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县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 反应速率和限度能力提升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速率和限度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反应物N2的浓度10s内从2mol/L降为1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N2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05 mol/(L•s) B. 0.1 mol/(L•s) C. 0.15 mol/(L•s) D. 0.2 mol/(L•s)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0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3、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 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0.6mol•L﹣1,c(Y2)=0.8mol•L﹣1,c(Z)=0.4mol •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可表示为()
A. X2+2Y2═2XY2 B. 2X2+Y2═
2X2Y C. 3X2+Y2═2X3Y D. X2+3Y2═2XY3
4、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 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判断
5、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气)+Y(气)═2Z(气),若最初加入的X、Y和Z都是1mol,反应中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若要产物Z为1.8mol,反应所需的时间为()
A. 5s B. 10s
C. 15s D. 20s
6、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 v正(N2)=v正(NH3)
C. v正(H2)=3v逆(NH3) D. 3v正(N2)=v逆(H2)
7、反应 2A=B+3C,在20℃时进行,v(A)=5mol/(L•s),已知每升温10℃,该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当其它条件不变而温度升到50℃时,反应速率v(B)是()
A. 20 mol/(L•s) B. 40 mol/(L•s) C. 60 mol/(L•s) D. 15 mol/(L•s)
8、已知反应A2(g)+2B2(g)⇌2AB2(g)(正反应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
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3 mol/L B.Y2为0.35 mol/
C.X2为0.2 mol/L D.Z为0.4 mol/L
10、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是(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A.v A=2 mol·L-1·min-1v B=2 mol·L-1·min-1
B.v A=2 mol·L-1·min-1v C=2 mol·L-1·min-1
C.v A=1 mol·L-1·min-1v B=2 mol·L-1·min-1
D.v A=1 mol·L-1·min-1v C=1.5 mol·L-1·min-1
11、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2NH3,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
A.V(NH3)=0.02mol.(L.min)﹣1 B. V(NH3)=0.01mol.(L.min)﹣1
C. V(N2)=0.01mol.(L.min)﹣1 D. V(H2)=0.03mol.(L.min)﹣1
1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C2H6)和氧气,其中某一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12H2O。
有关此电池的描述不正确的
是
( )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B.参加反应的O2与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下降
D.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区附近溶液的pH减小
二、非选择题
1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加热仪器和夹持仪器均已省略)。
(1)实验目的:装置甲,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装置乙,探究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甲、乙装置,分别进行了三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并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结论1:由Ⅰ和Ⅱ两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由Ⅱ和Ⅲ两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所用HNO3浓度为1.00 mL/L、2.00 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和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空: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右图。
计算实验①中70~90 s范围内用HN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15、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nO+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
用4 mL 0.001 mol/L KMnO4溶液与2 mL 0.01 mol/L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改变的条件如下: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和_________(用Ⅰ~Ⅳ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和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a=_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现有Na2SO4、CuCl2、Mg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
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
(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
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A B
C
D E F
4mol/L H2SO 4/ mL 30 V1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
液 /mL 0
0.
5
2.
5
5 V
6 20
H2O /mL V7 V8 V9 V10 1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先计算氮气的浓度变化量,再根据v=计算氮气表示的反应速率.
解答:解:反应物N2的浓度10s内从2mol/L降为1mol/L,则△c(N2)=2mol/L﹣
1mol/L=1mol/L,则v(N2)==0.1 mol/(L•s),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计算题.
分析: A.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增大,反应速率减小;
B.铁片和浓硫酸反应不生成氢气;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D.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
解答:解:A.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铁片和浓硫酸在加热时生成二氧化硫,不加热发生钝化,反应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
D.减小压强,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难度不大.
3、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计算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再利用原子守恒用X、Y表示Z的组成,据此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t min后,△c(X2)=1mol•L﹣1﹣0.6mol•L﹣1=0.4mol•L﹣1,
△c(Y2)=1mol•L﹣1﹣0.8mol•L﹣1=0.2mol•L﹣1,
△c(Z)=0.4mol•L﹣1,
则X2、Y2、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4mol•L﹣1:0.2mol•L﹣1:0.4mol•L﹣1=2:1:2,
故反应为2X2+Y2═2Z,根据原子守恒可知,Z为X2Y,
故反应可以表示为:2X2+Y2═2X2Y,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是关键.
4、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v=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解答:解:v=中,△n、△t已知,但V未知,所以无法判断甲、乙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及计算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
5、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反应中Z的平均反应速率,根据v(Z)=计算时间.
解答:解: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1•s﹣1,Z从1mol变为1.8mol,增加0.8mol,因为是2L的容器,所以需要时间为
=5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把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
6、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解答:解: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A、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3v正(N2)=v正(H2),故A错误;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与v正(NH3)可能相对也可能不等,与初始浓度与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H2):v逆(NH3)=3:2,故C错误;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v逆(H2)=1: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可以抓住本质特征:υ正=υ逆(同种物质)分析.
7、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以此计算反应速率.
解答:解: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5mol/L•s,由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可知,在20℃时进行,v(A)=5mol/(L•s),
30℃、40℃、50℃的反应速率分别为10mol/L•s、20mol/L•s、40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B)=v(A)=×40mol/L•s=20mol/L•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注意把握信息“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影像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升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进行,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
解答:
解;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逆向反应速率均增加,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B正确;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进行,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化学平衡的判断,难度不大.
9、解析假设0.1 mol/L X2全部转化为Z(消耗0.1 mol/L Y2),c(Z)=0.2 mol/L+0.2 mol/L =0.4 mol/L,假设0.2 mol/L Z全部转化为X2和Y2,则c(X2)=0.1 mol/L+0.1 mol/L=0.2 mol/L,c(Y2)=0.3 mol/L+0.1 mol/L=0.4 mol/L,由于X2+Y22Z是可逆反应,两个反应方向都不能进行到底,故反应达到平衡时,c(Z)<0.4 mol/L,c(X2)<0.2 mol/L,c(Y2)<0.4 mol/L;若Y2为0.35 mol/L,则X2应为0.15 mol/L。
答案 A
10、解析将逆反应速率根据化学方程式统一折算成用A表达的速率,来表示A的生成速率,正反应速率表示A的消耗速率,二者相等,则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答案 D
1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n(NH3)==0.1mol,v(NH3)
==0.01mol.(L.min)﹣1,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
解答:解:A.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n(NH3)==0.1mol,v(NH3)
==0.01mol.(L.min)﹣1,故A错误;
B.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n(NH3)==0.1mol,v(NH3)
==0.01mol.(L.min)﹣1,故B正确;
C.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2)=×0.01mol.(L.min)﹣1=0.005mol.(L.min)﹣1,故C错误;
D.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0.01mol.(L.min)﹣1=0.015mol.(L.min)﹣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题目难度不大.
12、D
13、(1)在乙图的烧杯中插有温度计,故应该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由Ⅰ和Ⅱ两组数据可知,Ⅰ和Ⅱ两组实验中反应物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的浓度都相等,再分别加入5 mL、10 mL水后,第Ⅰ组反应物的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因此由Ⅰ和Ⅱ两组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而从Ⅱ和Ⅲ两组数据可知,Ⅱ和Ⅲ两组实验中反应物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的浓度都相等,加入水的量也相同,故反应物的浓度两者相等,但第Ⅲ组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因此由Ⅱ和Ⅲ两组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1)温度
(2)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14、解析(1)(Ⅰ)实验①、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求实验①、②中HNO3的浓度不同,而其他条件(如温度、大理石的规格)均相同。
(Ⅱ)实验①、③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求实验①、③的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如HNO3的浓度,大理石的规格)均相同。
(Ⅲ)从表格中提供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来看,实验①、④是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实验①、④中大理石的规格不同,而其他条件(如温度、HNO3的浓度)均相同。
(2)实验①中70 s~90 s范围内生成CO2的量为:
n(CO2)==2.5×10-3 mol
由反应方程式:CaCO3+2HNO3===Ca(NO3)2+H2O+CO2↑,可知反应消耗HNO3的量为
2.5×10-3 mol×2=5×10-3 mol,
v(HNO3)===0.01 mol/(L·s)。
答案(1)
(2)0.01 mol/(L·s)
15、(每空2分)(1)2:5 (2) Ⅰ和Ⅱ、Ⅰ和Ⅲ
(3)硫酸浓度(或H+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1
16、(1) 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2分)
(2) CuCl2、(1分)
(3)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或增加锌的比表面积等(2分)
(4)①30 10 17.5 (3分)
②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