型技术特点:1)不依赖通信方式即可完成故障隔离,可靠性更高;2)具备处理短路故障和不同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能力;3)线路所有分段开关采
用相同设备,具有选线、选段、联络点功能;4)线路上所有分段开关设备均无
需现场设置短路、接地保护定值;5)相比传统电压—时间型,更快找出分支线故障。

局限性:1)相比传统电压—时间型和主站集中型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速度
稍慢;2)停电检修后送电时间稍长,接近4分钟。

建设方式:用于B类、C类区域以及D类具备网架条件的架空、架混或电缆
线路;用于A类区域具备网架条件的,但暂不具备光纤通信条件的架空线路。


期具备光纤后,通过切换终端模式,实现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

布点原则:变电站出线到联络点的干线分段及联络开关采用分段器,分段开
关不宜超过3个。

对于线路大分支原则上仅安装一级开关,与主干线开关相同配置,如变电站出现开关有级差裕度,可选用断路器开关,配置一次重合闸。

对于
用户分支开关可配置用户分界开关,实现用户分支故障的自动隔离。

4 结论
本文通过本文通过分析这是三种类型在配电网工作中的原理模式、技术特点、局限性、布点原则、建设方式、变电站出线开关保护配合六个特点,得到结论如下:
1.电压—时间型不依赖于通信与主站,实现故障就地定位和就地隔离,但不
具备接地故障处理能力;无法提供用于瞬时故障区间判断的故障信息;多联络线
路运行方式改变后,需对终端定值进行调整。

2.电压—电流—时间型不依赖于通信和主站,实现故障就地定位和就地隔离;瞬时故障和永久故障恢复均较快,且能提供用于瞬时故障区间判断的故障信息。

需要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配置3次重合闸,如果只能配置1次,需要站外首级开关
采用重合器,并配置3次重合闸;非故障路径的用户也会感受多次停复电;多分
支且分支上还有分段器的线路终端定值调整较为复杂;多联络线路运行方式改变时,终端需调整定值。

3.自适应综合型不依赖通信方式即可完成故障隔离,可靠性更高;具备处理
短路故障和不同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能力;线路所有分段开关采用相同设备,具
有选线、选段、联络点功能;线路上所有分段开关设备均无需现场设置短路、接
地保护定值;可更快找出分支线故障。

但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速度稍慢,停电
检修后送电时间稍长。

参考文献:
[1] 陈勇,海涛.电压型馈线自动化系统[J].电网技术,1999,23(7):31-33.
[2]韩吉昌.10kV电缆线路采用故障重合闸的可行性[J].供用电,2000,17(4):24 - 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