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两部分类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殮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殮
高校图书馆工作 【图林·史志】
2019/3·总第 39卷第 191期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殮
栏目序言: 历史坐落在当下,当下传承着历史,未来则是历史与当下的延伸!正所谓回顾历史,就是为了启迪今天、昭
据悉周余姣博士在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就在合作导师程焕文先生的指导下,做了 题为《沈宝环先生之生平、著述与贡献》的出站报告,对于推动沈宝环先生生平和学术思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两篇学术论文节选自其出站报告,是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之一。《民国时期的两部分类法》探讨的是沈宝环先 生和杜定友先生在民国期间不约而同创制的两部“三民主义分类法”,并进行了比较研究。《沈宝环与台湾中山 大学图书馆的创建》一文则将重点放在沈宝环先生创建的第三所图书馆———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分析其在创 建过程中的努力与功绩。“遗编一读想风标”,这两篇文章提供了沈宝环先生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的部分线索。 当然限于资料,这两篇文章还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笔者希望借助 2019年纪念沈宝环先生诞辰 100周年的 契机,海峡两岸学人开展更多的研究,以丰富我国图书馆学人的研究,更好地推动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深入 发展。
湘潭大学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中心 龚蛟腾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殮
民国时期的两部分类法
●周余姣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摘 要]为了制定一部合用的图书分类法,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人勇于尝试,制定了多部分类法。文章选取 了两部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分类法,分析其编者、体例、特色和得失,以揭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在分类 法编制上的努力与贡献。参考文献 24。 [关键词]三民主义 分类法 沈宝环 杜定友 图书馆学人 [中图法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19)03-0046-08 [引用本文格式]周余姣.民国时期的两部分类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46-53
抗战期间,学界形成了一股试图借助文化精神 提升民族士气的强烈情怀。任卓宣① 召集发起“三 民主义研究 与 三 民 主 义 文 化 运 动 ”,带 动 学 界 也 产 生了此种风气,如《行仁》杂志所说:“本会的主要目 标,在以集体的力量,从事学术三民主义化事功的积 极推进,我们要从国父遗教、总裁言行以及各项有关

文献和本党革命史实中觅取对于三民主义的正确认 识,要用哲学科学文艺各项学术之学理与事实论证 三民主义的博大精深,要用三民主义作指导原则建 议并批判教育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设施方 案,还要用三民主义的理论作指导建立三民主义学 术体系。”[1]因此,产生了诸多以“三民主义化”为题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图书馆学史专题研究”(项目编号:13AZD066)研究成果之一。
46
2019年第 3期
周余姣:民国时期的两部分类法
的论著。就 分 类 法 方 面,产 生 了 两 部 三 民 主 义 分 类法。 1 沈宝环的《三民主义化的图书分类标准》
还在文 华 图 书 馆 学 专 科 学 校 读 书 时,沈 宝 环 (1919年 ~2004年)就有志于编一部三民主义的图 书分类法。他之所以编制分类法,一是因为这是图 书馆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二是可能受到其父沈祖 荣先生的影响。沈祖荣 1917年就与胡庆生编制有 《仿杜威书目 十 类 法 》,该 分 类 法 荣 膺 了 诸 多 的 “第 一次”———“第一个为中文图书而编的新型分类法” “第一次冲破‘四部’分类法的束缚,提出新的分类 体系”“第一次实行古今中外图书分类”“第一次采 用先进技术编辑的中国的文献分类法”[2]。虽然编 制完成后,使用的图书馆不多,但却使图书分类法编 制者所效法的对象———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在中国 扩大了知名度,其后的分类法也多受其影响。
汪应文[3]在为沈宝环所编著的《三民主义化的 图书分类标准》所作的序言中提到:“同学沈培基君 于肄业文华图书科时,即有见于此,并慨然有志于三 民主义分类法之述造,前年起于公务丛脞之余,着手 属稿,寒暑不辍,方其纲举目张,报纸上忽传图书馆 界先进杜定友先生亦有汇编三民主义图书分类法之 计划,可见注意此一问题者已大有人在也。今此书 已先杜先生之著作而问世矣!”[4]汪序 沈宝环在文华 就读期间是 1940年 9月至 1942年 6月。该校学子 就 读 期 间,多 有 撰 述,《文 华 图 书 馆 学 专 科 学 校 季 刊》是他们的主要发文园地。该书由时任三民主义 青年团组织处处长康兆民② 题署封面,扉页有“敬献 与为抗战建 国 而 流 血 流 汗 的 中 华 儿 女 们 ”字 样,除 汪序、自序外,还有绪论、分类须知、排架图、分类表、 地域国别细分表、形式细分表、索引等部分,沈宝环 的学生———文华图书馆学专科第六届的杨虞华、何 建初协助编辑了索引。 1.1 分类指导思想
示明天!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也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周年。在图书馆界, 2019年是国家图书馆建馆 110周年,也是生于大陆、建功台湾的著名图书馆学家沈宝环先生诞辰 100周年。加 强相关的历史研究,不但可警示我们不忘来路,还将激励后人勇于前行。
沈祖荣、沈宝环父子是我国图书馆学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二人为大陆、台湾的图书馆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纪念他们,不仅仅是铭记历史,也是在海峡两岸蓬勃发展的图书馆事业中继续高扬图书馆奉献精神的现实 举措,自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自 1997年我国首部图书馆学人物学术传记———程焕文先生的《中国图书馆学教育 之父———沈祖荣评传》问世以来,图书馆学界开展了较多的学人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史研究氛围。今年 6 月,中山大学将隆重举办“沈祖荣·沈宝环学术思想研讨会”。这场高规格的纪念沈氏父子卓越成就的学术研讨 会,必然会谱写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新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