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心理文化”差异与发展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心理文化”差异与发展的研究
摘要:由于中西方国家的人群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中生长生存,“心理文化”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中西方“心理文化”的差异,提出发展的
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心理文化”差异;发展
虽然中西方“心理文化”存在差异,但是也需要尊重人类心理方面的差异,
给予中西方关于“心理文化”方面一定的尊重,为两种文化的良好交融等夯实基础。

一、中西方“心理文化”差异
(一)文化差异的审视
为深度探索中西方“心理文化”差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
行文化差异的审视:其一,一世界构成的物质元素而言,中国强调“五行说”,
而西方则强调“四根说”,“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四根”指的就是火
气土水;其二,从人类生命宇宙的层面而言,中国强调“天上人间和地狱”,西
方则强调“天堂、地狱和炼狱”,中国文化虽然敬仰苍天,但是非常注重“天人
合一”,普遍认为自然和人、天和人具有相通与统一的特点,西方则是崇信《身躯》,信仰基督教;其三,以国土空间的文明情况而言,中国具有非常独特的地
形地貌,具有自给自足方面的农耕文明文化,上千年都是在东亚大陆等地块生活,没有海洋扩张的冲击。

而西方有着非常明显的岛国色彩,航海事业快速发展的过
程中,以海上贸易为主,进入殖民扩张的模式;其四,以人生追求价值取向而言,中国强调仁义礼智,西方国家则强调资本主义。

从人格修为的层面而言,中国强
调知耻近乎勇,为寡廉鲜耻有着批评的态度,认为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定期进行
自我的反省,提高自身的修养,而西方则以基督文化为主,认为人生来存在原罪,需要忏悔和祷告;其五,以文字符号记录的层面而言,中国汉字的记录,主要表
现为方块字,注重意思的表达,汉字的学习具有难度,但是每个汉字都是中国历
史文化的重要产物,一旦能够掌握汉字的字形和字体与字义,即可深入学习汉字,掌握中华文化。

西方是将拉丁字母作为主要的文字,是以线形文字为主,强调记音,学习的难度较低,单个文字和其他文字缺乏关联,属于书写工具和汉字具有
文化内涵呈现鲜明的对比。

(二)心理健康的差异
中西方之间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差异,从西方的心理学辞典而言,存在很多
关于自我的词汇,例如:自我接受、评估、分析、态度、归隐、察觉、观念,同
时涉及到自信、自我控制和发展等学术用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虽然
人们普遍觉得社会属于个人所组合,但是通常会觉得个人幸福是以集体幸福为基础,社会繁荣发展是个人幸福的首要前提,注重集体发展,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
利益之上,且中国关于自我方面,多数是贬义的学术用语,例如:自私、自责、
自卑等等[1]。

中国人长时间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中,家庭血缘关系和社会等级制度强大,个人力量渺小,很容易受到抑制,而西方则强调自我,认为自我幸福才是最大的
幸福。

中国的自我则是强调自我尊重,认为人需要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时刻想
着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亲朋好友的利益,西方国家认为自我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

这也是导致中西方存在“心理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行为模式等心理活动差异
中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中国人和西方国家人的
行为模式等心理活动,存在明显的不同。

按照心理学家的研究,心理学属于西方
人所创建,研究的多数情况下是个性化行为和变态心理学,如若是中国人所创建,就会将社会心理学作为基础,西方心理咨询是将西方文化作为核心,而中西方存
在文化差异,加之中国文化具备独特性,这也是导致中西方国家心理文化差异的
重要因素[2]。

例如:西方国家人在情绪方面的态度和中国人存在不同,西方国家的人强调,情绪是自然产物,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中国人则认为,人类情
绪存在不合理,强调情绪表达属于不成熟的表现,且情绪也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例如:恐惧情绪伤害肾脏、愤怒情绪伤害肝脏、喜乐情绪伤害心脏、忧思情绪伤
害肺脾。

中国人和西方国家人对心理疾病的态度存在差异,西方国家的人普遍强
调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相同,需要利用系统化的治疗方法消除,中国人则认为,
心理层面和身体层面的疾病有所不同,心理疾病的发生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很难
进行治愈。

二、中西方“心理文化”的发展措施
虽然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心理文化方面的差异,但是在心理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尊重。

(一)疗法的结合
给予人类复杂性的尊重,需要强调各类疗法共有要素的协调,虽然疗法有所
不同,但是存在相同的要素,此类要素能够有效进行心理的治疗,例如:共情方式、合作方式和理解方式等。

首先,应将两种或是多种理论相互整合,构建新的
理论框架,例如:进行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

同时,还需将单一理论体系
的连贯性保留下来,选择性吸收其他类型的治疗体系技术,不再简单进行两种理
论的融合,而是将某理论作为核心,整合另外一种理论。

其次,注重各类特定性
技术的应用,按照不同案例的特点,选择对当事人具有一定帮助的技术,例如:
当事人有焦虑障碍,可采用焦虑管理的技术[3]。

(二)模型的构建
首先,构建动力模型、认知行为模型,深入理解行动执行的方式和强化方式,对各类信息系统性加工,注重当下的情况。

其次,构建人本和体验的模型,将人
当做是整体,强调未来的发展。

通过模型的合理构建,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人类的
心理问题,还能提升心理问题的应对效果和效率,避免因中西方心理文化差异过大,导致我国在心理问题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心理文化”差异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中国和
西方国家的信仰不同、传统文化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字等有所不同,加之心理健
康方面存在差异、行为模式等心理活动存在差异,导致中国和西方方面的心理文
化有所不同。

但是在进行人的心理疏导过程中,为有效解决当事人的心理问题,
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将不同疗法相互结合,构建相应的模型,为提升心理
问题的应对效率和效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久. 从“贵州建省”与“改土归流”看中西叙事、理论、文化与心理
的差异[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7):49-56.
[2] 王缘. 中英文化视域下的《还乡》与《浮躁》比较[J]. 戏剧之家,2023,23(10):193-195.
[3] 李冬花. 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中医药文化外宣英译原则[J]. 新闻
研究导刊,2023,14(4):54-56.
陈洁,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廊坊市,生于:1982.09,工作单位:中
共六盘水市委党校,单位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单位邮编:553000,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管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