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归来去兮辞并序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归来去兮辞并序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
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①玄䌲: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是徐稚的字。

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

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

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

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

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

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

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仆不足道,虽能
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
..也。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
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

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

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

②缪:通“谬”。

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

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
..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饰以.温慎举以.予人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
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

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清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

”人食五味,知其干枯者,所在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选自苏轼《评陶韩柳诗》)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
11.在所评的诗人中,哪几个人的风格比较接近?作者最喜欢的是谁?
12.文章引用佛语“如人食蜜”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

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

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

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

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

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

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亮以塵尾掩口而笑。

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

”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

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

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

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

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

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

文成示温,温以着坐处。

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

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③,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

”君清蹈衡门④,则令问孔昭⑤;振缨公朝⑥,则德音⑦允集。

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注)①冲默:淡泊恬静。

②远量:大量。

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

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

⑤令问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

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

⑦德音:道德声誉。

13.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名冠州里冠:位居第一
B.时亮崇修学校崇:重视
C.有风吹君帽堕落堕落:脱落D.文成示温,温以着坐处示:告诉
1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
①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
④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1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

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

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在朝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②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③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

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

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属:撰写。

B.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躬:亲自。

C.妻子固请种粳固:顽固。

D.于半道栗里要之要:通“邀”。

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原文“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

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

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

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

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
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

2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耔
D.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
2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对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赞美的一项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2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归家的愿望,并把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

B.第2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院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C.第3段是第2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了乐天安命、委心乘化的思想。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阅读训练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进仕,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

无怀氏、葛天氏均是上古社会帝王。

2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自娱(yù)曾不吝情(lìn)乐其志(lè)
B.萧然(xiāo)衔觞赋诗(shāng)葛天氏(gě)
C.嗜酒(shì)短褐穿结(hè)好读书(hǎo)
D.黔娄(qián)箪瓢屡空(dān)晏如也(ān)
29.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亦不详其姓字详细地知道
每有会意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
()
()



⎩⎪
B.
环堵萧然环视墙壁箪瓢屡空经常空着
()
()⎧


⎩⎪
C.
晏如也安然自得
以此自终度过自己的一生
()
()⎧


⎩⎪
D.
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不汲汲于富贵极力营求的样子
()
()⎧


⎩⎪
30.下列各组划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登峰造极造饮辄醉
B.颇示已志此其志不在小
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在必醉
D.曾不吝情去留而计其长短曾不盈寸
31.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个大概。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D.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
32.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

B.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

C.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

D.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

33.指出下列各句中表示疑问的词A.田园将芜,胡不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复驾言兮焉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寓形宇内复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州刺史
..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日;“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日:“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口:“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鞭,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回:“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贵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身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连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B.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