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至三单元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至三单元测试卷
总分 100分用时 90分钟(出题人:朱嘉诚)
班级:考号:姓名:
一、选择题:(本部分有25小题,共50分)
1、2005年1月6日,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亿,由于我国坚持控制人口增长,使60亿人口日和13亿人口日的到来都推迟了四年。
这说明
A.我国的人口问题不再存在 B.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C.我国的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D.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2、“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
①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标志③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④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自朝核问题再次显现以来,中国一直通过各种外交努力,为促成六轮六方会谈,中国特使穿梭于俄、朝、美等国之间,功不可没。
中国政府的外交斡旋说明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参与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③中国负有维护世界和平及核不扩散的义务④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其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
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②吸收外国资本③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④实行“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有利于
A、改善生活环境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6、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德黑兰会议
7、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村合作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8、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提高人口素质
D、实行计划生育
9、下列全都属于可再生资源一组的是
A、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B、煤矿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C、草场资源、铁矿资源、稀有金属资源
D、风能、水能、太阳能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然宣称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使命的总统是
A、尼克松
B、罗斯福
C、邱吉尔
D、杜鲁门
11、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D、1949年新中国成
12、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④坚持保护资源环境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美苏“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成立
D、朝鲜战争的爆发
14、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获得圆满成功。
台湾各界强烈要求当局“包机直航”成为“每天直航”。
对于两岸通航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②能使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③有利于两岸人民互相了解,增进共识④有利于促进祖国完全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都是经济贸易集团
16、下列人们的行为中,不符合我国国情,违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①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砍伐森林,开垦植被,扩大耕种面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②大面积开垦草原,以满足牧区群众的粮食需要③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解决北方用水问题④不仅引进更多外地资金,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标准⑤严格执行国家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17、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事件是
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建立
C、“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D、“冷战”政策的出台
18、阅读打油诗,思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
①这首诗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②当时开展的这项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③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④当时开展的这项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19、鲁迅先生说:“挖出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使用数百年,但是数百年后呢?数百年后,我们当然是或上
了天堂、或下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却是要生存的……”鲁迅先生是要告诉我们①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
的生存与发展②煤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③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④资源的开发还应考虑
后代人的需要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关于“冷战”叙述正确的是
①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②是雅尔塔协定的产物③一般以“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作为开始标志
④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冷战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1949年——1952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了以下哪些成就:①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③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发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有的环境问题具迁移性的特点,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②水作为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不可再生资源,须加倍珍惜和保护③地方政府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④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相协调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一则公益广告说,如果不节约用水,那么最后看到的将是你自己的一滴眼泪。
这表明:①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②淡水是一种不可更新资源,要倍加珍惜和节约③过度开发资源将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④解决资源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开发和节约并举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②④
24.2006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宣布,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2亿元,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0871.0亿元,同比增长了数十倍,我国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D.坚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
25、两会期间,不少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开通自己的“博客”,公布自己的提案,发表自己参政议政的体会,广泛征求民众意见。
“博客”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
①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享有政治自由②有利于提高人大和政协的决策水平
③有利于广大公民的政治参与④意味着人民代表可以不对本选区选民负责
A.①②
B.①③
C. ①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共50分)
26、(11分)材料一:据统计,1960年的时候,最富国和最穷国之间的收入差距为37倍,而现在则达到了74倍。
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资产相当于48个最穷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材料二:有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现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4分)
⑵你是否赞同美国历史学家的观点?请阐述理由。
(5分)
一滴水,重复利用17
⑶ 发展中国家为谋求发展从未停止过斗争。
试举例说明哪些事件能说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正在崛起?(2分)
27、(15分)阅读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某军战歌
(1)上述歌词反映的是 (历史事件)的场景,它开始于 年。
当时部队的司令员是 。
(6分) (2)从当时的形势考虑,对这次出兵的必要性,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次出兵是有必要的 观点二:这次出兵完全没有必要 你赞同哪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
(3)“跨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的名称是什么?它完成“打败美国野心狼”任务的标志是什么?为此国人怎样称誉他们?(4分) 28、(12分)材料一:2006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所使用的新型铅笔全部都是用废报纸制成的。
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进行重大调整,其中包括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征收消费税。
材料二:
(1) 材料一的做法是如何落实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的?(5分)
(2)按照材料二所提示的用水方法,完成下列图示。
(3分)
① 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请例举在生活中浪费资源(能源)的其他现象(不得以纸张、木材、水资源为例),并指明解决这一浪费现象的具体做法。
(4分)
29、(12分)材料一: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从来不,也永远不害怕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
侵略而置之不理。
”
材料2: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飞抵北京,还未走下飞机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
他们紧紧握手,长达一分钟,历史见证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镜头。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对外政策有了重大的发展,中国的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
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⑴ 材料1中的“邻人”指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进行了一场什么战争?(4分)
⑵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⑶ 我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政策有何重大发展?(4分)
工业用水:
26、(1)发展问题没有解决,贫富差距在扩大。
(2)有道理,因为非洲大多数国家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统治或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损害非洲国家的利益。
(3)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亚非会议的召开.
27、(1)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彭德怀
(2)有必要,因为朝鲜的存亡是与中国安全密切相关的。
若不出兵,中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这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利的。
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3)军队的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标志是:1953年美国侵略者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新中国最可爱的人。
28(1)①用废报纸制作铅笔,通过回收利用(或:循环利用)资源来保护资源;通过调整消费税来引导生产和消费,即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或:加强资源立法)来保护资源。
(2)、给分要点:①②是开放性答案,只要体现“循环用水”,符合生活常理即可,如:①洗脸,②浇花等;③净化处理(或:处理污水)。
(3)给分要点:①所例举的浪费资源(能源)现象必须是生活方面的,如:不及时拔掉电器开关等;如果例举“纸张、木材、水资源”方面和生产中的资源(能源)浪费现象,不给分。
②“具体做法”必须能有效解决所例举的浪费问题,如上例的做法:及时拔掉电器开关;如果答“树立科学发展
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宏观措施,不给分。
29、(1)朝鲜,抗美援朝战争
(1)从敌对、隔绝到接触、建交: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与苏联争霸,联合中国牵制苏联、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智慧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