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点刺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针点刺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
梁彦
【摘要】目的飞针点刺治疗小儿咳嗽,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仍需不断完善,发此文进行总结,希望同道指正.方法方便选取该院门诊2015年1-12月就诊的咳嗽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7岁,发病时间为1~7 d,男患儿15例,女患儿9例.主穴:膺窗、灵墟、胸乡、库房、域中、中府、气户、俞府、云门、天突、膻中、大椎、陶道、身柱、肺俞.配穴:迎香、地仓、风府、脾俞、上脘、梁门、中脘、天枢、四缝、肾俞、膏肓俞.飞针点刺外配以刺络放血.诊断标准来源于《中医内科病症诊断标准》:①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2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②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③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结果 24例患者中一个疗程治愈14例,2个疗程后痊愈5例,2个以上疗程痊愈者2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结论飞针点刺治疗小儿咳嗽疗效好,安全.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8(037)006
【总页数】3页(P171-172,175)
【关键词】飞针点刺;小儿咳嗽;临床疗效
【作者】梁彦
【作者单位】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北京 10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小儿咳嗽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之一,是由于风,寒,燥等六淫邪气侵犯人体时,导致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而病发咳嗽,属于肺系疾病。

河间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也”[1],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2],小儿咳嗽一般以外感咳嗽较多,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3],同时具有咳嗽和其他表证,内伤咳嗽起病较缓,同时兼具纳差疲惫,胸闷腹胀,两协不适,面目红赤等证。

该研究将在2015年1—12月间采用飞针点刺不留针方法治疗小儿咳嗽病例24例的治疗情况报道一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门诊收治就诊的咳嗽患者24例。

年龄段为3~7岁,其中发病时间为1~7 d,其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9例。

1.2 辩证分型
(1)外感咳嗽。

①风寒咳嗽症状为;发热无汗,头疼,鼻流清涕,咽痒,咳吐白痰,全身疼痛,惧冷。

脉浮或浮紧,舌苔薄白。

②风热咳嗽症状为:鼻塞流浊涕,发热口干咽痛,咳吐黄痰,或咳痰不爽,舌苔薄黄,边尖红,脉浮数。

(2)内伤咳嗽:①痰湿咳嗽症状为;呼吸急促,胸闷不爽,纳呆腹胀。

口有酸腐味,痰多粘稠难出,舌苔白腻。

脉滑濡。

②肺阴亏虚咳嗽症状为;面白无力,咳嗽痰少。

时发时停,两颧泛红,气短,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膺窗、灵墟、胸乡、库房、域中、中府、气户、俞府、云门、天突、膻中、大椎、陶道、身柱、肺俞。

2.2 配穴及操作方法
其中风寒咳嗽加点刺,迎香,风府,若是患儿口周发青色,可以常规消毒人中,地仓穴处皮肤,用一次性采血针刺络放血,深度约1 cm左右,点刺后双手母食指挤压穴位,使其出血1~2滴即可。

或者视其血色由暗红变鲜红即可停止挤压。

风热型咳嗽患儿可常规消毒皮肤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少商和耳尖穴出刺络出血,方法如上。

内伤咳嗽加点刺脾俞、上脘、梁门、中脘、天枢。

四缝穴常规消毒穴位处后用一次性采血针逐刺络出血,深度仍为1 cm左右,然后挤压出黄色透明状粘液或少量血液,以挤净粘液和血色变鲜红为度。

结束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嘱患儿握紧拳头即可。

肺阴亏虚型咳嗽加点刺肾俞和膏肓俞。

2.3 飞针点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开始点刺前患儿家长或者医者要与患儿耐心沟通,以消除其恐惧情绪以配合治疗。

腹部穴位点刺时嘱患者采取仰卧位,背部点刺时采取俯卧位,其他穴位是可以采取坐位。

常规消毒穴位处皮肤后,完全暴露出所需治疗处,采用9号一次性无菌注
射针头实施点刺治疗,医者右手拇指中指捏住针身远端,食指抵住针身近针头处,使针尖斜面贴在皮肤表面,不刺入皮肤,但是在皮肤处要有一定的压力使皮肤微微发红,待皮肤局部发红时,缓慢离开皮肤。

2.4 操作要点
①在胸部的取穴分别为横向临近的三组穴位,即膺窗、灵墟、胸乡一组,库房、域中、中府为另一组,气户、俞府、中府为第3组,为了增加疗效,利于患儿接受
治疗,操作时可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为押手分别按压在灵墟、膺窗、胸乡穴处,可以起探明穴位,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缓点刺的疼痛感,消除其恐惧,还可以起使卫气分散,腧穴局部固定的作用,等针尖的斜面离开穴位后,食、中、无名指轻轻的按揉穴位处皮肤,把痛感减少至最低量。

其他穴位点刺时也可以实施押手配合操作。

②胸部3组穴位操作时按从下往上的顺序点刺,即先点刺灵墟、
膺窗、胸乡一组,然后点刺域中、库房、中府,最后点刺、俞府、气户、云门。


种操作方法有利于驱邪外出。

③此疗法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
间休息3 d。

飞针点刺疗法的禁忌证;穴位皮肤处有炎症,瘢痕和肿痛及血液病患者禁用此疗法。

患儿极不配合者禁针。

评价标准:“咳嗽”的疗效诊断标准来源于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痊愈:咳嗽及其他著证且不复发2周以上者;好转:咳嗽的间隔时间延长并且咳嗽的次数有所减少;无效:咳嗽及其他兼证没有减缓且有加重迹象。

3 结果
24例患者疗效分析如下:所治疗的患儿中,其中14例患儿3次治愈,5例6次
治愈,6次以上好转的患者4例,6次以上无效的患者1例。

4 讨论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咳嗽的发病机理是由于风,寒,热,燥等六淫邪气侵犯脏腑,或者患者本身脏腑功能虚弱,从而使得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致肺气逆于上而出现咳嗽。

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4],加上肺之气未充常出现不足之像,主一身之气的肺比较娇嫩,卫外之气虚弱,不坚固,肺脏易受六淫之邪气侵袭发
为感冒咳嗽等病咳嗽属于肺系病症外邪侵肺是小儿咳嗽主要病因,外邪壅遏在肺络,易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常,肺气逆于上引发咳嗽,由于小儿的特殊体质,脾脏发育未完善,所以小儿脾胃常虚弱,因脾胃是受纳和运化水谷精微之脏腑,脾胃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来源,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需要的精微物质较多,但由于脾胃的功能还不健全,若是喂养不当饮食失节很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的紊乱,痰湿内生上犯于肺,导致肺失宣降引发咳嗽。

若是咳嗽日久,失治误治导致气阴亏虚,清肃无权,气逆于上,而发咳嗽。

笔者所采用的飞针点刺的针具源于九针中的鍉针。

治疗方法来至民间流传的一种刺法,后和同道经过不断总结改进针具,而形成的独特针刺疗法,《灵枢.官针》篇
曰: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5]。

阐述了对于选择与病情相
符合的针具的重要性。

九针中的鍉针:“长三寸半,鍉针者,锋如黍栗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6]这段文字表明了鍉针形状及使用方法,使用这种针具按压
于皮部肌肤具有使血脉畅通,驱除外邪,激发正气的作用。

关于皮部的论述,《素问·皮部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7]确立了十二皮部就
是十二经脉和络脉在体表的循行位置。

由于十二皮部具有调整卫气,固护体表,沟通经脉,络属脏腑的属性和生理功能,所以十二皮部具有腧穴一样的功用,《外科启玄》说:外有部位,中有经络,内有脏腑”。

指出了皮部,经络,脏腑之间的特殊联系。

使用鍉针点刺皮部治疗疾病的原理和其他针灸方法相同,是通过鍉针在皮部实施一定量的刺激使经筋,经络相互激发而产生对脏腑的调整作用,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建立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8]”基础上的,鉴于
此疗法作用直接,临床效果显著,不会伤及人体内脏,具备操作安全,治疗时间短,经济实用。

痛感小,易于接受的特点,适用于痛域低的患者,尤其对小儿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应用飞针点刺上述穴位取效之理。

现分析如下:小儿咳嗽病变位于肺系,膺窗、灵墟、胸乡、库房、域中、中府、气户、俞府、云门。

这些穴位位于肺部他体表投影区,属于局部选穴,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原理,均可以治疗肺部的局部病变,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临床应用。

膺窗、灵墟、胸乡、库房、域中、中府、气户、俞府、云门这三组穴分别隶属于脾胃肺肾经,除有调补肺肾脾胃的功能外,还有宣肺里气化痰,治疗咳嗽的作用。

天突和膻中同属督脉,其中膻中是气会,为八会穴之一,天突穴位于胸骨的正上窝,是肺气出入之处,此二穴可理气宽胸治疗咳嗽,大椎,陶道,身柱穴属督脉,大椎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主治:感冒,咳嗽[9]。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可以主
导身体阳气的功能活动,点刺此穴可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还可以清肺,
治疗咽痛咳嗽。

肺俞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之处,可治疗肺系的一切内伤外感之病。

迎香穴可通利鼻窍。

风府穴督脉之穴,可宣通肺气,祛风解表。

口周发青,一般来说,青色主要内应于肝,主寒主痛[10]。

黄多表示患儿有痛及热证,刺络放血口周的地仓,人中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驱邪外出。

少商及耳尖刺血可清肺利咽,泻火解毒,调和阴阳。

上脘,梁门,中脘,天枢属任脉及胃经,此组穴位于中焦腹部,《灵枢。

经脉》论述的肺经的循行路线;起源于中焦的胃脘部位,向下循行络于大肠,又向上沿着胃的上口上行。

脾俞穴向内对应脾脏,是脾脏精气聚集之处,点刺这些穴位有调理肺脾胃的作用。

四缝穴位于手三阴经所过之处,具有调畅经脉和脏腑之效,四缝穴刺络放血可以促进消化酶的生成,增强机体抗病力。

点刺膏肓俞可以治疗久病体虚,肾俞滋阴补肾。

综上所述,飞针点刺治疗小儿咳嗽有疗效确切,安全不良反应,易于接受的特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单书健.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嗽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4.
[2] 周立群.儿童经络反射区按摩图典[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75.
[3] 李世珍,李传岐,李宛亮.针灸临床辩证论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8.
[4] 王广尧,冯晓纯.国家级名老中医用药特辑——儿科病诊治[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7.
[5] 曲生健,针灸学研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47.
[6] 方剑乔,吴焕淦.刺法灸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
[7] 张奇文.中国灸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9.
[8] 师有栋.实用针灸治疗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9.
[9] 郭长青,郭妍,张伟.皮肤针疗法治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28.
[10] 刘莹.面诊图解养生一对一[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