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全国初中小实验家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初中小实验家实验能力竞赛
复赛试题(90分钟) Ⅰ卷 笔答部分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个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黄金首饰的纯度常用“K ”来表示24K 是纯金、标号为18K 的首饰中黄金的质量分数是 ( )
A .25%
B .75%
C .18%
D .36% 2.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或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
除这种症状,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 A .
牙膏或肥皂水 B .食盐水 C .火碱液 D .食醋
4.从图4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CO 2
甲
乙 丙 丁
图4
O 2
铁丝
A.甲实验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乙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丙实验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5.右图所示装置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于洗气、储气、收集气体等,①收
集H2②收集CO2③干燥O2(瓶内装浓H2SO4)④测量生成CO的体积(瓶
内装水,并配备量筒等)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6.下列对a、b、c、d四套装置中,在注入酸起反应后对气球的变化情
况作出正确分析的是()
A.气球①不胀大,②-④都能迅速胀大
B.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④迅速胀大
C.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③缓缓膨胀后停止,气球④迅速胀大
D.以上都不正确
7.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下列仪器中对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
8.氯仿(CHCl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因保存不当受光照易被氧化而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如下:
223222COCl HCl O CHCl +−−→−+光照则有关氯仿的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酚酞试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B .用硝酸银溶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C .用水检验氯仿是否变质
D .需要倾倒氯仿检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9.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
的是( )
A. 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113332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A .Cu 2+ +和 Ag + B .只有Fe 3+ C .Fe 2+和 K + D .只有K + 12.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用12mL 蒸馏水和20mL 酒精配制32mL 酒精溶液
B .用红色或蓝色的石蕊试纸均可以验证醋酸具有酸性
C .用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事实,证明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物质
D.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仪器配制一定温度下16%的硝酸钾溶液
13.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个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2
右图),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
则下面叙述
的是()
错误
..
A.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可验证醋酸比碳酸的酸性弱
D.所用材料体现了资源利用意识
二、非选择题(16题—20题,共5小题,共30分)
16.(4分)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
现有如右图所示
实验装置,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
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
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
沸腾。
(1)A和B可能的一种组合是:;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6分)有甲、乙、丙三位同学欲检验NaOH粉末中是否混有Na2CO3,他们分别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下:请你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橡皮导管,还有秒表等器材设计一套制取H2实验装置,并用排水集气法将H2吸收于量筒中,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观察一定时间内产生H2的体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发生和吸收H2的装置图(铁架台等不画出):
(2)实验记录如下(注:H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反应的前2分钟内,每分钟平均产生H2的体积是_______mL,反应的前4分钟内每分钟产生H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
(3)已知65g锌与足量盐酸反应,能产生22.4LH2(标准状况)。
上述实验中加入的10g盐酸中反应后只用去一半,则反应的锌为_______g,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Zn:65 C1:35.5 H:1)
19.(5分)实验室可用右图进行CO和CO2的分离与干燥(其中A为铁夹,B为分液漏斗活塞),请填写下列空白:
(1)广口瓶(甲)中盛有;广口瓶(乙)中盛有浓硫酸;分液漏斗(丙)中,一般盛有。
(2)先分离出的气体是
;实验时需关闭活塞(填“A”或“B”,以下同),打开活塞;再分离出;实验时需关闭活塞,打开活塞,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需和前面的药品吻合)
20.(5分)请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提出问题】在平时探讨酸的性质时,我们通常是讨论酸的水溶液。
究竟水在酸显示酸的特性时扮演什么角色呢?
【确定研究对象】以我们最熟知的盐酸(氯化氢的水
溶液)和氯化氢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氢溶于水时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
子,而溶于干燥的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时仍以氯化氢分子的形式分散(如右图)。
【设计与实验】(请完成下表)
了。
Ⅱ卷操作部分共40分
请按题中要求进行实验:
1. (14分)有A、B、C三种无色液体,都是含有钠离子,请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箱中的用品进行鉴别。
步骤:(1)
(2)
(3)
(4)
结论:A: ;B: ;C: 。
2.(12分)有A、B、C三包黑色粉末,它们是初中五种常见的粉末中的三种,请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箱中的用品,自行设计方案进行鉴别。
步骤:(1)
(2)
(3)
(4)
结论:A: ;B: ;C: 。
3.(14分)配制10g 5%的碳酸钠溶液,设药匙装满碳酸钠粉末(平匙)时为0.5g。
步骤:
(1)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为;溶剂的质量为。
(2)称量:
称:用药匙取碳酸钠粉末。
量:用量筒量取计算所需溶剂的体积。
(3)溶解:
(4)装瓶:把配好的试剂装入指定的试剂瓶中
全国初中小实验家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0分钟)
Ⅰ卷笔答部分共60分
一.选择题
16.(1)A 是氢氧化钠,B 是二氧化碳 ;
(2)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
17.
(2)____80___mL , ___56____mL 。
(3)_0.65__g , _14.6%_。
19.(1) NaOH 溶液 ;稀盐酸 。
(2)CO
; B ; A 2 A ; B ;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20.
请按题中要求进行实验:
1. (14分)有A、B、C三种无色液体,都是含有钠离子,请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箱中的用品进行鉴别。
给定物质::A: 氯化钠溶液B: 碳酸钠溶液C: 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1)向表面皿中加入三种无色液体;(2分)
(2)请写出你所选择试剂及用品有酚酞试液;稀盐酸;(2分)
(3)向三瓶溶液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没有明显变化的为氯化钠溶液(2分)(4)向变红的两瓶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的为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氢氧化钠溶液(2分)
结论:A: 氯化钠溶液B: 碳酸钠溶液C: 氢氧化钠溶液(共6分)
2.(12分)有A、B、C三包黑色粉末,它们是初中五种常见的粉末中的三种,请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箱中的用品,自行设计方案进行鉴别。
步骤:
给定物质:A:木炭粉、B:氧化铜粉末、C:铁粉
(1)分别取样加入培养皿中或三只试管中(2分)
(2)分别加入稀盐酸(2分)
(3)溶液变为蓝颜色的为氧化铜粉末
(4)有气泡生成的为铁粉
(5)无明显变化的为木炭粉
结论:A:木炭粉、B:氧化铜粉末、C:铁粉(6分)
3.(14分)配制10g 5%的碳酸钠溶液,设药匙装满碳酸钠粉末(平匙)时为0.5g。
步骤:
(1)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为0.5g (1分);溶剂的质量为9.5g (1分)。
(2)称量:
称:用药匙取碳酸钠粉末,
并将粉末加入烧杯中。
(1分)
擦净药匙(1分)
量:用量筒量取计算所需溶剂的体积。
取样时量筒口紧贴试管口(1分)
当取液体的体积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1分)
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
(1分)
读数时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1分)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分)
将量好的水倒入碳酸钠粉末中。
(1分)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操作正确(1分)
(4)装瓶:把配好的试剂装入指定的试剂瓶中(1分)
取一标签写试剂名称及化学式(1分)
并贴上标签。
(1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