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学案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教学案(理)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含义。

3、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的宗教政策。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易,本框内容历来为考察的重点,需要学生系统理解、梳理掌握,学生能够容易掌握及理解本框知识。

自主学习内容
一、回顾旧知: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二、基础知识感知
学习范围:课本 71一P83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①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②________原则
A.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B.历史现实依据: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C.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都依法平等地享有③______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④________。

(2)⑤________原则
A.含义: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
局面。

B.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⑥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⑦________,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⑧________,是国家统一的⑨________。

(3)⑩________原则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⑪________决定的,是国家实现⑫________和中华民族实现⑬________的必然要求。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
(1)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不断巩固和发展⑭________。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⑮________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4.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⑯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⑰________,行使⑱________的制度。

(2)地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⑲________政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⑳________三级。

(4)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21________。

(5)核心内容:○22________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23________决定的。

(2)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24________;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25________;
③有利于发展○26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27________蓬勃发展。

6.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1)实行○28________政策。

这主要指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29________。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坚持○30________的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4)积极引导宗教与○31________相适应。

7.弘扬科学精神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32________的态度对待宗教。

(2)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弘扬○33________精神。

8.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34________,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
A. ○37________制度。

B. ○38________制度。

C. ○39________制度。

D.包括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等在内的○40________制度。

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小组讨论问题预设
合作探究: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三个原则的关系
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1、口头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2、展板小组讨论问题
课堂训练问题预设
1、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内地西藏班中学也开设藏语文课;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 787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

由此可见( )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色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

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199名,约占全国总数的62%。

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 )
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3、唐卡作为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如今,在藏族居民家中,随处可觅唐卡的身影。

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开展转经、朝佛等活动。

这说明( )
①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②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③开展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④藏文化对藏族人民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注:可以画出知识构图)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教学案(理)
答案:
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②民族平等③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④义务⑤民族团结⑥综合国力⑦前提⑧保证⑨基础⑩各民族共同繁荣⑪社会主义的本质⑫现代化⑬伟大复兴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⑮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⑯各少数民族聚居⑰自治机关⑱自治权⑲基本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1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22自治权○23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24国家统一○25当家作主○26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7现代化建设○28宗教信仰自由○29宗教事务○30独立自主自办○31社会主义社会○32科学○33科
学○34根本方向○35实现途径○36根本保障○37人民代表大会○3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39民族区域自治○40基层群众自治
合作探究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三个原则的关系
1、【解析】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体现了各少数民族有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①入选;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 787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体现了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③入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错误;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④错误。

答案为A。

【答案】 A
2、【解析】培养双语法官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民族沟通和团结,②
③符合题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大和政府,法院不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是错误的;
④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 C
3、【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法律”,也没有体现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①不选;“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开展转经、朝佛等活动”说明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②正确;材料只是提到公民自由信仰宗教,并未提到宗教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③不选;“在藏族居民家中,随处可觅唐卡的身影”可知藏文化对藏族人民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择C。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