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民主法制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时期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B.解放战争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选D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故选D项。
2.中共八大提出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这一政策( )
A.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拨乱反正
B.偏离民主政治发展的正常道路
C.为新中国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D.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行
解析:选C 从“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中可看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方向,故选C项;政府工作的拨乱反正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题中正确分析了国家的法制建设,并没有偏离,排除B项;1956年的中共八大不仅正确分析了国内矛盾,还为民主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是良好的开端,排除D项。
3.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八届十一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
解析:选C 解题关键是正确认识中共四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A项不是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八届十一中全会作出“文化大革命”的决策是政策的失误,排除B项;中共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但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召开的,D项不符合题意。
4.2012年12月,全国各地隆重纪念“八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
对1982年的宪法评价最到位的是( )
A.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
C.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D.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解析:选D 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
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1989年至2008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超过140万件,结案率为99.7%。
这主要反映了( )
A.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
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解析:选C 行政诉讼法是涉及行政管理领域的,不是国家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行政案件不一定是政治腐败案件,故B项错误;“几乎涉及……超过140万件”说明加强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主法制建设成果,故D项错误。
6.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
A.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B.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C.全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解析:选B A项是1999年;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经过全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均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C、D三项错误。
7.下图是196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
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
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B.制度化和法律化发展
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解析:选B 从材料图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数量激增,体现出民主政治有法可依,向制度化和法律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
8.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从法律上肯定了村民委员会
是个群众的民主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十多年以后,党和国家重新制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对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性质和工作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肯定。
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 )
A.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工作重心由经济转向政治
C.扩大了民主政治的范畴
D.积极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解析:选D 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重新制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推断出这是积极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书皮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
——《中国新闻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6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6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6分)
解析:第(1)问可回顾教材知识回答。
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归纳要点,注意语言要精练。
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选取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1)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
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
(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