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感2009年四月,本人很荣幸地参加了第五期“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

经过这次党课的学习,让我深受鼓舞和教育,使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感觉自己的思想收到了升华。

我们的课程其中有一课是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深刻认识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增强了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现就我通过学习后的心得体会,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
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正确分析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规律、运用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及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的科学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以及发展布局、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表明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中发现的又一个真理,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党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

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相当一部分地区把“科学”与“发展”分割开来,搞大开发,大开挖,先搞“发展”再讲“科学”,忽视了和谐发展。

党和国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的高度回答了中国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的指导理论,既能管眼前,又能管长远,得民心、顺民意,有很强的生命力。

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几代领导核心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是当前回答和解决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新情况新问题,开启成功之门的总钥匙。

只要县处以上班子真学真懂真实践,全体党员全程参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为使这一理论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贯彻落实,根据中央部署,用一年半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这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确保中国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协调发展,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主体是人,离开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发展就无从谈起。

而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的佼佼者——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因此,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经过建国50年、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以至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都反映了中国正在发展这个客观现实。

快速发展不可避免也会带来了一些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方面出现不平衡。

虽然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就会阻碍更好地发展。

我们党正是在这样一个客观的现实面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认识上的新飞跃。

然而,科学发展观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任重而道远。

很多人虽然口头上讲科学发展观,但头脑里还是片面的发展观。

由此,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远而伟大的任务,它最终要取决于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

今天的理想
就是未来的现实,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

由此,高校的人才教育应该以长远的目光,踏踏实实地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最终的方向是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专业人才,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

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我们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