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6、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7、TB10018-2003《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8、《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路基通用图》;
9、《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施工图》。

二、工程概况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6标段自DK930+329.68至DK1015+000,线路长度84.670km,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瓜州县境内。

线路自瓜州县柳园乡DK930+329.68引出,大致平行既有兰新铁路南侧布线,引线于峡口车站附近至本段终点DK1015+000,沿线设柳沟南站和石板墩南站。

本工区管段起讫里程DK955+600〜DK983+693,全长28.093公里,根据设计要求,管段内所有路基均需进行堆载预压,堆载预压段落路基断面形式为路堤以及浅路堑,地基处理方式为重夯、强夯以及挖除换填渗水土。

路基段经过地基处理后,进行路堤填筑作业,当路基的基床底层填筑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应进行堆载预压,变形观测和路基沉降分析
评估,待路基沉降稳定后,卸载预压土,进行路基基床表层级配
碎石的施工。

三、堆载预压的设计要求
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堆载预压措施加速沉降的发生,堆载预压土方采取顶部宽度为8m、高度为3m、边坡坡度为1:1 的梯形断面。

在堆载预压实施前应先在基床底层顶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150kg/m2,CBR顶破强度不小于2.0KN),施工中应防止破坏土工布,以防止地表降水渗入基床底层。

四、堆载预压目的
列车与轨道荷载在工后沉降计算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不采用堆载预压地基处于欠载状态,路基在上部轨道结构和列车荷载加上后,势必要产生沉降。

由于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相当严格,加之理论计算的可靠性不高,因此为有效控制工后沉降,准确确定铺轨时间,需对路基进行预压和沉降观测。

五、资源配置
本工区堆载预压施工,计划配置的资源如下:
5.1人员配置
成立9个堆载预压施工队,其中队长5人,技术负责人1人,各工点技术员5人,沉降观测小组3个(每个组4人),专业负责堆载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除各种机械操作手外,配备熟悉铺设复合土工布的技术工人27人,其他普通工作人员27人,负责防止污染层的铺设和清理、堆载工作面的修整、以及清除预压土时需要人工作业的部
分。

5.2机械配置
堆载预压土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5.3材料准备
堆载预压用复合土工布已准备到位并经试验合格,用量为390250m2,堆载预压土采用挖除换填部分芒硝土、石膏土以及临时取土,用量为 919875m3。

六、工期安排
本工区堆载预压施工,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时间及工期要求,工期安排如下:
七、堆载预压的施工
7.1防污染层的施工
1、基床底层顶面处理
对经试验检测合格的基床底层的填筑顶面,进行路堤的高程、宽度、横坡、平整度等测量。

整理后填报路基基床底层分项工程表,自评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堆载预压的施工。

清理合格的基床底层顶面,扫除凸出表面的坚硬物体,使基床表面平整、光洁、无坑洼现象,局部坑洼及不平顺处,应由人工修整,使其平顺。

2、防渗土工布的铺设
在预压土填筑施工前,在基床顶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以防止预压土对基床底层造成污染和地表降水渗入基床底层,同时也为预压期满后的卸载提供分界依据,防止卸载时扰动基床底层结构,保证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基床底层顶面整平处理后即开始铺设土工布,铺设时一般从路基的一侧到另一侧,沿路基横断面方向进行,土工布纵、横向接缝采用搭接,其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

山,搭接的叠压方向要一致,把上预压土方向的一侧放在上面,土工布铺设应做到平整顺直,没有褶皱,扭曲,损坏等,同时还应注意尽量减少接缝,避免过量拉伸,影响土工布的使用性能。

7.2堆载预压土施工
1、施工工艺
堆载预压施工工艺流程顺序为:铺设复合土工膜一►分层填筑
预压土——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沉降评估合格后卸载。

详见堆载
预压施工工艺框图。

堆载预压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 : ------ 设置观测设施
- ----------------------------------
测量规划堆载预压范围
$
铺设复合土工布
* --------------------- 预压土运输
* ----------------------------------
第一层预压土摊铺整平、碾压
--------------------- 沉降观测
口 F - -------
第二层预压土摊铺整平、碾压
--------------------- 沉降观测
[r ________
达到设计堆载高度
沉 -------------------- 沉降观测
达到设计预压时间,工后沉降分析符合要求

卸载
2、基床底层顶面检测合格后,按照设计要求测量放出堆载预压土的边线。

在基床底层顶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150kg/m2,CBR顶破强度不小于2.0KN)。

土工布铺设时,由两边向中间铺设,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中间土工布压在两侧土工布上面,利于横向排水;纵向搭接时,上预压土方向一侧土工布放在上面。

3、堆载土填筑断面为正梯形,梯形顶部宽度为8m、底部宽度为14m,
高度为3m、边坡坡率为1:1。

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设置不小于20m 的堆载预压加长过渡段,堆载预压断面同相临路基。

堆载预压土顶面做成2%的横坡,并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

4、填筑时采用挖机和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第一层预压土上土时采用倒卸法施工,防止破坏土工布以防止地表降水渗入基床底层。

分层填筑厚度不宜大于60cm,填筑完每一层后进行试验检测,碾压方式采用挖掘机或其他重型机械来回行走的方式,要求碾压完毕后容重不小于18KN/m3,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

5、堆载时严格控制加载速度,边堆土边推平,填筑预压土过程中,要对路基沉降观测桩和位移观测桩按照设计规定的频次进行观测,确保每级荷载下的路基稳定性。

当预压土方达到设计填筑高度后,进行堆载土边坡修整,根据测量需要做好沉降观测台阶,及时对表面进行平整,做出横坡,坡度不小于 2%,然后在堆载土方表面覆盖一层复合土工布以防止雨水冲刷、大风起尘等侵蚀路基,破坏自然环境。

最后清理洒落在路基边坡上的余土,使路基堆载预压现场整洁、美观。

开始进入静载预压期。

6、在预压土分层填筑完成后的预压期内,按照设计要求的频率进行详细的沉降观测,记录。

达到规定的预压时间(至少6个月)后进行工后沉降评估,评估合格后进行卸载。

7、堆载预压土卸载时,用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输至取土场,机械施工时预留20cm厚度,剩余部分土方由人工清除,以防止污染基床
底层和破坏基床底层整体性和稳固性,最后清理复合土工布。

八、堆载预压的沉降观测
8.1沉降观测桩的埋设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路基全线根据设计断面设置沉降观测桩进行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上堆载预压土时应将线路中心沉降观测板接至堆载预压土顶面以上10cm,并在其两侧设置一组沉降观测板,至堆载预压土顶面10cm,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识,以用来观测路基面的沉降,上土时要做好对沉降观测管的保护,先将沉降观测管周围用土围起来,再上其余部分土方,防止机械碰撞沉降观测管。

8.2沉降观测
在预压土分层填筑过程中及填筑完成后的预压期内,按照设计要求的频率进行详细的沉降观测,达到规定的预压时间(至少6个月)后进行工后沉降分析,分析评估沉降稳定并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进行卸载。

沉降观测由测量队负责,预压期的沉降观测从加载施工开始,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沉降观测的频率应不低于下表要求:
2、沉降水准测量的重复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重复精度不低于±4mm/30m。

3、沉降观测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4、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沉降-时间曲线图。

8.3沉降数据分析及评估
根据设计文件,结合路基实际沉降情况及整个工程工期的要求,堆载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堆载预压卸载时间应根据观测资料和工后沉降推算结果,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卸载时间。

如果沉降期满路基沉降变形仍不收敛,及时与监理方、设计方以及业主方取得联系,共同协商,采取延长预压期等措施进行处理。

使工后沉降最终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外业测量的原始数据经整理后进行列表、计算,然后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

当评估认为沉降稳定即可以卸载。

反之如果沉降未稳定则需要继续预压,预压稳定后经同意可进行卸载。

8.4沉降观测动态控制报告
预压期间,每个月根据观测的结果,对各项测量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比较,提交沉降观测动态控制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工程进展情况、沉
降标工作状态情况、沉降观测成果分析及典型工作地质断面地基处理方法的填土过程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通过报告结论,全面了解目前工程进展情况、预压段的实施情况,确定卸载及不可卸载段落,及时控制预压段的施工。

同时通过对典型断面沉降过程的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个预压处理段的路基沉降稳定过程。

九、卸载及沉降补填
9.1卸载
当经过沉降资料评估,堆载预压土可以卸载后,采用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输至弃土场,机械施工时预留20cm厚度,剩余部分土方由人工清除,以防止污染基床底层和破坏基床底层整体性和稳固性,最后清理复合土工布。

9.2沉降补填
对卸去预压土的基床底层顶面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设计高程进行比较,对于沉降后高差在10cm以上的,可以用AB组填料进行补填。

当沉降后高差在10cm以内时,不得用AB组填料进行补填,应施工砂垫层隔断层,差额部分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进行补填。

十、安全、环保措施
10.1安全保证措施
1、强化安全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书面交底,双方认可,坚持特殊工种持安全操作证上岗制度等。

2、施工机械的使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无关人员严禁使用。

3、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指
挥。

4、专人指挥机械操作,自卸车行走时按统一路线。

5、现场电气设备均作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线采用三相五线制。

6、夜间施工配足够的照明设施。

7、取土坑四周进行安全防护,并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牌。

10.2环境保护措施
1、遵守国家和当地有关水土保持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染料、油、沥青、污水、废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2、合理安排工序,尽量利用路基换填的挖除部分土方,减少取土量,减少水土流失,做好边坡防护,防止滑坡和崩塌。

3、预压土填筑应尽量避开雨季,如无法错开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雨情,做好雨前的防护措施,避免易受侵蚀或者填筑的裸露面受到雨水的直接冲刷,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4、弃土场选地要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结合造地统一规划,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的山坡、荒地,避开大面积的汇水谷地,并事先构筑拦碴工程,布置截、排水设施。

施工过程中不得破坏、占压、干扰河道、水道及既有灌溉、排水系统。

5、弃土的堆放要先建设拦挡墙(坝)及排水设施,并堆放整齐,堆放结束后采取抛洒碎石法覆盖取土场,防止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