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全册生物试题_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夺市安祺阳光实验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2*30=60分)
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①
②142 5.0 2.5 1.2 103.3 6.0 16.0
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10 140 2.5 10.35 25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下图为一健康人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其中的水可来自于②和④
B.若③为脑细胞,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③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①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3.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1次偏转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兴奋或抑制
4.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早于②③
B.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量均减少
C.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
D.物质②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
5.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D.浆细胞(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6.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进行了实验。
其实验结果应为( )
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胚芽鞘直立生长 D.胚芽鞘不生长
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8.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数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9.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
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窄
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广
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窄
D.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10.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将呈现“J”型增长
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11.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12.下图是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戊是分解者)。
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
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据图分析下叙述列正确的是(数值单位:105焦/m2/年)(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甲→戊→乙→丙→丁
B.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6%
C.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约为7.3×107(焦/m2/年)未被消费者同化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所有GP之和13.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14.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
B .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15.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西梧州发现一处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万年野生水稻。
它生长在阴凉且缺少阳光的地方,但一穗就有近千粒果实。
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一种被称做“水稻”的杂草稻已造成相关稻田平均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60%~80%,因此该野生稻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野生稻进行保护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
B.利用杂交技术可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C.野生稻的光合效率很高,因此可以直接引种栽培
D.栽培水稻与“水稻”杂草稻发生竞争,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16.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
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17.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毛霉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18.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
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
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19.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瓶口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
20.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21.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2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糖④不加琼脂糖
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⑧ D.①④⑥⑦23.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C.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也应将其天敌共同引入
D.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24..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可成倍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
B.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
C.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
25.如图表示一个牧场生态系统中的“特殊”食物链中的各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关
系。
A的能量分配是:20%流向B,80%流向E。
据图所作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E从A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捕食B.E→F和F→E是该生态系统中所特有的一种捕食关系
C.C是该生态系统的一种分解者
D.减少B中不属于被饲养的牲畜的成分能有效提高牧场产量
26.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7.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28.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恶苗病是赤霉素作用的结果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脱落酸可促使老叶凋落
D .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29.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两种细胞最初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C.两种细胞中细胞器的数量和种类不一定相同
D.两种细胞细胞核内DNA分子的数量相同
30.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
该实验不能说明( )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
________细胞。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从遗传物质分析,研究SARS 疫苗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mol/L、
________mol/L。
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芽的效应是_________。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 侧,这是由于____________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分)(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区域,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昆虫螺沼虾鱼类蛙蛇鸟类蝗虫√
螺√
沼虾√
鱼类√√√
蛙√
蛇√√√
鸟类√√√
野化的家猫√√√√√
①上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杀除蝗虫等“害虫”,则不利于生态系统营养的稳定。
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的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
(4)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偶褶蛙的唯一产区,为探究这一物种在该区的________,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测量并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偶褶蛙________只。
4.(9分)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2)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蛋白胨乳糖蔗糖K2HPO4P 显色剂琼脂
含量10.0 g 5.0 g 5.0 g 2.0 g 0.2 g 12.0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选择、鉴别)。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_。
(4)现有一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水样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3稀释度。
各取0.1 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
(5)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________(双选)。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D.制作腐乳
(6)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
高二期末生物答案2016.1
1B 2D 3D 4C 5D 6A 7C 8B 9C 10D 11B 12C 13B 14B 15C 16B 17C
18A 19D 20A 21A 22C 23B 24D 25D 26D 27A 28D 29A 30C 二.填空题
1. (1)体液B细胞和记忆B (2)a、c、d (3)自身免疫(4)数量多、速度
快(5)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变异频率高
2.(1)10-1010-8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2)小于重力促进
3. (1)水平
(2)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②蝗虫、螺、沼虾、鱼类竞争与捕食
③蝗虫等昆虫是食物链(食物网)的重要环节,影响其他营养级(物种)的生存。
(杀虫剂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或其他合理的答案)
(3)破坏了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4)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800
4. (1)分解者异养型(2)鉴别乳糖、蔗糖(蛋白胨) (3)稀释涂布平板法
灭菌(4)5.6×108(5)B、C (6)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