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期邵阳市一中高二生物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市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卷
生物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D.图中CO 2 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3.当人体刚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加强B.胰岛b细胞分泌加强
C.脂肪不会分解D.血糖含量持续下降
4.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的一部分,神经元也可成为某些激素作用的对象
B.神经调节信息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激素传送的方式主要靠血液循环
C.每个反射弧都有特定的效应器,每种激素却不存在专门的作用部位
D.神经调节在整体上起主导作用,激素调节也会显著地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5.下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

已知ab=bd,bc=cd,分别给b、c点电刺激,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一个细胞,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B.刺激b点时,兴奋变化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
C.丙内液体为组织液,乙中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
D.刺激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
6.某人能看、能写、能听,但不会说话,是下列哪个言语区受损
A.V区B.S区C.W区D.H区
7.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

请依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B.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
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
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
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图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X最可能血糖含量升高
B.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C.激素发挥作用后灭活,需不断产生
D.若靶细胞为肌细胞,则激素刺激可促使糖原分解
9.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A.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0.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以下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Ⅳ、Ⅴ和Ⅵ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B.通过过程Ⅴ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
C.细胞①、③分别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⑤会迅速增殖、分化
11.关于T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吞噬处理抗原②产生淋巴因子③识别抗原④分化形成记忆细胞⑤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⑥分化形成浆细胞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细胞分裂素主要由顶芽产生
C.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
D.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13. 根据下图所示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A.a>b>c
B.c>b>d
C.b>a>c
D.a=b=c
14.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 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
A.a、b、c、d B.a、c、d、b
C.b、c、a、d D.b、d、c、d
15. 在生产实践中,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不能被应用于
A.水果催熟B.农田间除去某些种类的杂草
C.改变植物的基因型D.延长某些植物营养器官的储藏期
1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17.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A.甲、乙、丙三个种群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
B.种群丙在A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C.如将三个种群所含能量值用金字塔表示,则丙位于金字塔的底部
D.如果乙种群数量增多,则甲和丙种群数量都减少
18.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
19.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可能代表细菌,d可能代表原核生物B.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C.若丙中三个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处物种数量比a、c中多D.若丁中a和b代表种群和群落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种群,b可表示群落
20.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
B.种群乙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所致
C.甲和乙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种群乙处于C点时,其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21.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10只B.220只C.330只D.440只
22.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

那么,这三幅图分别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B.捕食、竞争、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D.共生、捕食、竞争
23.下图能用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
C.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D.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血液、组织液、淋巴
2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 9 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 8 ,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A.7.1×10 8 kJ B.4.8×10 7 kJ
C.5.95×10 7 kJ D.2.3×10 7 Kj
25.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A.a B.b C.c D.d
2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所固定的能量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B.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
D.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
27. 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
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28. 汶川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媒体报道,地震前动物有些异常,如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等。

这种生态系统的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
2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
30. 下列哪些现象不是人类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的形成
C.火山爆发
D.全球温度上升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

共40分。


31.(12分)植酸酶能降低饲料中的植酸而提高磷、锌、钙和铁等的利用率,从而改善动物对矿物质的吸收。

在饲料加工业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

以下是科研人员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相关微生物,提取植酸酶的过程示意图。

(1)培养基中除了添加植酸钙(不溶于水)以外,还应含有碳源、___________、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为防止杂菌污染,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等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呈倒置状态放置。

(3)图中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___________是产植酸酶的理想菌株。

(4)从微生物的多种蛋白质中提取植酸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32.(14分)酶已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化工、轻纺、医药等领域。

在应用酶的过程中,常遇到酶很难回收再利用等实际问题。

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

自20世纪70年代,在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细胞固定化技术。

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的固定化技术有化学结合法和____________,而细胞多采用的固定化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

(2)称取干酵母,放入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搅拌至混合均匀,并放置1小时左右时间。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在用酒精灯加热时,注意要________________,反复几次。

(4)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________,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

(5)将装有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物的注射器,以恒定的速度滴加到配好的________溶液中,形成________,完成对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33.(14分)β-胡萝卜素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认可的无毒、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还可以作为禽畜饲料添加剂,提高鸡的产蛋率,还可以提高牛的生殖能力。

请结合该资料及胡萝卜素的提取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除题干叙述作用以外,胡萝卜素还可以治疗因缺乏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等。

(2)胡萝卜素是色的结晶,化学性质稳定,易溶于。

(3)在利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中,萃取剂的选择十分重要,应该选择具有(较高/较低)的沸点,并且(与/不与)水混溶的试剂。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和萃取剂的用量。

(4)下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
其中A、B、C、D四点中,属于萃取样品的是。

邵阳市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卷
生物答题卡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60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

共40分。


31、(12分)
(1)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3、(1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 -10 A C A C B B D C A D 11-20 C B B B C B B D B D 21-30 D A C B B C C A B C
二、综合题
31、(1)氮源选择(2)高压蒸汽灭菌(3)稀释涂布平板法 E
(4)凝胶色谱法
32、 (1) 物理吸附法包埋法 (2)使酵母细胞活化 (3)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4)室温 (5)CaCl 2 凝胶珠
33、(1)维生素A (2)橘黄有机溶剂
(3)较高不与萃取剂的性质(4)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