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教学设计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道婆教学设计
黄道婆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道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道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理解本课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黄道婆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时间过得飞快,在快乐的学习旅程中,我们已来到了第3单元,这一单元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昨晚同学们经过预习,相信收获不少,现在请一位同学谈
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学生介绍黄道婆资料。
(师出示黄道婆像)
3、师相机出示陈列于北京博物馆里的塑像和松江布。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刚才同学们在热烈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了黄道婆的经历和事迹。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老师交给你们的任务。
出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查工具书。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事)
(3)你认为黄道婆是个怎样的人?(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2、检查自学情况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自己对黄道婆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虐待憔悴花卉赢得歌谣媳妇效率举目无亲
2、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3、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是由一件件事情展现出来的,课文是怎么将黄道婆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眼前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找出能体现黄道婆特点的句子。
预设的句子有:
(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A、“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
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一顿,锁地柴房里)
B、带点的字告诉我们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儿?(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儿)
(2)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A、从“常常”一词看出了什么?(特别思念家乡)“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无比)由此看出什么?(黄道婆对家乡的热爱)
B、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月是故乡明”,是啊,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拿起纱线纺纱的时候,她更想念,由此你觉得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家乡、热爱人民)
2、细读第5自然段,完成表格,想想表现黄道婆的什么精神。
原来
创造、改进
轧棉籽
用手剥
制造轧车,不要用手剥
弹棉花的工具
用手拨的小竹弓
用槌击的大弓
纺纱工具
只纺一根纱的手摇车
能纺三根纱的脚踏车
纺织品
什么也没有
把花卉、鸟兽等各式各样的
图案织进织物中
3、小结:正是黄道婆的这种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了家乡的变化,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出示松江棉布)
三、说写结合,升华情感
1、当黄道婆去世后,人们是怎么纪念她的?(立祠修坟)
2、出示各种各样布的图,问:看到这一切,你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畅所欲言)
3、出示黄母祠,问:假如同学们去上海的“先棉祠”参观,面对黄道婆的塑像,你又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笔下生辉)
4、总结: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令人敬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棉神”。
四、布置作业
把黄道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附:板书设计
11 黄道婆
《黄道婆》教学设计《黄道婆》教学设计传授棉纺技术
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
革新棉纺工具
1.精选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苏教版)
2.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作指导及范文
3.《出塞》教学反思
4.五年级语文《“香玉剧社号”》同步练习
5.20xx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6.20xx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S版)
7.五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苏教版)
8.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9.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黄道婆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
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
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本站)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吗?(格林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告戒: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改变主意。
冷潮热讽: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他骑着公鸡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
他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他的猪。
后来,他给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一份保证书:在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
两位国王回家后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王不守信用,没有遵守诺言;而第二位国王的公主,不嫌弃长相奇怪的汉斯。
最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位公主结了婚。
(学生汇报内容时,只要大致内容讲到就行)
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
1、师: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他人物的看法。
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3、指名反馈。
(1)对汉斯的评价
(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
(3)对农夫的评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五、作业布置。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刺猬汉斯
格林兄弟
学习汉斯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白了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
教学后记:
教学中注重结合文中的人物品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注重感情朗读。
黄道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黄道婆》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黄道婆的几件典型的事例。
2、了解纺织技术的演变及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同学们,在上海一带的劳动人民世代相传这样的一首民谣,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吧。
你知道这首民谣上的黄婆婆指的是谁?(板书:黄道婆)她还有一个著名的称号叫做——棉神(板书)。
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把人称之为神?对了,就是非常厉害的人。
(这首民谣和这个称号都说明黄道婆当时传授的纺纱技术非常高超。
)黄道婆这个
被称之为棉神的人在去世后,当地人民凑钱公葬她,还在镇上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提名“先棉祠”,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了她的坟墓,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出示黄道婆的公墓、祠堂),看到这些,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
2、引导质疑:黄道婆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会让人民如此纪念她呢?想知道这个问题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
3、在学习课文之前,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文章讲了黄道婆的几件事?(板书)
(1)少年黄道婆做童养媳时受到了百般伤害;
(2)冲出牢笼之后就流落崖州;
(3)在崖州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4)回到家乡传授技术。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根据问题自由读文,并在文中作批注。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小故事进行学习,思考:黄道婆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注意学习技巧:边读边画出句子,然后在旁边作批注(可以是人物的品质或自己的感受、收获)。
(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三)刚才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都交流得很热烈,相信各组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逐个故事进行学习。
1、有哪些小组是选择第一个小故事的,请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你们小组是抓住哪些词语或句子进行体会的?(公婆和丈夫的残暴与狠毒、黄道婆的敢于反抗的精神)
A、汇报学习成果。
B、感情朗读。
2、黄道婆流落崖州之后,生活得怎样?哪些小组来汇报一下?请没有选择学习这个故事的小组一起通过朗读感受黄道婆坚强不服输的
3、就是在这种坚定的信念下,黄道婆在崖州生活得怎样啊?(衣食无忧)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学习这个小故事的小组请举手。
A、汇报学习成果。
B、引导学习理解“百感交集”一次,通过体会黄道婆的矛盾心理来突出她很热爱家乡。
4、还有最后一个小故事,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学习收获。
好第六小组派代表来汇报:哦,你从这句感受到黄道婆的无私精神,谁还有补充对黄道婆还具有创新精神。
她都在哪些方面进行创造和改进呢?
A、集体口述完成表格
b、嗯,完成得真不错,大家看通过对比发现,经黄道婆的创新与改进后,不单效率提高上去了,织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这个小故事吧。
(四)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在黄道婆的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乌泥泾从事纺织业的人日益增多,极大地推进了松江地区棉纺职业的发展。
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一)接下来,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去参观黄道婆的墓园和展馆。
(二)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大家为如此地爱戴黄道婆了吗?对呀,正因为黄道婆这样一个坚强、无私、勇于创新的人,为当地老百姓造福,才会得到了大家的爱戴。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具有这样精神的人,你能列举一两个吗?
四、总结反馈,拓展延伸
(一)谈收获和感受。
师过渡:看了这些名人故事,你有什么感悟?(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多为祖国家乡做贡献。
)
(二)接下来大家阅读一个名人小故事,你通过阅读告诉老师短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噢,你们真是阅读小能手,这么快的速度就了解了文章的主旨。
相信平时的写作一定
(三)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和刚才的阅读,作者都是怎样写出人物的品质的?
(四)课后作业。
1、阅读名人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品质。
2、小练笔(选做)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人,注意抓住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
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
黄道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
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写生字。
黄道婆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
基本要素
1.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
(要将课标要求写到此条目中,不要分开,可柔在一起写)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3.设计思想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4.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如通过……过程,掌握……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或激发什么情感)
5.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6.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作用,体现教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7.板书设计
用简明扼要的图文形式体现地理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难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8.教学反思
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黄道婆教学设计6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程序:
第一课时
一、写了什么
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感情色彩怎样?
文章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我们很早就接触过的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是卖火柴的)师板画火柴火柴给你什么感觉?(温暖,火柴是温暖的象征。
但光亮还太小)
(一)打开书,先聊聊你最喜欢的内容
五次幻象:
(1)火炉
她仿佛看到了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的大火炉。
这一刻,她是舒服的、幸福的,她仿佛拥有了温暖,他仿佛在说什么?你能幸福地读读吗?
(2)烤鹅
她仿佛看到了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向小女孩走来。
这简直是妙极了,你能读出美妙吗?
(3)圣诞树快乐
(4)奶奶亲情
(5)飞走了
原文有一句“他们和上帝在一起了。
”
过渡:作者写的那么具有意境美,使我们感受到童话的美好,而这只是小女孩的幻象,也就是我们喜欢的内容,文中还写了什么?
(二)现实
a 、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家人的关怀、受欺负(1——4自然段)
b 、小女孩死了
1、死时的样子: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人死的时候,人们都会悲伤痛苦,可小女孩却带着微笑,因为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她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两幅画面进行对比)
原文“他们和上帝在一起了。
”小女孩在奶奶的怀抱中,带着快乐、幸福与美满到天堂去过幸福的生活了。
理解: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讨论:对小女孩来说,到底怎样才是幸福?
比较两个“幸福”不同含义
(三)概括内容
文章写了这么多内容,运用我们学过的概括文章重要内容的方法,
你能概括的说说文中写了一个()的故事。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怎么写?”
生:写法、描写方法、结构、层次等。
师:现在,再到书中读一读,看安徒生究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文章按现实——幻想——现实来写,把现实和幻想放在一个平台上,让读者去感受、去品评。
五次幻想,前三次是并列,后来的是高潮,物质上的欲望一个个破灭,小女孩只得追求精神上的爱抚。
而在当时的社会,她不可能得到温暖、食物、欢乐、爱抚,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是幻想而已。
安徒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合理地展开想象,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我们明白:冷酷的现实是造成幻想的原因,而幻想的美妙更鲜明、更深刻地反衬出现实的残酷。
细节描写
小女孩的头发、鞋,深深地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
环境描写
天快黑了,又下着雪。
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
三、总结、拓展
1、总结: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可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再也看不到了,她的生活多么痛苦,幻想多么美好,结局多么悲惨!
2、拓展:
她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你想对小女孩说点什么吗?可以写在笔
记本上,还可以写读后感,或者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封信。
你喜欢这样的结尾吗?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写?
如果她来到我们中间,来到你的身边,你准备怎样关心她,怎样给她温暖和幸福呢?
第二课时
一、走近安徒生
(一)名篇故事
1、《丑小鸭》
2、《海的女儿》
3、《野天鹅》
4、《皇帝的新装》
(二)对比阅读
寻找共同特点
(二)各时期童话特点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代表作有《打火匣》、《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
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设立了以安徒生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世界儿童文学界最高荣誉。
二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的异同
前者主要是以民间的故事为主,对民间传说进行二次加工或修改,而安徒生童话基本是作者本人的原创
若要比较他们童话的不同之处,我想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童话的来源,童话内容以及童话最终带来的意义。
一、来源
童话的来源方面,格林兄弟的童话主要来自对民间传说的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