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装饰性及在工笔画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浅谈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装饰性及在工笔画中的运用
宗俊潇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摘要:重视艺术的民族性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传统纹样是我国珍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在许多领域都得到挖掘和广泛应用。

中国的传统植物纹样并不是单纯的装饰图案,它是中华民族的人民群众智慧与审美的结晶。

从古至今,其内容,形式、装饰手法,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因其不同的艺术源泉和适用范围而变得极其丰富,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体系完整的民族化形式语言。

可以说,它的存在并非仅仅局限于纹样的本身。

中国植物纹样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演化成具有阶段性,装饰性和寓意性特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传统植物纹样;平面性;装饰性;工笔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2;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3-0175-01
一、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平面装饰性
纹样为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

对于“纹样”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纹的样式,图案花纹或是装饰模样,也有人称之为装饰纹饰或是装饰图案,它是先民们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为表现对象,依照着一定的形式,法则,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将一些抽象或是具象的形态组合在特定的区域里,并按照不同形式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装饰性和民族化的图案形式。

其中植物纹样是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在工笔绘画和创作中都在观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了“装饰性”、“平面性”、“民族性”等新的特征,如果很好的运用中国传统植物纹样来作为一种装饰图案出现在我们的作品里,能使我们的创作既有现代感又不失民族传统。

传统植物纹样的浓艳明丽的色彩的设色、空间“平面化”处理的方法及观念等都对我们的绘画创作起到很大的装饰作用;我们可以把这些传统植物纹样运用在工笔创作中,使其成为自己创作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

二、传统植物纹样在绘画中所表现出的平面装饰性
从古至今,其内容,形式、装饰手法,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因其不同的艺术源泉和适用范围而变得极其丰富,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体系完整的民族化形式语言。

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一定的宗教、伦理、吉祥等思想道德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及传播民族情感的媒介,它的存在并非仅仅局限于纹样的本身。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演化成具有阶段性,装饰性和寓意性特点的艺术形式。

笔者找到了两种常见的具有平面装饰性中国古代经典植物纹样举例并分析一下。

(一)隋唐——
—唐草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和强盛的时期。

与之相适应,这种审美气象体现在工艺美术的纹样上,便形成了一种追求繁复、融合、轻松、自由、高贵、华丽、大气的审美特征,从而创造出更加精细、复杂,生活味更重、装饰性更强的复合纹样或纹样组织形式。

纹样采用了s形曲线布局,纹样厚重、丰富又不失华丽流动之美,凸显出植物内在生长规律和生命律动之美,也体现出了唐朝人富贵华丽的审美诉求。

纹样以植物的茎蔓为主一形成了卷草纹典型的s形骨架,这样的布局,使得纹样丰富多彩,更加有生活气息。

总体而言,这类纹样主茎线条舒展流畅,造型饱满华丽,纹样生机勃勃之气不觉跃然于纸上。

(二)明清——
—缠枝莲纹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是复杂而多变的,不同时段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时代特性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植物纹样的风格也不尽一致。

在这一时期植物纹样得到了新的发展。

一方面,五代宋元时期的经典纹样得以进一步的提炼和完善,使之呈现出略带程式化的装饰语言,此时纹样更加精细,构图更加饱满,花型更加生动,线条更加流畅。

另一方面,题材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特别是纹样的象征意义和吉祥寓意,达到了纹样见图必有寓意的地步,体现了民间工艺美术中“求大、求全、求美”的审美内涵,其形式如花好月圆、延寿菊。

缠枝莲纹纹样规整、丰富。

花头紧凑,花瓣肥硕。

叶片也较为抽象,类似云纹,最为特别的是,缠枝波状纹中间有龟背、方胜、锁子等几何纹样,增加了纹样的吉祥寓意之感。

三、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在工笔作品中的表现
中国工笔画从一开始便带着独特的民族装饰性,当代工笔画,更是很好的对装饰性做出了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纹样在色彩的处理上,喜欢运用的红、绿、黄、蓝、黑等对比色,并通过调和或换色等手法,使作品的画面效果不仅更突出其精神内涵,变得更生动,进一步强调了装饰意味;在空间的处理上打破写实空间的限制,使空间“平面化”,通过某种形式使其能合情合理表现心中“所想”而非“所见”的多个空间。

传统纹样对色彩和空间的处理方法,可以在我们的工笔画创作中加以借鉴。

因此我从关于空间处理、色彩处理及画面效果这三方面来具体谈一下。

首先在空间处理上,传统植物纹样一方面使空间“平面化”,另一方面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界,在平面的图形中,使其能合情合理表现多个空间,对此诸多这样的空间处理的技巧以及以“意”为最终出发点的理念,受到当代画家们的借鉴。

比如李少文工笔重彩作品《九歌-山鬼》,画面用几个色块及线条相隔分割出了了几个不同的空间,并配以相异的的纹样,给人以丰富而热闹但又合理的强烈视觉冲击,处理空间上并非
作者简介:宗俊潇(1993-),女,天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笔人物。

艺术画廊(下转第221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圾。

(二)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进行实际选择与应用,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师在制定教学
策略的同时,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理论体系建构与现代信息资源
的接轨,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与现代高科技接轨,防止因思想和
技术落后导致教学水平落后,根据教师自身情况进行理论探究,
尤其是实验、制作、调套、访谈等多种方式入手或亲身参与实验
的实践,进而实现教学多角度、立体化、深入化的学习。

(三)认知工具设计
尽管教学自身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但教学本质并没有发
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重知识的传递以及学生的是否
能接受,不能因为接受过多的信息技术而导致教学初心发生偏
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与当代技术
相结合。

在选择煤体时,、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原则,切
忌求大求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信息资源进行适当使用,减
少不必要的花费,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强化自身对多媒体技
术的学习,加强教师对媒体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并
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合与优化。

(四)信息化教学评价设计
对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过
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通过对大众评价的意见中选取真
正能解决问题、对教学系统自身发展有利的方式进行深入考量
与探索,进一步实现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信息化教育从
过去单一的形式逐渐改良为现在注重主题自身教育形式的客观
评价,从多元角度去客观的评价教师的能力、教学体系、教学思
想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如教师应该采用调查表、评分表的形式来
进行个人课程水平的考察方式进行调研,以及根据各个班级学
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后进行评比。

(五)强化练习设计
根据学生自身在所学课程中得出的分数进行评估,并对每
个学生进行调查反馈,为学生未来所要开设的课程进行适当的
改良与规划,其自身需要与教学课程有一定的衔接,对未来学生
从事的相关职业进行规划,根据班级、年级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分
类总结,做到既要包含其基本原理,又要满足不同学生所提出的
要求。

(六)创意思考
创新、创意思想是当代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其中在对学
生创意思想进行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对教师创意思想进行培养,
以创新、创意的思想对传统、古板的教学形式进行改良,提升现
代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教师的创新思维是对现代教育
的一场新的革新,现代教育事业需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当今时代属于信息技术的时代,未来事业的发展都与信息
技术息息相关。

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大方向,是
未来教学的主流模式,作为教师则更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先
进的技术并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提升工作效率,针对每个学生的
特性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下一代接班人。

★基金项目: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
课题,课题名称:《“四维融合”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QGHZW2018002;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2018年课题,课题名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高职学
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彩芬.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2019(02).
[2]杜君楠.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
息化,2010(14).
[3]宗丽君.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策略[J].成才之路,
2018(27).
[4]张艳娟.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研究[J].河南农业,2019
(06).
以“真实”为依据,而以画面的形式要求及表“意”
为出发点进行创作。

其次在具体的设色上,用调和的原色对比,用平涂手法,增
加纹样的装饰性。

先是掌握画面主调,同一种色,分成浓淡等级,
由深到浅层层“晕、染”,使色彩和谐而不至于太过强烈,接着运
用金、银、黑等极色勾边,以赤、黄、青为主色,紫、绿为补色的配
色,又一黑或金勾连,使得大对比的色彩统一于主色,同时促进
明暗的对比,并起到“过渡”及安定的效果,在空间上起到调和作
用。

另外,在画面效果上,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空间手法和色彩处
理,使得画面看起来不仅在空间上层次丰富而且有强烈的视觉
冲击,但整体上看画面又和谐生动,让人感觉并不突兀。

四、结语
中国工笔画本身是一项比较传统的艺术形式。

它承接着传
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传统植物纹样虽然非
常的古典与传统,但它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兼容性。

我认为,中国
的传统植物纹样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和图饰,但它并没有一
种陈旧和过时的感觉。

相反,中国传统植物纹样一直在与时俱
进,在历史的沉淀中越发的历久弥新。

我认为中国传统植物纹样
在工笔的运用中存在着很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凌婵俊.传统纹样图典·花卉篇[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2]张晓霞.天赐荣华[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3]李长白,李小白.花卉写生构图[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6.
[4]张晓霞.探析中国本土植物纹样的萌生[J].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2009(01).
[5]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6]王抗生,蓝先琳.中国吉祥图典·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4.
(上接第175页)
科教园地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