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美容缝合术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4月
临床医学
颜面部暴露在人体外面,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伤害,导致皮肤软组织受损,进而留下瘢痕或畸形。
同时,颜面部是审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个体外观及形象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颜面部外伤后的形态恢复更加关注。
传统的急诊清创缝合易致外伤后瘢痕或畸形,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里压力,影响其自信心,同时也影响到后期的治疗效果[1-2]。
本研究应用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治疗各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56例,最大程度上实现瘢痕最小化,功能恢复最大化,从而达到患者对功能与美观的双重需求。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56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年龄
9~54岁;男性32例,女性24例;受伤时间0.5~8.0h ;损伤主要类型为皮肤软组织挫裂伤,伤口大小1.0~8.5cm ;受伤部位:额
部17例,面部15例,颏部10例,眶周9例,唇部3例,鼻部2例。
在采集病例图片前已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1)术前准备。
在对患者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进行修复
前,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伤情评估,排除其他损伤,确认为单
纯的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并确认手术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进行修复[3]。
(2)清创。
采用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满意后,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依次冲洗伤口3遍,清除异物,对切割伤等伤口创缘整齐者直接行改良美容缝合;对创缘欠整齐者,梯形切除创缘1~2mm 皮肤软组织,使切缘向创口中心倾斜,变挫伤创缘为切割创缘,再行改良美容缝合。
(3)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
术中,根据整形外科学操作原则,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用力钳夹、拉扯创缘组织,逐层缝合皮下及皮肤,彻底消灭死腔,对于张力较大无法直接闭合的伤口,于深筋膜浅层钝性剥离,保持适度张力彻底闭合伤口。
①浅筋膜及真皮深层采用3-0或4-0丝线垂直褥式缝合,首先“深进浅出”,从创缘基底部向浅表方向进针,在浅筋膜内潜行约1cm 后,
进入距切缘5~10mm 的真皮深层(网状层,不超过乳头中层);挂住宽3~5mm 的真皮组织,距切缘至少约1mm ,在真皮与浅筋膜之间出针,穿过真皮处需形成局部凹陷;在出针点对侧对应点进针,逆方向进行,将线结打在浅筋膜深面,缝合后外观如“倒梯形”;②皮肤对合,用7-0带针无损伤尼龙线“梯形”缝合,进针时与皮面角度小于90°,挂
住皮肤全层即可,边距2~5mm ,针距5mm 左右(图1)[4-5]。
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12040
作者简介:郭敏锋(1982-),男,汉族,山西阳城人,主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创伤修复。
改良美容缝合术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急诊中的
应用效果
郭敏锋1,王瑞
2
(1.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西安,710004;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急诊处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
2016年10月我院56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无创、无
张力及无死腔的整形外科原则进行清创、修复。
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56例患者术后均I 期愈合,无感染、坏死及明显瘢痕,患者对面部形态及功能均满意。
结论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急诊处理中可最大限度地恢复面部形态和功能,减少II 期治疗难度及其花销。
关键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美容缝合;急诊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8)12-0085-03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dified cosmetic suturing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facial skin soft tissue injury
GUO Min-feng 1,WANG Rui 2
(1.Xi'an Central Hospital,Xi'an 710004;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dified cosmetic suturing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facial skin soft tissue injury.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6patients with facial skin soft tissue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to October 2016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cosmetic suture technique;debridement and repair were implemented by strictly abiding the plastic surgery principle of sterile,non -invasive,tension -free and non -dead -space.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I stage
healing,without infection,necrosis and significant scar.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facial appearance and function.Conclusion Modified cosmetic suturing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facial skin soft tissue injury can recover the facial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to the maximum,reduce the difficulties and economic costs of II stage treatments.KEYWORDS:facial;skin soft tissue injury;cosmetic suture;emergency
85--
2018年4月
图1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
(4)术后处理。
术后伤口适当加压包扎,以减轻渗出所致面部肿胀,对于可能形成皮下血肿的伤口注意留置引流条,根据引流量,术后24~48h拔除。
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对于污染伤口口服或静脉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3d换药一次,直至5~7d后伤口愈合拆除缝线。
2结果
56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经改良美容缝合术处理后均I期愈合,全部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随后2~10个月的随访中,未出现牵拉畸形或瘢痕增生、挛缩等,患者颜面部恢复情况良好,无需进行二期整形修复(图2、3)。
而采用常规缝合方法,虽然使用美容缝合针线,仍然需要二期瘢痕治疗(图4)。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颜面部长期暴露在外,一方面容易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是审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个体外观及形象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损伤后遗留瘢痕或畸形,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里压力,影响其自信心,同时也影响到后期的治疗效果。
因此,越来越多的颜面部外伤患者选择美容缝合,希望借助整形美容技术将损伤减少到最低。
外伤后瘢痕的形成原因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致伤原因。
通常挫裂伤形成的瘢痕要比锐器切割伤形成的瘢痕明显。
②张力。
张力高的部位或者术中未充分减张的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瘢痕比张力低的部位或者术中充分减张的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瘢痕明显。
③部位。
通常皮肤厚的部位较皮肤薄的部位更易发生瘢痕。
④外伤后处理方式。
传统的急诊清创缝合较整形美容缝合更易形成明显瘢痕。
⑤其他原因。
年
表皮层真皮层脂肪层
表皮层
真皮层
脂肪层
A缝合前B缝合
后
A缝合前B缝合后即刻C术后3月
图2
额部挫裂伤
A缝合前B缝合后C术后3月
图3眉弓挫裂伤
图4额部挫裂伤
A缝合前B术后3月
(下转第101页)
86 --
2018年4月
龄、种族、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生物化学因素及免疫学改变等[6]。
炎性反应是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
创伤后组织出血,血凝块中纤维蛋白原是作为细胞附着和向内生长的基质,其中主要是成纤维细胞。
通过这个机制,最初代谢、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原块或强度较弱的纤维蛋白原相互粘连,通过成纤维细胞的浸润活动,转变为永久性的纤维结构,最终形成瘢痕[6]。
所以,颜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美容修复中要彻底止血、去除血凝块,减轻炎症反应。
挫裂伤、撕裂伤等类型的创伤,如若不修整创缘,缝合后必然会遗留因创缘不整齐所致的潜在腔隙,这些腔隙被血凝块等炎性渗出物充填,胶原化最终形成瘢痕。
而切割伤因创缘整齐,缝合后创缘紧密接触,避免创腔形成,可有效减少炎性渗出物,瘢痕形成较少。
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切割伤愈合的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其他诸如挫裂伤、撕裂伤等类型损伤[7-8]。
本研究对创缘欠整齐患者行梯形切除创缘1~2mm 皮肤软组织,使切缘向创口中心倾斜,变欠整齐创缘为切割创缘,再行改良的美容缝合,伤口愈合后患者均表示满意。
皮肤组织的张力主要存在于真皮部分,而皮下组织对皮肤张力的影响较小。
传统的单纯分层缝合因进针点距离创缘较近,缝合后并未彻底使创缘放松,所以减张并不彻底;同时,由于张力引起的局部组织机械牵张反应及炎性反应就在创缘处,还会促进瘢痕增生。
因此,要到达彻底减张,必须同时重视真皮层及浅筋膜层的处理[9-10]。
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尽可能远地挂取真皮组织,缝针在真皮内潜行的最远点与创缘的距离与伤口的张力成正比,即伤口张力越大,缝针在真皮内潜行的距离越远,平均5~10mm,以缝合后创缘自然闭合并轻度外翻为宜。
缝针在真皮内潜行时,最高点不超过真皮乳头层的中层,以防止术后缝线外露,虽然有时会出现皮肤“橘皮样凹陷”的改变,但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会逐渐消失直至表面完全平整。
缝针从一侧创缘出针前,在距离创缘至少1mm处就潜入到浅筋膜层,对侧同层次逆向进针,使缝线在两侧创缘接触面处于浅筋膜层,避免缝线刺激伤口,或创口看到“黑头”,影响外观。
传统的急诊清创缝合目的是止血、封闭创面,其操作动作较简单、粗暴,针大线粗,两侧皮缘靠缝线的拉力闭合,并且对合欠佳,虽能愈合,但愈合后常形成明显瘢痕,影响美观[11]。
而整形美容缝合则强调无菌、无创、无张力及无死腔:无菌要求清创缝合术在严格消毒的无菌手术室进行,并且伤口无菌处理更规范,避免术后感染;无创要求术者操作轻柔、仔细,彻底去除坏死或无活力组织后小针细线分层次缝合,避免二次损伤;无张力要求皮下彻底减张,创口两侧皮缘自然对合并轻度外翻;无死腔要求术后皮下组织无潜在腔隙,尽量减少炎性渗出物所致炎性反应。
大量的临床对照实验也证明传统的清创缝合后形成的瘢痕较整形美容处理后的瘢痕更明显。
总之,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急诊处理中,将整形的理念及技术渗入每一步骤,可最大限度地恢复面部形态和功能,减少二期治疗及其难度,还患者以容颜自信;同时,可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有较强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新建,刘庆丰,廖明德,等.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在颌面部整形
美容术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0,26(2):150-151. [2]魏培翰,王海荣,张振芳,等.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急诊修复颌面部损
伤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3):73-74.
[3]徐传岗,陈艳,赵静.应用整形美容技术修复面部软组织损伤的临
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5,21(5):277-280. [4]ZHANG X,DIAO JS,HAN Y,et al.Wedge-shaped excision and modi-f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 fully buried in a multilayered and ten-sioned wound closure[J].Aesthetic Plast Surg,2009,33(3):457-460.
[5]刁建升,张曦,郭树忠,等.应用改良垂直褥式埋没缝合技术闭合张
力性伤口二例[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0,26(1):68-69.
[6]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26-445.
[7]容咏新,何启新,廖锵云,等.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
的整形修复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2):205-207. [8]李文慧.面部软组织创伤的整形修复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
学,2016,10(19):30-31.
[9]赵作钧,梁伟中,王秀艳,等.皮内减张缝合法在整形外科的应用[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21(10):616-617.
[10]宋爱华,姚庆君,涂增烽,等.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在创伤和整形手
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6,27(2):89-91. [11]刘文阁,刘玲,李素娟.颜面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美容修复术[J].中
华皮肤科杂志,2003,36(9):529-530.
[4]童科珍,毛建华,傅海东,等.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6,10
(4):351-356.
[5]PRASAD N,JAISWAL AK,AGARWAL V,et al.Differential alteration in peripheral T-regulatory and T-effector cells with change in P-glycoprotein expression in childhood nephrotic syndrome:a longitu-dinal study[J].Cytokine,2015,72(2):190-196.
[6]刘建华,何威逊.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Th/Th2细胞失衡[J].中
华肾脏病杂志,2002,18(2):18-20.
[7]张秋业,董增义,刁锡东,等.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2):130-132.
[8]SHALABY SA,AL-EDRESSI HM,EL-TARHOUNY SA,et al.Type1/ type2cytokine serum levels and role of interleukin-18in children with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J].Arab J Nephrol Trans-plant,2013,6(2):83-88.
[9]YOUSSEF DM,ELBEHIDY RM,EL-SHAL AS,et a1.T helper1and T helper2cytokines in atopic children with 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J].Iran J Kidney Dis,2015,9(4):298-305.[10]李成荣,扬锡强,王莉佳,等.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辅助性T
细胞亚群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4):237-239. [11]SALSANO ME,GRAZIANO L,LUONGO I,et al.Atopy in childhood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J].Acta Paediatr.2007,96(4):561-566.
[12]KAMYSHOVA ES,SHVETSOV MY,KUTYRINA IM,et al.Clinical value of TNF,IL-6,and IL-10gene polymorphic markers in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J].Ter Arkh,2016,88(6):45-50. [13]汪海涛,董扬.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因子检测价值[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4):54-55.
[14]周发为,游文忠,覃仕锋,等.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血清中IL-4、IL-5、TGF-β与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5):673-676.
[15]DANIEL V,BRAUTMANN Y,KONRAD M.et al.T-lymphocyte popu-lations,cytokines and other growth factors in serum and urine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J].Clin Nephrol,1997,47 (5):289-297.
[16]李永柏,王莉,李秋,等.儿童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CD30细胞及TH2类细胞因子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3(2):198-199.
(上接第86页)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