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https://img.taocdn.com/s3/m/891a24c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8.png)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其它更有诗、和歌、俳句、随笔、散文、游记、论文等多种。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始于历史题材,如《罗生门》《鼻子》《偷盗》等;继而转向明治文明开化题材,如《舞 会》《阿富的贞操》《偶人》等;后写作现实题材,如《桔子》《一块地》以及《秋》等。在创作中注重技巧, 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完美,关心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1925年发表自传性质小说《大岛寺信辅的半生》。 1927年发表短篇《河童》,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作了尖锐的嘲讽。
芥川龙之介 ②取材于近世传入日本的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如《烟草和魔鬼》(1917)、《信徒之死》 (1918)、《众神的微笑》(1922)等。
③描述江户时代的社会现象,如《戏作三昧》《某一天的大石内藏助》(均1917)等。在《戏作三昧》中, 通过对主人公泷泽马琴的内心活动的描写,阐述了作者超然于庸俗丑恶的现实之外的处世哲学。
大正五年(1916)1月,在《读卖新闻》上发表《松浦氏的<文学的本质>》一文。2月,与久米正雄、松冈 让、成濑正一、菊池宽等一起创办第四次《新思潮》,并在创刊号上发表《鼻子》,此文受到了漱石的赞赏。后 来,经漱石的门生铃木三重吉的推荐,参与执笔《新小说》,迈出自己走向文坛的第一步。7月,从东京帝国大学 英语系毕业,毕业论文题目为《威廉莫里斯研究》,毕业成绩在全班20名同学中排名第二。9月,在《新小说》 上发表《芋粥》,这篇小说得到了好评,与10月在《中央公论》上发表的《手巾》的成功,确立了他的新进作 家......
大正十二年(1923)1月,在菊池宽创办的杂志《文艺春秋》头版连载《侏儒的话》。3-4月,到汤河原接 受温泉治疗。5月,第六部短篇集《春服》(春阳堂)刊行。6月,有岛武郎殉情,芥川深受触击。8月,在山梨 县法光寺暑期大学作了《有关文艺》等题目的演讲。同月,去镰仓避暑,结识冈本一平、鹿子夫妇。“笛声丛远 方的薄暮中传来,T先生的弟弟走进H屋,这是,麻川氏(龙之介)突然变色而立道:‘啊,该播种了’”。 (《鹤病》,鹤は病みき)。10月结识尚在一高读书的堀辰雄。12月,去京都旅行,在《中央公论》上发表《啊 哈哈哈哈》,标志着他文风的转变。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https://img.taocdn.com/s3/m/109344bedd3383c4ba4cd207.png)
35岁,芥川龍之介去世,带给日本社会极 大冲击,尤以文坛人士更是惋惜一个天才的早逝, 1935年,昭和十年,芥川龙之介自杀去世8年后, 他的毕生好友菊池宽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 学新人奖“芥川赏”, 现已成为日本最重要文 学奖之一,与“直木赏”齐名。
直木奖由文艺春秋的创办人菊池宽为纪念友
人直木三十五,于1935年(昭和10年)与芥川 奖同时设立的文学奖项。每年颁发两次,得奖对 象以大众作品的中坚作家为主。著名作家司马辽 太郎、宫部美幸、京极夏彦、东野圭吾皆是此奖 得主。
上世纪初,日本有个有点怪异的作家,他叫植村 宗一。31岁那年,他给自己取笔名,把“植”字 拆成了直木,作为姓氏,又用自己的年龄作名字, 于是叫做“直木三十一”。后来每年他都随着年 龄的变化改名为“直木三十二”“直木三十三”, 直到35岁那年,“直木三十五”成了他不再更改 的名字。 但即便一直改下去,作家最终也只能叫“直木 四十三”———1934年他就去世,享年43岁。直 木生前和日本知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等是好友。芥 川在 1927年去世,当直木也去世后,有人为了 纪念他们,在1935年设立了两个奖项:芥川奖 和直木奖。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
契诃夫: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
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等。
欧· 亨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 他阅读的 书籍涉猎极广,在中小学 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 《水浒传》等,也喜欢日本近代作家 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 外的作品。对欧美文学也兴趣浓厚, 喜读易卜生、法朗士、波德莱尔、斯 特林堡等人的作品,深受世纪末文学 的影响。这使他日后不但成为杰出的 作家,更是个博学之士。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https://img.taocdn.com/s3/m/ece53d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f.png)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怀疑与探究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本文将从芥川龙之介的创作中探究他怀疑主义的倾向,并从以下九个提纲标题展开论述。
一、芥川龙之介的背景及创作风格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早年受到英国文学的熏陶,主要作品有《蜘蛛红线》、《入殓师》等。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清新、流畅,以探索人性、揭示社会现象为主要创作主题。
二、对传统秩序的怀疑芥川龙之介对传统秩序深持怀疑态度。
他的作品中时常描绘了传统道德与现实人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鼻》中的主人公野坂以及《羅生門》中的复杂关系,均是对传统秩序的怀疑。
三、对个人内心的怀疑除了对传统秩序的怀疑外,芥川龙之介也较为关注个人内心的怀疑。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角色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如《再生》中的牧和《罪人》中的主人公均是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究与反思。
四、对社会现象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关注到了社会现象的怀疑。
他关注了社会底层的人无法改变其命运的境遇,如《杜子春》中的主人公就是逼迫下从小失去了自我决定的能力。
而《半面人》则关注了社会现象中的另一面,即在社交场合中个人行为所面临的压力。
五、对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怀疑芥川龙之介也关注到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怀疑。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人类在通过知识活动时所面临的无意义和困难,如《金闲史》和《和菓子》中等。
六、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芥川龙之介对宗教信仰也有所怀疑。
他反复探讨了人类对宗教的信仰是否会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如《竹取物语》中主人公对宗教信仰的蔑视和嘲笑。
七、对现代文明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关注到了现代文明的怀疑。
在《羅生門》中,他描绘出一个混乱的幕府时代文化,而在《罪人》中描绘了一个扭曲的社会。
八、对普遍价值观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包含了对普遍价值观的怀疑。
在《人的一生》中,他对“欲望是罪恶”的观点产生了怀疑,而在《在风中》中,他开展了对个人行为层面的怀疑与挑战。
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以《罗生门》与《鼻子》为例
![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以《罗生门》与《鼻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df92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2.png)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启示作用。他通过对人性的 深入挖掘,提醒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变化。 他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要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影 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后果。
总的来说,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是一 种对人生的洞见。这种洞见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复杂、矛盾、奇妙之处,也让 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种洞见也提醒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 谨慎行事,以免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罗生门》与《鼻子》作为芥川龙之介 的代表作,无疑是他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独特见解的集中体现。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飘浮的羽毛象征着自由、轻盈与未知的可能性。羽毛 的飘浮,在物理上呈现出无拘无束的状态,但它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阿甘的生 活状态。阿甘的智商虽然只有75,但他的生活却充满了无数可能性。他的人生 就像飘浮的羽毛,看似随意,却又充满了未知。
同时,飘浮的羽毛也象征着阿甘对于生活的态度。他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 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就像羽毛一样,无论风将他吹向何处,他都会选 择接受并适应。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让阿甘在生活中收获了友情、爱情 和成功,也让他在面对挫折时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结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揭示人性丑恶、复杂且矛盾的电影。每个角色都 有自己的故事和说辞,真相变得模糊不清。通过深入剖析每个角色的行为和言 辞,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的各种丑恶一面,包括自私、利己主义、伪善、虚荣、 矛盾和复杂性。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在面对人性和现实时,我们需要有批判性 的思考,以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和解析人性的复杂性。
总之,以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为例,我们可以领略到日本次演示学鉴赏所 注重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独特之处。这些特点体现了日本次 演示学对于人性、道德、爱情等价值观的深入探讨,为读者展现了日本次演示 学的魅力与智慧。通过分析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次演 示学的价值观,为我们的审美鉴赏提供有益的参考。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https://img.taocdn.com/s3/m/996f4f7a58fafab069dc0280.png)
•
•
その作品の多くは短編である。また、「芋粥」「藪の中」 「地獄変」など、『今昔物語集』『宇治拾遺物語』といった 古典から題材をとったものが多い。「蜘蛛の糸」「杜子春」 といった児童向けの作品も書いている。
生 涯
明治二十五年(1892)3月1日〃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本姓新原〃是 一个送奶工人的儿子〃生母于三十二岁时生下他〃龙之介以新原敏三 (山口县人〃经营牛奶业)长子的身份出生于东京市(今东京都中央区) 入船町八丁目一番地。因生于辰年辰月辰日辰刻〃故名龙之介。因为从 养父母到姨妈〃都爱好文学”(《爱好文艺的家庭》『文学好きの家庭 から』。或许是环境使然〃再加上天资聪颖〃他阅读的书籍涉猎极广〃 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也喜欢日本 近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对欧美文学也 兴趣浓厚〃喜读易卜生、法朗士、波德莱尔、斯特林堡等人的作品〃深 受世纪末文学的影响。这使他日后不但成为杰出的作家〃更是个博学之 士。
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
札记、诗歌等。 本作家几乎将自杀看作一种生命的仪式了,
日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写了148篇
他的每一篇小说,题材内容和艺术构思
1927年未届四十的芥川龙之介同样以这种方式离世。
都各有特点,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 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写了148篇小
日本の概況
芥川 龍之介について
グループ:吕妍川龙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年(明治25年) 3月1日 - 1927年(昭和2年)7月24日),日本的小说家。本 名相同,号澄江堂主人,笔名我鬼。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 代小说家。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 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 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 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 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竹林中》 (改编为电影《罗生门》)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芥川 龍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年(明治25 年)3月1日 - 1927年(昭和2年)7月24日)は、日本の小説 家。本名同じ、号は澄江堂主人、俳号は我鬼。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https://img.taocdn.com/s3/m/f0fda980680203d8ce2f2426.png)
作品の特徴
芥川龍之介の作品は、多く短篇小説が知られている。し かし初期の作品には、西洋の文学を和訳したものも存 在する(「バルタザアル」など)。英文科を出た芥川は、そ の文章構成の仕方も英文学的であるといわれている。 芥川龍之介は、主に短編小説を書き、多くの傑作を残し た。しかし、その一方で長編を物にすることはできなかっ た(未完小説として「邪宗門」「路上」がある)。また、生活 と芸術は相反するものだと考え、生活と芸術を切り離す という理想のもとに作品を執筆したと言われる。晩年に は志賀直哉の「話らしい話のない」心境小説を肯定し、 それまでのストーリー性のある自己の文学を完全否定 する(その際の作品に「蜃気楼」が挙げられる)。
主な作品 「芋粥」「藪の中」「地獄変」「歯車」な ど、『今昔物語集』『宇治拾遺物語』 などの古典から題材をとったものが 多い。「蜘蛛の糸」「杜子春」など、 童話も書いた。
作品の変遷
初期 歴史小説の時期:説話文学を典拠
とした「羅生門」「鼻」「芋粥」など歴 史物、加えてキリシタン物が有名で ある。初期の作品を「非常によい」と 評価されている。歴史物では、人間 の内面、特にエゴイズムを描き出し たものが多い。
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りゅうのすけ)
生年:1892-03-01 没年:1927-07-24
河 童 忌
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りゅうのすけ)
東大在学中に同人雑誌「新思潮」に発表した 「鼻」を漱石が激賞し、文壇で活躍するように なる。王朝もの、近世初期のキリシタン文学、 江戸時代の人物・事件、明治の文明開化期 など、さまざまな時代の歴史的文献に題材を とり、スタイルや文体を使い分けたたくさんの 短編小説を書いた。体力の衰えと「ぼんやりし た不安」から自殺。その死は大正時代文学の 終焉と重なっている。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https://img.taocdn.com/s3/m/88068ad0360cba1aa811da78.png)
《侏儒的话》
然而,星星也许并不像我们那样,经历着颠沛流离——虽然它们也许是会寂寞的。 总之,两千余年的历史并不是由一个渺小的克莉奥佩特拉的鼻子来左右的。倒不 如说是由大地之上到处存在着的人们的愚昧来左右的。实在可笑——其实是由人 们庄严的愚昧来左右的。 道德给予的恩赐是时间与劳力的节约。道德给予的损害是整个良心的麻痹。盲目 地反对道德的人,是缺乏经济观念。盲目地屈从道德的人,不是胆怯就是懒汉 。 我们的悲剧是因为年轻,或者因为训练不足,以及在没有把握住良心之前,遭受 到无耻之徒的非难。 我们的喜剧是因为年轻,或者是因为训练不足,在遭受无 耻之徒的非难之后,好容易才把握住良心。 决定我们的行为的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我们的好恶,或者是快乐与不快乐。 不只是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神与恶魔、美与丑、勇敢与怯懦、理性与信仰——其 他一切处于天秤两端的,都应该采取这种态度。古人把这种态度叫作中庸。 人生好像缺页很多的书。很难把它说成是一部书,然而它又确实是一部书。 人生比地狱还像地狱。 在神的一切属性中,我最同情的是神不能自杀。
文学创作
中期:创作风格发展变化时期。虽然继续写 历史小说,但创作倾向逐渐从历史世界进入 现实世界。除历史小说《杜子春》(1920)、 《秋山图》(1921)、《竹林中》(1922) 等以外,还写了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 《桔子》(1919)、《秋》(1920)、《一 块地》(1923)等。
文学创作
芥川龙之介遗书
……现在的我确实是茫然不安、我对我的未来是茫然不安的。 我身处在如冰一般透明清澄、病态般敏感的世界。我昨天跟 一名娼妇一块聊她的债务问题时,渐渐地越来越觉得“为了 活下去而活”实在是人的悲哀,若能满足于永远的沉睡,对 我们自身来说未尝不是种和平与幸福。我对我自己要到何时 才能果决地自杀抱持着疑问,只得说自然对我来说比以前更 美了。爱着自然的美并企图自杀、你应当觉得我的矛盾很可 笑吧。但我还是要说,自然的美是映照在我末期的视线中的。 我比别人都更深地见过、爱过、理解过,过程中相对的我累 积了同样多的苦痛,也多少得到了满足。
芥川龙之介《鼻子》赏析
![芥川龙之介《鼻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bf0cc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2.png)
芥川龙之介《鼻子》赏析芥川龙之介《鼻子》赏析芥川龙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号“澄江堂主人”,俳号“我鬼”,日本小说家。
本姓新原,幼年即过继于其舅父,改姓芥川。
芥川龙之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 篇小说。
他的极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
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以冷峻的文字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这使得他的小说即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其代表作品如《罗生门》和《竹林中》、《蜘蛛之丝》等已然成为经典之作,甚至翻译为汉语,选入台湾的高中国文课文。
《鼻子》是他的初期创作的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发表于1916 年《新思潮》创刊号上。
其冷峻的言语,细腻的心理刻画,深刻的人性批判为人惊叹。
小说发表后立即得到了日本文学大家夏目漱石的认可,他认为“那样的作品再写上二、三十篇当会成为文坛上无与伦比的作家”。
而这的确得到了验证,芥川后来成为了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坛史上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
《鼻子》讲述的是一个名为禅智内供的和尚为异乎常人的鼻子所苦的故事。
内供的鼻子长五六寸,从上唇挂到了下巴。
这种奇特的鼻子不仅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带来了他人异样的目光及嘲笑,因而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内供表面装作毫不在意,私底下却尝试众多方法意图让鼻子变短。
然而不论是揣摩鼻子看上去比实际短的方法,或是在现实及佛典中寻找有同样鼻子的人,还是运用各种奇特药方进行医治,内供的现状都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变。
后来,一个因事上京的弟子得到了一个秘方。
内供的鼻子经热水烫,脚踏,抽油脂等步骤终于变短,内供感到十分愉悦。
然而人们对于从不幸中解脱的内供抱有明显的敌意,他们比原先更刻薄地嘲笑他。
因而,内供又陷入了烦恼中。
一天夜里,因鼻子充满了水气,内供的鼻子又恢复了原样。
于是内供又恢复了神清气爽的心情:“这下,一定再没有人笑了。
”《鼻子》通过内供的心理变化来展开,一开始就直述了鼻子的奇特外形,表明了内供的苦恼。
解读芥川龙之介独特的个人利己主义以《罗生门》、《鼻》及《竹林中》为中心
![解读芥川龙之介独特的个人利己主义以《罗生门》、《鼻》及《竹林中》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4933030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5.png)
解读芥川龙之介独特的个人利己主义以《罗生门》、《鼻》及《竹林中》为中心当提到日本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时,芥川龙之介的名字肯定不会被忘记。
作为20世纪初期的文学巨匠,芥川既擅长短篇小说,也是一名小说家、随笔家和评论家。
与许多其他日本作家不同,芥川的作品充满了个人利己主义的思想,其刻画的角色经常表现出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
本文将以《罗生门》、《鼻》和《竹林中》为例,探讨芥川龙之介个人利己主义思想的特征。
一. 芥川龙之介的生平和思想背景二. 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概述三. 《罗生门》的解读和个人利己主义主题分析四. 《鼻》的解读和个人利己主义主题分析五. 《竹林中》的解读和个人利己主义主题分析六. 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分析七. 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的现代价值八. 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原创性评价九. 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在当今日本文化中的影响芥川龙之介早年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了日本战后知识分子形成的像太宰治等重要作家的影响。
在芥川的作品中,个人利己主义思想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故事表现出人性阴暗面的深刻剖析,他在探讨人的内心所做的探究具有非常高的成就。
通过对芥川的故事的深入解读,我们发现《罗生门》、《鼻》和《竹林中》三个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角色都是具有明显的个人利己思想的。
比如,在《罗生门》中,小偷那无私而善良的女性,揭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注册结构。
《鼻》主人公竹田家的形象,也是一个经常受到欺侮的英俊男孩。
在他决定浇铅塞住自己的鼻孔之前,他一直是个好人,但在他完成这个任务后,他变得更加自信和冷酷。
《竹林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完美的个人利己主义者,他“没有名字,没有文化,没有任何道德概念”,这导致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无情侵犯。
芥川龙之介的这些故事呈现出的讽刺,都因其精彩独特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而成为了经典名著。
总而言之,芥川龙之介的故事中深嵌了个人利己主义的思想,呈现了日本文学中最黑暗的面貌。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https://img.taocdn.com/s3/m/adcaec8c8762caaedd33d448.png)
あくたがわりゅうのすけ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简介短篇小说巨擘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是新思潮派的柱石。
这个流派表现了本世纪初日本小资产阶级不满现实而又苦于无出路的心情,在艺术上则突破了长时期作为日本文坛主流的自然主义文学,正视社会现实,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倾向。
芥川龙之介的创作生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开始的。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蓬勃发展。
一九二三年反动当局利用关东大地震之机对广大革命群众及进步组织进行血腥镇压,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一九二七年发生了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现实社会的这种紧张沉闷的气氛使芥川感到窒息,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鲁讯指出:“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的心情。
”芥川龙之介,号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寿陵余子。
能赋句,号我鬼。
他于一八九二年三月一日生在东京,因为恰好赶上辰年辰月辰时,故名龙之介。
原姓新原,父亲经营牛奶业。
生后九个月,因母亲神经失常,过继给住在本所的舅父作养子,改姓芥川。
芥川家世世代代都有人在将军府任文职,明治维新后,父在东京府上作土木科长。
他虽然有自己的房屋,退休后仅仅靠养老金糊口,生活并不宽裕。
芥川在《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中写道:“他们的贫困并不是住在连檐房里的下层阶级的那种贫困,而是为了保持体面不得不忍受更多的痛苦的中下层的贫困。
”养父母对诗书琴画无所不通,家庭里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气氛。
本所区又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保留着使芥川神往的江户情趣。
芥川在这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下,自幼受到中日古典文学(包括《西游记》、《水浒》和泷泽马琴、式亭三马、十返舍一九等江户时代作家的小说)的熏陶。
他生性异常聪慧敏感,体质虽纤弱,学习成绩总名列前茅。
上中学后广泛涉猎欧美文学,喜读易卜生、法朗士、波德莱尔、斯特林堡等人的作品,深受世纪末文学的影响。
芥川龙之介分析
![芥川龙之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94b57177232f60dccca118.png)
主要作品
• 罗生门
• 1.撒谎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数时 间里我们甚至都不能对自己诚实。 那是因为人们太脆弱了所以才撒 谎,甚至是对自己撒谎。 • 2. 女人爱利用她们的眼泪来愚 弄众人,她们甚至愚弄她们自 己。 • 3.人们只想忘掉坏的东西,而去 相信那些捏造的好的东西,那样 做很容易。 • 4.如果人们互相不信任,这个世 界跟地狱又有什么分别呢?
差役 金泽武弘
鼻子
• 对内供而言,畸形的并非鼻 子而是他的内心。他真正应 该克服的并不是外貌,而是 内心的孤独。 • 人的心中总有两种矛盾的感 情,一种是对不幸者的同情, 另一种便是对摆脱不幸的人 的莫名的敌意,而这敌意正 是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地狱变
• 芥川龙之介说:“人生,远比 地狱更像地狱。 • 芥川曾写到画家良秀目睹女儿 被火烧前后的心路变奏--由最 初的悲恸无助幡然转为沉迷冷 静. • 丰田四郎1969年执导的《地狱 变》的结局中,良秀自决后的 冤魂带着怨恨去向堀川大公索 命,使大公精神深受刺激,终 在“地狱变”屏风前跌下了阿 鼻地狱。
生平
• • •
•
• •••源自••本姓新原,是一个送奶工人的儿子,芥川生后七个月,母亲 福子(フクコ)发疯,八个月后猝然发狂,其后终生为狂人。 10岁,他与野口真道等同学一起创办了传阅杂志《日出界》, 自己编辑,自己书写封面。 12岁,12岁时母亲的妹妹冬子与父亲敏三结合,生下异母弟 得二。作为冬子入籍新原家的条件龙之介正式过继为芥川家 的养子 。 18岁,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入读第一高等学校一部乙班(文 科),入住位于本乡的一高学生宿舍,渡过一年的宿舍生活。 但他却因有洁癖而不适应这里的生活。 21岁,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开始写作。 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 22岁,创办第三次《新思潮》,并以柳川龙之介为笔名,他 又在该刊上发表了处女作——小说《老年》。 23岁,在同刊发表《罗生门》12月,经一个在夏目漱石那里 作门生的同学林原耕三的介绍,芥川参加了位于早稻田南町 漱石山房的“星期四聚会”,后入漱石门下。 24岁,创办第四次《新思潮》,并在创刊号上发表《鼻子》, 参与执笔《新小说》,迈出自己走向文坛的第一步,10月在 《中央公论》上发表的《手巾》的成功,确立了他的新进作 家地位。 29岁,他被大阪每日新闻社以海外观察员的身份派往中国。 这次旅行使芥川的健康大大受损,他回国后即病倒。 35岁,7月24日,天尚未明,芥川在他田端的卧室里服下致死 量的巴比妥自杀。枕边放着圣经。他给妻子、小穴隆一、菊 池宽、葛卷义敏、姨妈及亲戚竹内先生留有遗书,此外,还 留下一篇《给老朋友的信》。
解读芥川龙之介《尾生的信》
![解读芥川龙之介《尾生的信》](https://img.taocdn.com/s3/m/6063895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9.png)
解读芥川龙之介《尾生的信》【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尾生的信》描绘了一段离奇的爱情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通过主人公尾生的眼睛,揭示了人类的欲望与虚荣,同时也探讨了生死与爱情的复杂关系。
尾生这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内心矛盾的复杂人物,他的爱情与欲望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情节发展中充满了悬念与反转,让读者难以预测结局。
艺术手法上,芥川龙之介运用了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将读者引入一个虚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
通过阅读这篇作品,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思考人性与情感的真实意义。
《尾生的信》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让人思考人类的欲望与虚荣的本质,以及生死与爱情的无常。
【关键词】引言:芥川龙之介、《尾生的信》、作者背景、作品简介正文:主题、意义、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艺术手法、读后感结论:作品评价、启示与展望1. 引言1.1 了解作者背景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著名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深受欧洲文学影响,作品风格独特,充满黑暗和荒诞。
芥川龙之介擅长描写人性的扭曲和矛盾,以及人类内心的黑暗面。
芥川龙之介曾经在日本文学界引起过一场轰动,因为他的作品挑战了当时的文学规范和道德观念。
他的作品《羅生門》、《竹取物語》等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芥川龙之介一生饱受抑郁症的困扰,最终在年仅35岁时自杀身亡。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与死、疯狂与理智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类深层心理的探索。
对于芥川龙之介来说,文学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折射人类本性的镜子。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内心世界的扭曲和矛盾,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1.2 作品简介《尾生的信》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于1910年发表。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尾生和尚在一封神秘的信件中发现了自己的罪行和内心的痛苦。
这封信让他陷入了愧疚和绝望的境地,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对人性的探讨而著称,被认为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https://img.taocdn.com/s3/m/7b026e36376baf1ffc4fadd8.png)
题材
• 《罗生门》的原型出自《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 卷第十八话“罗城门楼上遇尸记”。 • 故事共500多个字,主要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盗 贼从摄津国到京城偷窃,来到罗城门下见天色尚早,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打算躲到罗城门楼上等待天黑。 不料爬上二楼时,看见一个老妪正在拔死人的头发, 开始他以为是鬼,很恐怖。可当他听老妪说准备用 死人头发做假发卖钱时,便迅速剥光老妪和死人身 上的衣服,抢下老人拔的死人头发逃之夭夭了。
内容
• 《罗生门》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仆役被 主人解雇,只好拿起刀来,决心当强盗。但是他 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 罗生门躲雨,那里到处都是死 尸,他想找到一些 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白发的老妇人正在 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 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 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假发卖钱谋生罢了。 “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 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 生存啊!”于是, 仆役大悟,既然是为了生存, 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 的衣服走了。
阴阳师安倍晴明
• 阴阳师起源于中国,中国 部分地区仍然有阴阳师这 个职业。阴阳师是占卜师, 或是幻术师。他们不但懂 得观星宿、相人面,还会 测方位、知灾异,画符念 咒、施行幻术。对于人们 看不见的力量,例如命运、 灵魂、鬼怪,也都深知其 原委,并具有支配这些事 物的能力。
• 青音因为负有阻止太子(也是她所爱的 人)怨魂复苏的使命而吃下人鱼肉,成为 不老不死之身,已经默默地在这个世界上 独自活了150年。在她的劝说下,太子的怨 魂也终得抛开怨愤,与青音一同消失。
• • • • • • 《罗生门》(1915) 《鼻子》(1916) 《蜘蛛丝》(1918) 《地狱变》(1918) 《玄鹤山房》(1927) 《中国游记》
从《戏作三昧》看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至上主义
![从《戏作三昧》看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至上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09fdf3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9.png)
从《戏作三昧》看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至上主义【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至上主义态度和多样化的作品风格而闻名。
本文以他的代表作《戏作三昧》为切入点,探讨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态度和观念。
在我们分析了芥川龙之介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对真实与虚构边界的模糊态度、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追求、对艺术价值的探讨以及对艺术创新的尝试。
在我们探讨了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至上主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他艺术至上主义精神的探讨和传承。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芥川龙之介的艺术理念和其对文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戏作三昧, 艺术至上主义, 现实生活, 真实与虚构, 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价值, 艺术创新, 当代文学影响, 文学史地位, 传承艺术精神.1. 引言1.1 《戏作三昧》的背景介绍《戏作三昧》是芥川龙之介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922年。
这部作品以戏剧形式展现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荒诞的虚构世界,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这个作品中,芥川龙之介运用了许多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通过《戏作三昧》,我们可以看到芥川龙之介对现实与虚构、真实与虚幻的边界模糊态度,以及他对于艺术表现形式、价值和创新的探索与尝试。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也为后来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戏作三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至上主义思想,以及他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2 芥川龙之介对艺术的态度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在《戏作三昧》中,芥川龙之介展现了对艺术的一种至上主义态度,这种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芥川龙之介对艺术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热爱和追求。
他认为艺术是人类心灵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类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在《戏作三昧》中,他通过各种形式和技巧来呈现出自己对艺术的狂热追求,不断挑战传统的文学规范,追求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芥川龙之介的名词解释
![芥川龙之介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c241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f.png)
芥川龙之介的名词解释芥川龙之介(1892年-1927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
这些概念涉及到他对人性、罪恶、意识流等方面的思考。
一、人间草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到“人间草木”这一概念。
他用这个词来表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与无足轻重,以及他们在社会规范和道德压力下被束缚的状态。
在《罪恶的菲利哀斯》这个短篇小说中,主人公菲利哀斯感到自己是一个“人间草木”,毫无价值可言。
芥川通过这一概念揭示了个体如何在社会中失去独立意识和存在感。
二、罪恶意识芥川的作品中常常探讨罪恶的本质及其对人心灵的影响。
他对罪与罚的思考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学与人性的思辨。
在《阴阳师》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小野田受到内心深处罪恶的驱使,最终落入了自己制造的深渊。
芥川通过描写罪恶意识的煎熬与折磨,深刻揭示了人性中那些被掩盖的黑暗面。
三、意识流芥川龙之介在早期作品中就开始运用意识流的叙事技巧,这使得读者可以更深度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草枕》中,主人公泉野明通过回忆、思索和幻想等手段展现出对爱情和生活的矛盾与困惑。
通过这种叙述形式,芥川同时揭示了内心的复杂性,并引导读者对人性的真实性和可变性进行审视。
四、幻想与现实芥川的作品常常将幻想元素与现实世界相融合。
他通过神秘奇幻的情节和超自然的元素,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现实的局限。
在《鼻》这个小说中,主人公与一只孤立儿的鼻子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
芥川借助幻想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内心或外貌的变化,对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
五、人性与命运芥川的作品中普遍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命运对个体的塑造作用。
他认为人性不是单一的,而是由欲望、道德、理性和自我意识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羅生門》这篇小说中,芥川通过三位不同角色的叙述,呈现了一起谋杀案的多重解读。
芥川龙之介分解课件
![芥川龙之介分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9b8b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0.png)
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 有重要地位,被视为 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 人物之一。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如太宰治 、村上春树等都受到 他的影响。
02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
《罗生门》
总结词
揭示人性的自私与残酷
详细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该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家奴在罗生门下避雨时的内心挣扎,展现了人在极端困境 下所展现出的自私和残酷。
芥川经常设置道德困境,让角色在两 难之间做出选择。这些选择通常没有 明确的对错,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和无奈。
对社会的批判
社会不公
芥川的作品中对社会不公进行了 尖锐的批判。他揭示了社会阶层 固化、贫富差距等问题,以及这 些问题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道德沦丧
芥川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现象 表示担忧,通过作品揭示了道德 沦丧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 对人性的摧残。
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
读者们普遍认为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才华 横溢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和艺术魅力。
芥川龙之介的自我评价
芥川龙之介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清 醒的认识和评价,他认为自己的 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上还
存在不足之处。
芥川龙之介认为自己的作品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并不重要,他更关 注的是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起读
1927年,在精神苦闷中自杀身 亡。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风格
作品取材新颖、情节生动、文笔 精炼、刻画细致、富有艺术感染
力。
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人物、民间故 事等,以冷峻、客观的笔触,刻
画人性中的罪恶与丑陋。
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简洁明快, 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
成就。
芥川龙之介的影响
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 誉为“日本短篇小说 大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生门”何意?
本意:“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 设在“罗城(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罗生门是日本传说 中的一道门,通往生死,坚固无比,门上有许多象征死亡的图像。由于古 代日本常年战乱,尸横遍野。许多无名死尸,被拖到城楼丢弃,待年久失 修,颓败之后,继而显得荒凉阴森。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 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罗生门”是通向地狱之门这一鬼谈幻象 之说。
日本作家几乎将自杀看作一种生命的仪式了, 1927年未届四十的芥川龙之介同样以这种方式离 世。
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写了148篇小 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 札记、诗歌等。
他的每一篇小说,题材内容和艺术构思都各有特点, 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诣地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 果。他的文笔典雅俏丽,技巧纯熟,精深洗练,意趣盎 然,别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时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纪念芥川在文学上的成就,从1935年起设立以他命 名的“芥川文学奖”,它一直是日本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 最高文学奖。
作品分析——人物心理分析
1.老婆子的话表明了什么人生哲学?(“曾经这个妇人,用
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 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啊!”)
生存就意味着弱肉强食
2. 仆人心理如何转变?
天性未泯:想当强盗却没勇气——“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 正义感:看到拔头发而心生憎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 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 也不放过” 弃善从恶:为老婆子的生存观所刺激、坚定——“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 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
寓意:由于“罗生门”这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故而 后来演化成:当事人各执一词,使得事实结果在“真相”与“假象”之中 徘徊,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从而无法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芥川龙之芥的小说中,罗生门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代表“人间地 狱”。文中“罗生门”是一个荒凉,萧条的地方。
作品分析——内容简介
《罗生门》写作赏析
《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 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 “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 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
文章通过对一个落魄武士内心的 挣扎和行为转变以及一个行恶的老妇 人的自我辩解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 人性中恶的本质,讽刺了当时社会盛 行的利己主义,以及以冠冕堂皇的借 口来掩盖行恶本质的可笑。
芥川龙之介
10汉语言1班
芥川龙之介传奇而短暂的一生
芥川龙之介(1892-1927),芥川龙之介是 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誉。早期作品多 取历史题材,重艺术构思、审美意趣,显示一定 的唯美主义倾向,后转向写实。他全力创作短篇 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演黑泽明于1950改拍了《竹林中》,并以芥川的小说《罗生门》
为电影的题目。
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
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
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
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
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真相只得
作品分析——创作背景
芥川龙之芥曾经喜欢上一名寡妇,在当时那个时代,这种行为是不被世俗所 容忍的,他的养父也不允许他们再来往,因为养父对他恩重如山,他无法忤逆养 父的意愿,于是对这样无能的自己感到怨恨,无法与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无 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无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所以他把这种愿望寄托在了 小说中,在读者看来,下人是个强盗,是个品行不端正胆小且又无能的人,但是 在芥川龙之芥眼里,这种不被世俗拘束,想做什么就可以不顾一切的去做的人, 恰恰是芥川龙之芥心中最向往的也不一定。
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
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
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
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谈论完毕,雨过天晴。
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他决定收养下
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电影《罗生门》艺术赏析
该片是根据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改编而成,是大 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影片以 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 然而其结尾的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 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小说没有最终结局,因而也引起了众多莫衷一 是的揣测。从文学成就的角度说,诸多文学理论家认为从小说本身来看,它提供 了一个开放的结构。
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 死之间挣扎。这时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地方,也就是叫做罗生门 的地方,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 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 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 生罢了。她说“曾经这个妇人,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 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 是为了生存啊!”于是,仆人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 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 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 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 《罗生门》、《莽丛中》、《鼻子》等 都是芥川龙之介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 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1915年发表《罗生 门》,但并没有受到重视。同年十二月 经由级友介绍,出席漱石山房的“木曜 会”,以后师事夏目漱石,深受夏目漱石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