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及对策教师除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自身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规范的执教行为,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引领学生,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及对策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范筹内,当以教师最重要,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就是学生做人做学问的榜样。
教师除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自身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规范的执教行为,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引领学生,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无声的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注重家校配合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常常忽略教师自身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所起的作用。
下面就以部分教师身上发生的不和谐现象谈谈教师自身行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是工作方式简单粗暴。
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仍然有部分教师存在有厌教情绪和工作惰性,工作中不思进取,或经常把个人情绪带到教学工作中。
遇到学生由于天性使然或习惯不好而表现出来的各种不随老师心意的行为,诸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常常给予不冷静的暴风雨式的杀一儆百的处理,或者是手脚相加,或者是损语相向,或者是逐出课堂.等等,如此,表面上看,这些学生变得“俯首贴耳"了,其它学生也不敢“蠢蠢欲动”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教师的这种行为,首先是属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
其次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极为不利,在老师的这种行为中,学生读到的是这样一些信息:对一个人不尊重是可以的,对一个人随意打骂讽刺挖苦是可以的,遇事过激而不考虑别人的丝毫感受是可以的。
同时被惩罚的学生又会在自身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形成自闭情绪和逆反心理。
这对于一个人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不守时,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
有些教师由于有这种不良习惯,因此总认为学校的考勤管理等规章制度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处处和学校的制度顶着干。
且不说上下班时间迟到早退,就连最重要的上每一节课都会发生迟进
教室、提前下课或提前离开教室等不良现象,这些行为学生当然不会公然给教师提出来,但教师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严格作息时间、不随意迟到早退等,学生又怎能把老师的话当作是金玉良言而铭记于心,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呢!
三是工作不严谨。
如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以致上课词不达意,枉顾左右而言它,目标不清,重难点不突出,板书混乱,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更有甚者,还因手机响起,而时时中断讲课随意接打手机。
这样的工作作风,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散漫的不认真的工作状态,当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预习复习和相关书面或口头作业时,又显得多么地苍白无力。
四是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无知、不足、过失或错误.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对学生发生这样那样的误解和过失,虽然我们也常常在许多场合为优秀教师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而不禁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然而现实中由于少数教师不能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面对学生,因此不能正确面对自己身上的缺点、错误和不足。
或者不予理会,或者加以掩饰,或者予以牵强的解释.直接导致学生不诚信、做事敏感、爱耍小聪明、耻于下问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
五是不能与人很好地合作.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我们在关注学生这一素质养成的同时,是否注意到教师本身在这方面的一些不足,如班主任老师与科任教师的协作,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老师的合作,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等。
事实证明,凡是班任与科任老师配合默契、老师与家长配合密切的班级,一定是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学生亦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凡是相互不配合的班级,其教育效果一定会产生内耗现象。
学生能否学会与人合作,能否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快乐享受,能否融入集体快乐成长,能否成为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人,就需要打个问号。
以上现象,不一而足。
仔细想来,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在以师为尊的学生眼中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如何应对以上的问题呢?
一是坚持不懈加强师德教育。
之所以发生以上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教师的师德有问题。
教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严谨等,体现到工作中,就是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规范有序的执教行为,爱生如子的道德襟怀。
这一切都缘于一个“爱"字。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既要抓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抓教师的师德修养的提升,决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把师德教育作为形式化的内容,作为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着力打造人文关怀到位、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增强教师的向心力、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建设一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
三是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以精细的管理规范人,以人文的制度发展人,使教师的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矩。
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
四是加强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力度,通过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制约,来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从而杜绝由此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造成的不良影响。
总之,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的确不容小视。
欲正人先正己,学校当不断唤醒教师的自律意识、自省意识和示范意识,只有在发展教师成就教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根本目的.
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