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 试题精选2(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祖母过生日是幺爸成家之后才有的,且不是每年都过。记得有一年好像是和祖父的生日一起过的,是两位老人寿材完工的那一天。我还记得,她把一叠纸钱很虔敬地端着放进寿材的内廊,笑眯眯的,好像舒了一口气,显得很轻松。自认为读了几本书的我自认为懂得了智慧、渗透了生死。我想,不识字的祖母那时恐怕是通透了人生的意义了吧,后来,她遭受了一连串不幸的打击:双目失明、全身瘫痪。没有听到她对命运的丝毫抱怨,那可是瘫痪在床整整三年!
②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她都会抽 出一晚上的时间,放下手边正剥籽的玉米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母亲说话极形象:“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裹紧。”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
④祖坟的后坡有野批把树,一到夏天,树上缀着成堆的碧绿或淡黄的果实。炎热夏季,做成批杷凉粉吃,极佳。成都的凉糕或冰粉太软嫩。那野批把果小、皮厚、肉少、籽多,祖母似乎很珍爱这不入流的蠢物,做的凉粉韧性足,有嚼头,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撒一把葱花,淋半勺油,还有那带丁点未除尽的红皮粗烂蒜粒在凉粉堆里打几个滚,有节奏,有韵律,有色有味。大圆白萝卜和红头蒜都是祖母菜园的座上宾。萝卜顶着个绿缨子,趾高气扬,经霜不衰。这种萝卜炖肥肉很打油。吃的时候肉不太受待见,常常配角却很风光。
⑥八月是稻谷的收获季。在祖母忙完早饭后,还常常需要一大早就准备好一大锅面条汤和一锅白米干饭。她一肩挑担双肩背篓,把饭食送到田间。在农忙大舞台上,她很能胜任一人二角。午饭前,大铁锅内食材的聚会是热闹的:红肉,白萝卜;紫肝,红萝卜;肥厚的冬瓜,煮烂的菜瓜,软糯的猪蹄。几凉,几热,几个小炒,炖的、蒸的、煎的都请上两张大方桌后,祖母便开始了下一个节目了。她会去离家最近比较豁亮的山嘴上,拣一个很好的位置,抖抖尘土,清清嗓子,登高而呼,而闻者彰啊!那呼喊声必须要拖一个长长的“喔哟”的尾音。不久,幸福的劳动者们谈笑的声音在不远处的林间渐渐清晰起来。我每次听到的川剧里的高腔调,就想起了祖母那原生态的天籁之声。高腔调是经过些行家苦心琢磨出来的,声音很美,但味道却远不及祖母的好。不用说。那时节我也可以喝酒了——喝一小杯用红高粱杆泡出的红艳艳的烧酒,祖母笑盈盈的,脸上泛着红光,像喝了酒。
④又是一个月夜。因白天一位同学病了,我带他去看病,一时没请假,旷了半天课。班主任周老师叫我去她家一趟。我想,坏了,要挨批了。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⑤以后有事要记得先请个假。他身体好些了吗?接着,周老师又说,他家挺困难的,这些钱你捎给他,就说是他家里寄的。
⑥你们是同乡,他不会怀疑,我明天上完课再过去看他,我买了几帖中药。
⑤小院西北角有一口油磨。油磨也叫腰磨,是一种小型磨。磨盘上系根短而粗实的麻绳,一根同样油亮的擀面杖往里一穿,靠在腰间推着转圈磨东西。磨下那环形的小路极为精致,像一件古董。雨季一来,整天都泛着油亮油亮的光。在这里上演着祖母与味道的故事:选捡,泡果,磨浆。在这里祖母帮助那些补实无华的果子豆子完成从苦涩到清香的华丽转身。离小石磨一射之地还有一盘大石磨,是操办吃食的大型机械,动力是牛。大水牛背负枷担迈步转起圈来,大石磨隆隆隆开动起来,灰白的麦面汩汩地冒出来,黄澄澄的玉米面儿筛落而下。祖母辛劳的时光在这两口石磨间流转。
③嚼完薯肉玉米面酸菜锅巴,我喜欢看祖母很利索地就把大铁锅刷得油亮亮的。我还爱看从亮瓦透下的日光柱斜着轻轻搁靠在灶前。当然还有大肥猪争抢食物的哼哼声——这是农家小院午后的标配。祖母喂的猪,毛色黑亮、膘肥、肉实。这种猪的肉需用柏树枝叶熏透,用木炭火把皮烧焦,用淘米水泡软,刮洗干净,大火煮熟,切薄成片——色形味都正好,像琥珀,居然能透光。烟熏的红薯切条和半肥瘦腊肉同炒,油汪汪、甜滋滋的。祖母总是笑着看我们吃,她的眼珠子都是甜的。
14. 文章首段说“祖母离世已整整十三年了,我记忆的相框里,层层叠叠地挤着关于她的明亮又暗淡的照片”。文章第⑥段关于祖母的哪些事在“我”的记忆里是明亮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5.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6. 下面的句子,可赏析的角度比较多,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②曲曲折折的小径,蔓草横生。不知名的白色野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像是一地银白的精灵,在月光里摇曳婆娑。两旁的玉兰树,是我们来时栽下的,现在已蓊蓊郁郁,两人多高了。月华如洗,透过扶疏的叶隙,撒下一地的斑驳。
③我想起了第一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月夜。马鞍山上,芝山亭中,在满月的光里,大家欢聚一堂,品茗、吃月饼,畅谈理想、人生,遐想着月的传说。月光皎洁,马鞍山披着一层银辉。风儿带着秋的凉意,沙沙地响过了竹林,响过了芝山亭。记得苏子有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易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那时我想,我们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搭在世纪末人才的班车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风光霁月,展望着未来岁月。
15.“祖母坟前的小树恐怕已团团如盖了”与第①段祖父种树,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之内容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16.示例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转起圈来”“开动起来”“冒出来”写出了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示例二:作者选取“隆隆隆”“汩汩”“黄澄澄”等富有表现力的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富有生活气息,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⑥文学大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晚年癖好包书衣,贫困时甚至找包水果的纸来用,所有藏书包好后,都一一用毛笔写上书名,或将当时的感怀写成简短书评,并著下《书衣文录》,形成了独特的“书衣文体”。到如今,各种各样图案的书衣应有尽有,人们自然体会不到孙老对书衣的爱惜之情。
⑦也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书衣的初衷无非就是为了避免书籍污损,但就书衣本身而言,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据说,现在设计出来的书衣甚至增添有侧袋,方便放笔等,但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精致的书衣。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 07,有删改)
22. 文章以“书衣”为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3.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母亲说话极形象:“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裹紧。”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加点词语。
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如黛玉葬花的锦囊,收藏着青春明媚忧伤的心事。
④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
③包书衣是项技术活儿,类同于裁剪,看上去轻巧简单,要求却复杂严格。成品要经得起检验,包好的书皮如果像剥开的橘子皮似的绽开,就丝毫起不到保护书本的作用,这样的书皮用不了几天就会散架,悄然脱落。如若眼力界儿达不到,尺寸大了或小了,也会给书本穿上一件尴尬蹩脚的外衣。这样的书皮孩子带着去上学,是会羞愧到哭的。包书衣的纸张要厚薄适度,先包住书量出适当的长和宽,用铅笔在四周做上标记,再完全紧紧地将书裹紧,让两边均等,接着裁去书脊两端多出的纸张部分。母亲粗糙的手和灵巧的心配合得非常完美,裁好的纸刚好完全包住书脊,再稍加处理,一个严丝合缝的完美书皮就诞生了。那时候我还小,心里并不乐意用一张纸把绘制了各种鲜艳生动图案的封面包上,但现在经常怀念起那时的书衣来。
大水牛背负枷担迈步转起圈来,大石磨隆隆隆开动起来,灰白的麦面汩汩地冒出来,黄澄澄的玉米面儿筛落而下。
17.文章第①段中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4.①祖母在农忙季节做饭送饭;②祖母登高喊帮工吃饭,喊声比行家的高腔调还有味道;③祖母笑盈盈地看着“我”喝酒。
18.指我受到老师行为的强烈感染,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形象的无比高大。
19.第一个月夜写的是学生生活,侧重表现同学情谊;第二个月夜写的是老师对同学的关心,侧重表现师生情谊。
20.一天,我没请假带一位同学去看病,事后,班主任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托我捎给那位同学50元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祖母食事
漱石斋
⑦我无言,捏着这张带有体温的50元钱,望着老师纤弱秀丽的背影,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走出老师的家,我蓦地发现,今晚的月好圆好圆。
⑧重温往事,同学情使我感到甜蜜,师生情更使我感到温暖。在这离别的时刻,双眸不由湿湿的。在微微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窗口那盏熟悉的灯还亮着,那是老师在辛勤地工作吗?这样想着,不觉已回到宿舍。均匀的鼻息声微微响着,舍友们已睡熟好久了。
①祖母下葬后,祖父在她坟茔前种了一棵小树。他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祖母离世已整整十三年了,我记忆的相框里,层层叠叠地挤着关于她的明亮又暗淡的照片,记录着她与食物的故事。
②记得祖母做的大锅饭很好吃。原材料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几样东西:一瓢红薯,一小碗磨细的玉米面儿,一大勺土酸菜和几把白米。大铁锅内沸沸扬扬,面糊被高高抛起又散落下来,开在土灰色灶台上——有淡开的小野菊的神韵。祖母认识这些草药花的,她有眼疾,我经常看她扯一种叫光明草的草药。
示例三:“隆隆隆”从听觉写大石磨转动的声音,“灰白”“黄澄澄”从视觉写磨出的面粉、玉米粉的颜色,“汩汩地冒出来”“筛落”则写出石磨不断地磨出粉时的情状,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景,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示例四:用“转”“开动”“冒”“筛落”等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如有其他角度,分析合理也可以。)
17. 第④段中,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 家。“蹭”字能改为“踱”吗?为什么?
18. 第⑦段中,“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19. 本文回忆部分选取了两个月夜,这两个月夜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 请概括出第二个月夜所写的一件事。
【答案】17.不能。蹭是慢慢地走,表现了我怕被老师批评而欲进不敢进的心理;踱有悠闲的走之意,与当时忐忑不安的心情不一致。
⑧同站着的祖母最后一次相见是在她的菜园里,她的背佝偻着,简直就是弯着腰探着路走,她侧靠在土坡边,手里攥着一把菜。那时她只能靠辨识声音知道是我。她呼唤我的声音像是从土地里站起来的一样。那天傍晚阴沉沉的,祖母脸上没有夕阳晚照。祖母的夕阳余晖里她留给我最后一张黑白照片。
⑨如今祖母坟前的小树恐怕已团团如盖了。这个季节,陪伴她老人家的野枇杷树也早已绿荫蒙蒙,离离成缀了吧。
⑤有一年,表姐从大理旅行回来,带了几米印染的蓝底白花粗布,母亲就不声不响地裁剪好,用针密密缝了个别致的书衣送给我。当时我早已到了审美挑剔的年龄,竟是格外惊喜,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如黛玉葬花的锦囊,收藏着青春明媚忧伤的心事。后来偶然知晓,日本人历来有包书衣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书衣特色,分辨那些书出自哪些书店。而母亲为我做的书衣,无论历经怎样的岁月淘洗,隔着久远的时光,仍一眼就能看到爱的印记。
17.文中“祖母的灵魂”蕴含着祖母勤劳朴实、承担家庭的责任、对生命的豁达、对苦难的隐忍等优秀品格与精神,这些都是她对子孙们最好的教育,将对子孙们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
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时光书衣
①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
隆隆隆从听觉写大石磨转动的声音灰白黄澄澄从视觉写磨出的面粉玉米粉的颜色汩汩地冒出来筛落则写出石磨不断地磨出粉时的情状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景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 试题精选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
①喧嚣的校园在晚休的铃声中渐渐沉睡了,宿舍里同学们的欢闹声,已经听不见了;偶尔听到的只是远处池塘里的几声蛙鸣。在这幽微的月光里,毕业离校的幽苦又萦上心头,我鬼使神差地走到校园后面的林荫小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