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妙方,5味药!清利肝胆湿热,胆囊炎、胆结石皆可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妙方,5味药!清利肝胆湿热,胆囊炎、胆结石皆可治!一个妙方,5味药!清利肝胆湿热,胆囊炎、胆结石皆可治!
健康一姐2021年8月11日平安健康就好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是因为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慢性胆囊炎的形成机理:
大家知道,胆、肝互为表里,胆汁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后会暂时储存于胆囊,并逐渐浓缩,当人体进食较为油腻的食物时,胆汁会释放于胃肠道,帮助脂肪性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如果过多吃肥甘厚腻,胆囊就会罢工,就会形成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症状:
1.反复发作的右胁部(右胁部包括了肝和胆囊,还有胃十二指肠)胀痛
2.心窝部(胃的位置所在之处)饱胀、疼痛,严重的有胆绞痛,痛引右肩背部。

3.胃脘部灼热,上腹部作胀,严重时大便泄泻,以高脂餐后发作
为典型表现。

4.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慢性胆囊炎治疗:
以清利肝胆湿热,调和中焦脾胃为治疗基本法则阴行草、地耳草、大青叶、海金沙、白花蛇舌草、穿破石各15克。

大家可能会问以上药材没听说过呀,是的,这是民间方,以下对比较陌生的味药材做一一介绍:
1阴行草
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全草,为俗称的金钟茵陈。

8-9月割取全草,鲜用或晒干。

生于山坡及草地上。

遍布全国各地。

茎叶似蒿,有利湿退黄之功,故以“茵陈”名之。

花冠管状唇形,黄色,故曰“金钟”。

味苦;性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瘀止痛。

主湿热黄疸;肠炎痢疾;小便淋浊;痈疽丹毒;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痛经;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关节炎。

2.地耳草
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以全草入药。

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甘、微苦,凉,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

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
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3.穿破石
为桑科植物小柘树或柘树的根。

全年可采。

挖出根后,削去支根,洗净,截段晒干,或开片晒干。

生于山坡。

溪边灌丛中或山谷、林缘
等处。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味淡;微苦;性凉,能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

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疽;腮腺炎;肺结核;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疗疮痈肿当慢性胆囊炎进一步发展又可形成胆囊结石,胆结石堵塞胆总管又可引起急性胆囊炎。

穿破石,连石头都可以穿破,祛风利湿,散瘀止痛效极佳,可除石。

方解:
阴行草保肝利胆效佳,并与大青叶共消肝胆胃中湿热;地耳草着重于清肝胆湿热;海金沙将湿热引至小肠膀胱;白花蛇舌草助前几味将湿热从小肠膀胱向下驱逐。

并与穿破石一道除肝胃淤滞。

上药水煎服,共治慢性胆囊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