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发展指导Xueshengfazhanzhidao
发学生合作意识、保证学习效果的可行之法。

(三)适当调控点拨,提升合作效率
在合作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想法不同,很可能导致小组迷失探究方向。

或者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只关注实验结果和实验进度,忽略了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原理或目的,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各个小组适当调控或点拨,指正其探究方向并适时提问,让小组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每一个细微步骤,从而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引导每组学生达成共识,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便认真巡视各组学生的实验动态,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予以指导。

比如其中一组学生在实验前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我便提问道:“为什么一定要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该组一名学生认为只有水平状态才是平衡状态,另一名学生马上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这时我便让该组学生进行内部讨论,得出统一答案。

而其他组在出现小组意见不统一或者实验步骤不规范时,我也
会加强指导。

这可以保证学生探究方
向的正确,深化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加强小组评比,促进共同提升
学习评价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步
骤,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
存在的不足,并树立学习自信,促进
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并且,初中生正
处于争强好胜的年纪,对教师的评价
十分看重。

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教师可以以小组评比的形式对各
组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集
体荣誉感,促使各组学生认真参与实
验探究,认真整理实验结果;同时提
升各组学生的凝聚力,让学生为了共
同目标而努力,从而促进其共同提升,
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探究“欧姆定律”之后,
我便从实验方法、实验注意事项、数
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等几个方面让各组
学生进行互相评比。

比如针对数据分
析,我便让各组学生选出代表,展
示本组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实
验结果。

而我则在这一过程中适当提
问,其他小组学生则负责评分。

其中
一组学生根据图像说出结论时,我便
提问:“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吗?实
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以此
考查该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实验。


后,我再给小组进行评分。

通过这一
过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
积极性,促进各组学生对实验的深度
掌握,并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
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
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手段,有效指
导学生合作学习,以提升实验教学的质
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进而实现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可心.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赤子(上
中旬),2017(103).
[2]张晓彤.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
有效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
学,2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教
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
(课题编号:zxwlgg2018002)的研究
成果。


[摘 要]数学建模是指当学生遇到问题后进行抽象和假设,运用数学化工具来得到数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而是注重知识的讲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教师教学向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能力方向发展,数学建模能力恰恰是其中的六大关键素养之一。

在本文中,我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展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建模能力 培养策略
在农村初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初步认知就是较难、知识复杂,这主
要是由于没有开展生活化应用,教学
走入误区。

实际上,数学来源于生活,
与日常应用密切相关,数学教学的一
大目的就是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数学应用意识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
加之农村初中生知识和视野较窄,因
此,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就显得
迫在眉睫。

一、当前农村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数学建模作为一个新生
事物出现在数学教学之中,广大农村
教师限于自身理解,对数学建模教学
不够重视,加之日常教学任务较为繁
重,教师没有体会到数学建模能力的
重要性,从而为农村数学建模教学带
来了很多困难。

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
数学实际问题更加语言化,更加贴近
于实际生活,其中蕴藏的数量关系也
更加复杂。

加之农村初中生生活经验
有限,这就导致其在学习中不知如何
下手,产生畏惧数学应用题的心理。

此外,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不足,
如对利率、利润、折旧率等名词较为
陌生,更不要去谈如何应用了,这就
大大降低了数学建模教学的效益,无
法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农村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
培养策略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中学 张定和
12
2019.10(中)
13
2019.10(中

学生发展指导
Xueshengfazhanzhidao (一)立足教材挖掘模型
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和空间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其中,教材中很多的概念、定理及公式等都来源于现实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编写者也为数学教师提供了许多生活化素材,这就为立足教材挖掘模型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把抽象的数学问题与模型进行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能够熟练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不太擅长挖掘建模模型,在教学中也较为随意,这不利于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也无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来挖掘数学模型,时刻保持模型意识,运用模型思想和方法来处理教材内容。

如:在初中教材中,公式(a +b )2=a 2+2ab +b 2,乍一看是一个公式,事实上,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模型。

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本节课时不要单单给出这一公式,还可以用正方形面积作为模型,(a +b )2是正方形面积,那么也可以得其视为a 2+2ab +b 2,借助正方形面积,学生自然也会接受这一公式,在内心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

(二)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做好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引领学生解读数学问题,激发他们已有生活经验,运用经验来感受、感知数学内容,对蕴含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认知。

根据数学问题和内容,开展情境化教学,对数学问题进行简化,学生能够从中抽象找到数学模型,调整数学学习状态,对问题进行概括整理,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我曾经给班级学生出过这样一道试题:有一座弧形桥拱,桥下面的水面宽度为10.8米,拱顶高出水面3.6米,有一艘货船宽4.5米,最高处高出水面3米,那么这艘货船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这座
桥呢?在完成这道试题时,大多数学生先列出函数解析式y =ax 2+3.6,再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船不能顺利通过的结论。

但是,本题的题干是“弧形桥拱”,而拿抛物线模型来解答这一试题显然是不对的,这就显示出学生学习中没有意识到模型的建立过程,没有认真读题导致建模过程出现错误,进而出现计算错误,最终失去应得的数学分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体会不同模型(如圆和抛物线)之间的区别,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避免出现认知障碍而混淆数学模型。

(三)研究考题明确方向在中考试卷中,命题人也非常重视数学应用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数学能够服务社会,而数学模型恰恰能够解决社会问题。

在福建中考试卷中,命题人秉承“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来命制试题,常常结合已有的生活问题来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

事实上,除了传统的行程问题、浓度问题、银行利率问题外,试卷还注重结合当前热点来命制试题,但是背后不变的却是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考查。

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来命题,思考问题要深入结合热点,有效提升数学建模的教学质量。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数学建模素养也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教师要立足于基础知识,通过研究中考试题来明确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向和内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事实上,中考试卷大多来自教材基本内容,而又高于教材。

以福建省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为例,命题人在题目中以共享单车为生活背景,运营商想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做出收费调整,调查师生使用A 品牌共享单车的意愿。

本试题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在解答时要计算所抽取的100名师生每人每天使用A 品牌共享单车的平均费用,再估算出全校师生一天使用A 品牌共享单车的费用。

根据试题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要先读懂题干信息后再列出算式进行求解。

而生活化背景的建模应用题也是命题
人喜爱的类型。

(四)开展建模专题讲座
从数学教学来看,学生对很多模型问题有点迷糊,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也不善于运用模型来解决问题。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不足,限于农村环境,学生无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而建模能力不能单纯依靠题海战术和数学计算过程来获得,只能通过生活经验与教学实践来提升。

鉴于此,我认为开展建模专题讲座和活动很有必要。

在开展建模讲座中,教师可以就某一类问题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命制试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及应用,提升自身的分析和创造能力,形成数学建模意识。

在建模讲座过程中,学生借助于应用型试题对问题条件进行分析和解答,逐渐形成讨论条件和结论的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组织户外的建模讲座专题活动,通过让学生实地参与来发现生活的应用问题,亲自参加解决综合性问题,拓宽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视野,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数学建模活动,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的数学建模知识。

三、结语总之,农村初中数学建模能力教学蕴含着知识的自然生长,是系统性教学过程。

数学建模教学要注重问题梯度及教学层次性,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逐步培养他们形成数学建模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钻研数学问题,思考建模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积极动手的学习态度,逐步提升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耿鑫.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模型方法的引入及其意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6).
[2]董庆云.初中生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3]周永军.浅谈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4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