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县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承德县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6高一上·庄河月考)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每一次读书,我们都会有丰厚的收获。
现在年级要举行“好书共分享”活动,有以下任务等着你去完成:
(1)
拟写标语
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旨“交流、分享、进步”,拟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2)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在手机的时代,指尖上的世界里,尤其是学生、上班族,他们走个路、坐个车、吃个饭、聊个天,几乎机不离手,差不多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了;有了这种莫名其妙的被强迫的惯性,他们热衷用手机来看电子书,上百万字的书转化成了几M,拷贝进入手机里轻松得跟没事发生一样,读起来也轻松得跟没读一样。
材料二:书籍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信息,远远超出图片影像的有限范围。
好的书籍给人的精神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更是影像材料所无法企及的。
多少个世纪积累下来的印刷文本,它的价值和蕴涵的智慧,不是技术化的影像能够承载的。
处于思想成长期的青年学子,多闻一闻油墨香,多从好的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一定会比沉迷于读图快感的人多一份思想的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8高二上·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什么是经典?尽管我们首先会想到文学经典,但不应该忘记也有宗教经典——不同宗教的不同经典、哲学经典、政治经典、法律经典以及经济经典,它们分别表达并阐明各领域里的通行的惯例。
文学传统之外的经典文本的存在使得重新评价文学经典的重要性变得具有相对性。
文学经典的改变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对生命和社会各方面的想法。
因为文学经典既关注人们的个人生活如爱情、孤独和死亡,同时也关注个体同他人的关系,比如他和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事,以及从大的方面来说,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和社会角度来说,所有文学经典的结构和作用都是平等的。
所有的经典都由一组知名的文本构成——一些在一个机构或者一群有影响力的人支持下选出的文本。
这些文本的选择是建立在由特定的世界观、哲学观和社会政治实践而产生的未必言明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的。
这些文本被认为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它们为人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行为提供选择,它们提供着针对人们在真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难题的解决方案。
这些选文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并被应用于教育。
然而,经典不能只被描绘成一组文本,它的空间的、时间的和社会的维度也一定要被说明。
我们不能只是表述为一个文学经典,即使是现代作品,因为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心中指的是中国经典还是外国经典或者二者都是,即世界文学经典。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考虑的是出于学校教育目的的相对严格意义上的选本,还是文学史或批评史上提到的相对宽松的选本,还是只是小说和诗歌中偶尔提到的文本。
往往还会有一个由出版社和书店提供的更为宽松的选本,因为总有一些不受机构权力干涉的非主流作品的印刷和买卖。
简言之,我们讨论的是“谁的”经典。
每一个经典都有自己的地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范围,有它自己的市场,在那个范围里,它自己的些许僵化的规则调整着文学权威(教育者、批评家或其他专家)和一般读者之间的关系。
有几种确认经典的方法。
我把经典定义为一组知名的文本。
经典的确立是那些参与文化生活的人所达成的共识的一部分。
选本迎合了这种共识。
另一种发现一个经典的实证方法是由罗格林提出的。
他认为某个经典是被受过教育的读者记得并作为一种共享知识存在于他们心里的,而批评家意识到这种共享知识并会在他们的书评中不经意地提到。
因此他相信文学评论家的经典是由那些在评论其他作家时常被提到的作家和作品组成。
发现一个读者群的文学经典的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是以问卷的形式来询问他们的阅读倾向,了解他们的阅读偏好。
前提是假设如果他们对某些作品有一些普遍的偏好,那这些作品就被认为是这一群人的经典。
总之,经典文本的选择是建立在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上的,这个标准往往来自某一特定的世界观或社会政治实践。
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经典都是平等的,但它们所得以产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理由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
(摘编自童庆炳主编《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经典是个广泛意义的概念,有文学经典、宗教经典、哲学经典、政治经典、经济经典等。
B . 文学经典的改变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社会组织和人们的政治及宗教生活,但它会影响我们对生命和社会各方面的想法。
C . 个人生活、个人同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属于文学经典关注的范围。
D . 将经典描绘成一组知名文本是不够准确的,还要在空间的、时间的和社会的维度对其进行说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经典文本的选择是建立在明确而清晰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的。
B . 经典都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范围,在该范围里,文学权威和一般读者之间的关系都受其制约。
C . 文中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几种确认经典的方法,其中罗格林提出的方法是实证方法。
D . 某个读者群的文学经典,反映了特定读者群在阅读上的普遍偏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生活中,人们常将经典等同于文学经典,这是不严谨不准确的。
B . 所有经典的结构和作用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看都是平等的,而且它们得以产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理由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
C . 经典都是属于“谁的”经典,对经典的表述要遵循一定的维度,比如是时空的还是社会的。
D . 在作者看来,出于学校教育目的,文学经典的选本要相对严格一些。
3. (9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疆晨报5月31日消息,5月30日,随着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18位村民整齐划一的动作,一排排海水稻秧苗整齐地排列在水田里,这片昔日的重度盐碱地一派江南水田风光。
与此地同步,在黑龙江大庆、山东东营军马场、山东青岛城阳区和浙江温州等地,海水稻秧苗也正在覆盖不同类型的盐碱地,这些也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让荒滩变粮仓”的构想奠定现实基础。
袁隆平参与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工程计划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的咸水灌溉种植条件下,每亩产量达200~300公斤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摘编自石丰森《袁隆平海水稻插秧新疆喀什盐碱地上生机盎然》)
材料二: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展望美国地缘政治的长期目标时就宣称:“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
粮食安全是压倒一切的国家战略底线。
从国内来看,中国农业尽管正处在一个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安全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挑战。
从国际上看,粮食危机不时引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动荡,在信息化背景下,粮食与石油、货币一样成了一国制约他国的战略武器,粮食安全的强国民生存之根、固国家经济之本、增国际竞争之力的战略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粮食生产效益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进城务工,“谁来种地”已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谁来种地” 与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核心又是粮食生产效益,而现实中,从事粮食生产收入与从事非粮收入、非农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粮食生产效益越来越低。
如果粮食生产效益偏低,粮食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就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摘编自朱有志、陈文胜《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应对新挑战》)
材料三:
去年在中国,海水稻曾收获超过620公斤的亩产量。
据预测,在中国种植1亿亩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计算,就足以养活8000万人口。
而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
小小的种子,何以让中国屡屡书写举世瞩目的奇迹?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迪拜沙漠,引入来自中国的“四维改良法”,要素物联网模组展示了神奇的“魔力”——地表装配智能喷洒灌溉系统,根据水稻不同时期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精确控制喷头和喷枪定时定量喷洒水分和养分;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部,土壤中渗出的多余水肥回收,运送至回收池供循环使用……技术革新,让那些曾经的“不可能”一个个被抹去。
中国水稻走向世界的故事,正是中国农业技术走向世界的故事。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一大批杰出中国科学家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为增进人类福祉带来了巨大正能量。
一个个志在创新的个体,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摘编自钟声《水稻“世界波”折射创新之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疆喀什盐碱地区海水稻种植试验成功,意味着我国可开发的盐碱地均可推广种植海水稻,这对我国粮食
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B . 粮食安全不仅是国计民生的发展需求,也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战略需求,粮食安全是最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
C . 要素物联网模组的“魔力”有定时定量精确喷洒水肥、将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部、回收多余水肥等,创造了沙漠变良田的迪拜奇迹。
D . 人才驱动既意味着我国要拥有大量的杰出人才,也要求广大人才发扬志在创新、追求卓越、勇于攻坚等优秀精神品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喀什地区为代表的多地域多类型盐碱地海水稻种植试验,为袁隆平的美好理想奠定了现实基础,为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新的可能。
B . 粮食生产效益越来越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造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这警示我国应当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C . 海水稻种植推广、“四维改良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粮食生产量,但由于粮食生产效益没有提高,对我国粮食安全无法产生积极影响。
D .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并且为全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
(3)当下,我国应如何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4. (12分) (2018高一上·金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窗
钱钟书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
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
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
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
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
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
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
《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
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
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
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
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
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
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
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
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
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④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正跟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
”同样地只说着一半。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⑤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
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
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
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
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有删改)
(1)首段中,“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太贱了”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2)第四段中有两处引用,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凯罗《晚歌》起句:“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
”联系上下文,试分析这两处引用的内容和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
(4)关于“窗”,作者提出了哪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请加以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下·太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后兄继隆子也。
四岁,补东头供奉官,许出入禁中。
继隆北征契丹,遣昭亮持诏军中。
问方略及营阵众寡之势,昭亮年虽少,还奏称旨。
累迁西上阁门使。
出为潞州兵马钤辖,徙领麟府路军马事,寻为管勾军头引见司兼三司衙司。
军士有逃死而冒请官廪者数百人,昭亮按发之。
领高州刺史,知代州。
以四方馆使复领麟府路军马事。
累迁真定路都总管。
保州兵叛,杀官吏,诏遣王果招降之,叛者乘埤呼曰:“得李步军来,我降矣。
”于是遣昭亮,昭亮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叩城门呼城上曰:“尔辈第来降,我保其无虞也。
不尔,几无噍类矣。
”卒稍稍缒城下。
明日,相率开城门降。
改淮康军节度观察留后,复知定州。
敕使存劳,赐黄金三百两,给节度使奉,以褒其功。
都转运使欧阳修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隶诸军。
”置不问。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万胜、龙猛军蒲博争胜负,彻屋椽相击,士皆惶骇,昭亮捕斩之,杖其主者,诸军为之股栗。
帝祠南郊,有骑卒亡所挟弓,会赦,当释去。
昭亮曰:“宿卫不谨,不可贷。
”卒配隶下军,禁兵自是顿肃。
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阳,徙延州。
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仁宗以涂金纹罗书曰:“李昭亮亲贤勋旧。
”命其子惟贤持以赐。
徙定州,改天平、彰信、泰宁军节度使。
在定州数言老疾不任边事,愿还京师,乃以为景灵宫使,又改昭德军节度使。
卒,赠中书令,谥良僖。
(节选自《宋史·李昭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
B .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
C .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
D . 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进入,故称。
B . 领,兼任,以职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
“判”“摄”“荫补”也有兼任之意。
C .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 . 南郊,是古代帝王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
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昭亮少时聪慧,对军事颇知晓。
继隆北征契丹时,昭亮被派遣持诏军中,当问及军事策略和营阵多少的态势时,他的回奏符合上意。
B . 昭亮有勇有谋,不战屈人之兵。
保州士兵发动叛乱,王果招降未果,昭亮带领几十名轻装骑兵,叩击城门劝降,叛军最终选择投降。
C . 昭亮因功受赏,受到皇帝庇护。
皇帝派使者慰劳他,赏赐黄金、给予节度使的俸禄。
欧阳修上奏昭亮在保州的问题,皇帝却置之不理。
D . 昭亮治军严格,违纪严惩不贷。
万胜、龙猛军赌博争胜负,彻夜在屋子里互相攻击,士卒都惶恐害怕,昭亮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士有逃死而冒请官廪者数百人,昭亮按发之。
②尔辈第来降,我保其无虞也。
不尔,几无噍类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三上·北仑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菩萨蛮
(唐•五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莫愁:古代美丽女子的代称。
(1)郑谷诗的颔联抓住了海棠在________时秾丽的颜色和娇娆的形态。
(2)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人物之“懒”,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融会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刻画了蜀道的高危难行。
②《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诗句“________ ,________”。
③《登高》中作者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
④《琵琶行》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达音乐间歇时诗人主观感觉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⑤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 ,______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缈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和迷惘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 (5分)下面一则通知在内容表达和格式上有三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
通知
公司全体员工:
经研究,定于2018年3月30日,在公司2楼礼堂召开全体员工大会。
会议将对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奖励,并公
布新的奖惩方案。
请拨冗参加。
特此通知
2018年3月27日
××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高二上·宁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