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5.引导学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体会成长的过程,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香菱学诗》的学情分析如下:
1.教学开始前,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香菱学诗的氛围,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他们对香菱学诗有什么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香菱学诗,它展现了香菱执着追求、勤奋好学的精神。
5.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阅读《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部分,讨论香菱的品质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予孩子一定的启示和教育建议。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以保证学习效果。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讲授新知
1.诵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组。
2.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诗歌意境及表现手法。
-香菱学诗的过程:香菱请教黛玉、宝钗,勤奋练习,最终学会了作诗。
-诗歌意境:通过分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表现手法:讲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精讲课文,突破难点
-对课文进行细致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组,掌握文学常识。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进行专题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结合课文,拓展延伸相关文学知识,如《红楼梦》中的其他诗歌、曹雪芹的创作背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组,学会运用文学常识。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仿写课文诗句。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通过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如:“香菱为什么学诗?”“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课文。
2.强调香菱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
3.拓展延伸,介绍《红楼梦》中的其他诗歌,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4.布置课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运用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诗歌,不少于八行。要求:内容丰富,意境优美,结构清晰。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较强,但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享受文学魅力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及诗歌意境。
九年级下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香菱学诗》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生字、词组,理解并运用文学常识。
2.熟悉《红楼梦》的背景知识,了解曹雪芹及其创作特点。
3.阅读课文,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结合课文,讲解文学常识,如诗的分类、格律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克服的?
-你认为香菱学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
-从香菱学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诗句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5.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及内容。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诗歌鉴赏、创意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4.创意写作,展示成果
-设计创意写作任务,如仿写课文诗句、以香菱的视角写一篇日记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5.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对《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已有初步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尚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引导梳理。
2.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分析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在写作方面,已具备一定的仿写能力,但在创意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存在思路不畅、表达不准确等问题,需要教师激发创作灵感,引导发挥。
2.结合香菱学诗的故事,以“勤奋好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结构完整。
3.阅读课文,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及她在学诗过程中所展现的品质。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收集《红楼梦》中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背景,分析其艺术特点。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分享,锻炼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仿写课文诗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春天”,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诗。
-学生完成创作后,互相欣赏、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设计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诗歌意境及表现手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设计创意写作环节,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