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上好第一堂化学课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上好第一堂化学课的策略
【摘要】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一定要把第一节课上好。
那么教师
如何才能在这短短的第一节课中展示自己的学科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折服呢?本文就如
何上好第一堂化学课谈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首次上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154-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化学缺乏兴趣,甚至一见化学就头痛,一见化学老师
就厌恶,那根本就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用说创造性了,学习效果也就可
想而知了。
因此,在第一堂化学课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的前提。
一主动出击,先声夺人,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兴趣
上课伊始,老师要主动出击,先声夺人,赋予学生鲜明的印象。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可以用“首因效应”这个概念进行解释。
“首因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的,就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
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
印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学生一种极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教学
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入教室后,教师的一般步骤是先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老师只简单讲了一个姓,有的也
只是平淡地介绍自己,这对引起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无任何的帮助,甚至给学生留下一个古板
的不良印象。
我认为此时应该主动出击,先声夺人,方能吸引学生,旗开得胜。
我是这样作
自我介绍的:
“今天先给你们介绍三个名人,”我先在黑板竖写“董存瑞”和“雷锋”几个字,然后略讲两位英
雄的事迹,接着郑重地介绍说:“注意啦,第三位名人出现了,他就是前面董存瑞和雷锋这两位名人的后代,他就是董瑞锋(把竖写的“存”字和“雷”字用粉笔擦擦掉)。
”学生感到很新鲜,我趁热打铁说:“董瑞锋这个人,在你们学习有困难时,他会像雷锋那样带着‘春天般温暖’来
帮助你们,当你遇到化学难题时,他会像董存瑞那样托着‘炸药包’炸掉它,为你的学习铺路。
这个人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被引出来了,在热烈的掌声中齐答:“喜欢!”就这样,我成
功地推销了自己。
幽默与平易近人的印象已经在学生心中形成,从此刻起我便主导着学生的
注意力。
二树立老师高大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幽默与平易近人这仅是学生对老师的表层感觉,老师更要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树立一个高大的
教育者形象。
当学生对某位老师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正像“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是
因为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所做的任何事都是
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都无所谓。
所以老师在第一节课中就要着
手打造自己的闪光点,这有利于以后长远教学工作的实施。
用自己的求学经历让学生了解老师,让学生在老师的人生历程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
进取之美,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由心地喜爱和敬佩老师。
“我从小的目标就是做名人,也朝着这方向去努力,但通过努力之后,发现可能性不大。
于
是我又想到了娶一个名人当老婆……”随着我对求学岁月的回忆,学生的眼神由好笑到惊奇,
由惊奇转感慨,由感慨到敬佩。
“后来我发现我也娶不了名人做老婆,但回头一想我不是可以做名人的老师吗?于是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你们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吗?”学生此时乐开了花,都响亮地回答:“能。
”这时我趁热打铁问:“那你要怎么做?”这时,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
说出他们的远大理想,课堂的气氛更是融洽了。
常听说某些学生说不喜欢某科,其实不是学生不喜欢该学科,而是有可能学生不喜欢该科老师,进而把这种情绪带到了该科学习上,导致对该科的不感兴趣。
其实只要让学生喜欢上老师,那么无论这个老师教什么,学生都会感兴趣。
三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课上到这份上,学生也应当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了吧?如果学生喜欢你,请让你的学生也爱上
你所教的科目吧!学生不喜欢干瘪瘪讲理论的老师,而喜欢自己动手探索,特别喜欢自己做
实验。
如果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把做实验变成学生迫切的需要,达到“见到仪器手发痒,不摸不弄不舒畅”的程度,何愁学生不爱化学呢?形象生动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实验一]
我把一张事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写好“诺贝尔”三个大字的白纸(已晾干)挂在黑板上,再用装
有酚酞溶液的小喷雾器(小喷瓶)把里面的溶液喷射到白纸上,白纸立刻显出三个大红字——“诺贝尔”。
学生目睹了如此奇妙的事,无不惊叹。
我跟着简单介绍了诺贝尔这个名人及诺
贝尔奖,使学生了解化学改天换地的巨大作用,听完后,他们露出了向往的眼神。
从此之后,只要是上化学课,学生无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实验室,这被我们学校称为一大“奇观”。
四指点学法,授之以渔
课堂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主要来自教师的影响。
这就要
求教师上课时,不仅要“传道授业,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
教训,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吸引学生,以真挚感染学生,教师在学法上予以指导和点拨,使学生从“要学化学”转变为“会学化学”,达到“学会化学”,最后使学生“会学化学(独立
完成自学)”。
为了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化学,我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二](学自某书上的课文)
我准备了五只大烧杯,里面装有少半杯醋,告诉学生这五个烧杯里装的是同一种物品,然后
要求学生细心观看实验。
我用中指插入小烧杯的液体中(当然,这是违法实验规则的),把
食指放入嘴里,然后说:“味道好极啦!”然后把五个烧杯分给五组学生,要求他们重复我刚
才的实验。
学生用手指蘸了一下烧杯里面的醋,放到嘴里都发出了“好酸”的叫声。
于是,我因势利导,告诉他们刚刚没认真看我做实验。
我又重做了一遍之后,学生大呼上当。
我趁机教育他们:学化学要做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学生陷入沉思)
另外,学习化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两先两后一小结法、笔记法、讨论法、实验法、及时改
错法等。
应该说,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也就意味着你的第一节课成功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参考文献
[1]伞德亮.巧用“光环效应”,让体育课“靓”起来[J].素质教育论坛,2010[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3]王丽平.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